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31 10:2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十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Fe—56
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7 江苏扬州中考)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 ) A.K2SO4 B.Ca3(PO4)2
C.NH4HCO3 D.NaCl
下列购买的物质中不能作为氮肥使用的是( )
硫酸铵[(NH4)2SO4] B.氨水(NH3·H2O) C.硝酸(HNO3) D.尿素[CO(NH2)2]
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 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4.(2017 广州中考)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H2(CO) 灼热 CuO 洗气
C NaCl(Na2SO4) 过量 BaCl2 溶液 过滤
D NaCl(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
1
)
(
3
)下列离子组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NO- Fe3+ Na+ OH-
B.K+ SO2- Na+ NO-
4 3
(
4
)Cl- K+ SO2- Ba2+
(
3
)Ca2+ Cl- CO2- Na+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 CO2
B.2H2O 2H2↑+O2↑
C.3CO+Fe2O3 2Fe+3CO2 D.HCl+AgNO3 AgCl↓+HNO3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对图表资料的使用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某元素的质量
D.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 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 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 是 ( )
甲 乙 丙 X Y Z
A HCl NaOH Na2CO3 Cu CuO CuSO4
B HCl Ba(OH)2 Na2CO3 H2O2 H2O O2
C H2SO4 NaOH K2CO3 C CO CO2
D H2SO4 Ba(OH)2 K2CO3 CaO Ca(OH)2 CaCO3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直接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 A.NaOH B.Ca(OH)2
C.BaCl2 D.CaO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OH、Na2CO3、Na2SO4、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 将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分为三份进行实验:
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
第三份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向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后的第三份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仍变红色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一定含有 Na2CO3,一定没有 Na2SO4、NaCl,可能含有 NaOH
一定含有 Na2CO3,一定没有 Na2SO4、NaOH,可能含有 NaCl
一定含有 NaOH、Na2CO3,一定没有 Na2SO4,可能含有 NaCl
一定含有 Na2CO3、NaCl,一定没有 Na2SO4,可能含有 NaOH
二、积累运用(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11.(7 分)下列物质①熟石灰、②碳酸钠、③氯化钠、④碳酸钙、⑤碳酸氢钠、⑥氢氧化铝、⑦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 ; (2)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 ;
常用于面制品发酵的是 ;
天安门前的华表,其主要成分是 。
12.(8 分)(1)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及类别(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物质 铁 熟石灰 纯碱 小苏打 生石灰
化学式
类别
(2)选用上面物质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 。
13.(15 分)框图中 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xH2O),E、F、I 为无色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C 。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4)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5)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 B 和M,其中 M 的化学式为 。
三、情景分析(本题包括 1 小题,15 分)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磷酸二氢铵 ③硝酸钾 ④硫酸钾
某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 15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g。(3)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①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②根据实验 1、实验 2 推测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③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1 小题,15 分)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 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Ⅱ:部分变质,含有……
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探究】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试管外壁发烫,得到浑浊的液体 根据试管外壁发烫,推测样品中含有:
滤渣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与思考】
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成立。
“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 请说明理由。 。
五、计算应用(本题包括 1 小题,10 分)
在学习酸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室的工业盐酸呈黄色,老师解释说是因为里面含有氯化铁。为 测定这瓶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含量(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小霞做了如下实验:取 20 g 工业盐酸加入小
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电子 pH 计不断读取反应时的 pH,得出如图所示的关系。求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 0.1%)
参考答案
一、快乐点击(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C A 项,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A 错;B 项,Ca3(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 错;C
