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7年级科学上册2.6过关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栽培小麦、野生小麦、栽培玉米及野生玉米各种群中个体的多样性程度。如果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虫害暴发,在自然条件下,其中生存几率最大的植物种群是( )
A.栽培小麦 B.野生小麦 C.栽培玉米 D.野生玉米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品种繁多,五彩纷呈,形态各异,不同品种的荷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数量多样性
3.近几年来,已经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造成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B.动物天敌过多
C.珍稀野生动物易患病害 D.自然灾害频繁
4.下列是四位同学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小保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
B.小海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我们只管捕捞鱼而不用养殖
C.小博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开发利用
D.小源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5.据报道,全球的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和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自1600年以来,已有2.1%的哺乳动物、1.3%的鸟类灭绝。下列有关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C.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
6.下列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只由一个细胞完成的是( )
A.水绵 B.草履虫 C.噬菌体 D.烟草花叶病毒
7.下列关于草履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表膜
B.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
C.为了看清其体表上的纤毛,往往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使光照减弱
D.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趋利避害
8.图中鸟儿“我的家在哪里”的无奈声音启示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数量 D.禁止捕杀任何动物
二、简答题
9.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是世界上濒危的鲸目动物。
(1)白鳍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目动物,“目”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生物分类单位___________。
(2)国宝大熊猫和白鳍豚同属于哺乳纲,因为他们都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
(3)白鳍豚的濒危与下列行为无关的是(____)
A.过度捕猎 B.过度繁殖
C.水域污染 D.气候变化
10.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不同的伞藻有不同形状的"帽",有的呈伞形(如图甲),有的呈菊花形(如图乙)。
(1)下列生物中,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的是_____。
A.水稻 B.胡芦藓 C.草履虫 D.大熊猫
(2)在人类开展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历程中。曾有科学家利用伞藻进行实验,希望弄清楚生物的遗传究竟是由细胞质控制还是由细胞核控制。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会长出新的帽。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_____(填"甲"或"乙")相同,据此可知: 生物的遗传是由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来控制的。
11.根据如图所示三种生物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它们都属于______(选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变形虫通过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是否生活在水中 ②是否会游动 ③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三、探究题
12.为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小妍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再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_________(选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___________。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食盐