项,NH4HCO3 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 正确;D 项,NaCl 不属于化肥,故 D 错。
2.C 3.A 4.D
(
3
) (
4
)5.B pH=1 的溶液为酸性溶液,A 选项中的 OH-,D 选项中的 CO2-不能与 H+大量共存,故可排除;C 选项中 SO2-、Ba2+能结合为 BaSO4 沉淀,故可排除。
6.D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 属于化合反应。B 属于分解反应。C 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D 中HCl 和 AgNO3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AgCl 和 HNO3, 属于复分解反应。
7.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没有中子数的信息;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即能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中没有某元素的质量;元素
周期表中没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8.D
9.C
A √ 2NaOH+H2SO4 Na2SO4+2H2O 酸性减弱
B √ Ca(OH)2+H2SO4 CaSO4↓+2H2O 酸性减弱
C × BaCl2+H2SO4 BaSO4↓+2HCl 酸性几 乎不变
D √ CaO+H2SO4 CaSO4↓+H2O 酸性减弱
10.C “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则可能有 NaOH 或 Na2CO3 或两者都有。“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结合第三份溶液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NaOH 和 Na2CO3 同时存在,滴入稀盐酸后,盐酸先与 NaOH 反应,然后再与Na2CO3 反应,产生气泡。“第三份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为:①BaCO3,② BaSO4,③BaCO3 和 BaSO4 混合物,根据“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则确定沉淀有 BaCO3,无BaSO4,因此一定无Na2SO4。
二、积累运用(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11.答案 (1)① (2)② (3)⑤ (4)④
12.答案 (1)Fe 单质 Ca(OH)2 碱 Na2CO3 盐 NaHCO3 盐 CaO 氧化物
(2)Na2CO3+Ca(OH)2 CaCO3↓+2NaOH 13.答案 (1)Ca(OH)2 H2O
CaCl2+Na2CO3 CaCO3↓+2NaCl
置换 (4)刷油漆(或涂油等)
(5)NH4Cl
解析 本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文字和框图信息寻找有用的突破口。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可判断A 为盐酸,B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判断 B 为 Ca(OH)2,依此为突破口,可推断其他物质。A 和 B 发生的反应为 2HCl+Ca(OH)2 CaCl2+2H2O,C 通电能分解,说明 C 为 H2O,则 D 为CaCl2,④为 CaCl2 溶液与 Na2CO3 溶液发生的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反应③得到的是铁锈,可判断该反应过程为铁生锈的过程,则 F 为 O2,C 为H2O,J 为 Fe,日常生活中为阻止铁生锈,主要方法是隔绝O2 和 H2O,具体方法有刷油漆、涂油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为铁与稀盐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初中教材中,能与 Ca(OH)2 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只有一类,即 Ca(OH)2 与铵盐的反应,可判断该铵盐为NH4Cl。
三、情景分析(本题包括 1 小题,15 分)
14.答案 (1)②③
(2)3
(3)①K2CO3 ②两 ③KCl、Ca(NO3)2
解析 (1)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磷酸二氢铵含有 N、P 两种营养元素,硝酸钾中含有N、K 两种元素,因此都属于复合肥。(2)硝酸钾的质量=150 g×2%=3 g。(3)①滴入Na2CO3 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营养液中有 Ca(NO3)2 无K2CO3,因为 Ca(NO3)2 和 K2CO3 同时存在会发生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②实验 2 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营养液肯定含KCl,由此推出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为 Ca(NO3)2、KCl 或 Ca(NO3)2、KCl、KNO3 两种情况。③原营养液中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1∶1,则营养液的组成不可能为Ca(NO3)2、KCl、KNO3,因为此组成中K+的数目会多于 Cl-的数目。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1 小题,15 分)
答案 ①氧化钙、氢氧化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答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②CaCO3+2HCl CaCl2+H2O+CO2↑
③Na2CO3+Ca(OH)2 CaCO3↓+2NaOH (1)Ⅱ
(2)不一定有碳酸钙。因为样品中若有氢氧化钙(或氧化钙),也会在加水时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 成碳酸钙
解析 在①中的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水,结果试管壁发烫,并且得到了浑浊的液体,说明样品与水反应放热或溶于水放热,因此样品中有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者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②中,实验①有剩 余的滤渣,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气体,说明该滤渣一定是碳酸钙,因为①中加入了足量的水;在③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存在碳酸钠。
五、计算应用(本题包括 1 小题,10 分)
答案 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2 g-16 g=6 g
设 20 g 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为 x。
FeCl3+3NaOH Fe(OH)3↓+3NaCl
162.5 120
x 6 g×10%
(
10
)
162.5=
x=0.812 5 g
120 6 g×10%
(
20 g
)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0.812 5 g×100%≈4.1%
答:该工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1%。
解析 分析图像每一段所发生的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要注意加入的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从图像可以看出加入 16 g 氢氧化钠溶液之前,pH 是不断增大的,这一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从 16 g 到 22 g 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所以在计算时,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6 g,据此进行计算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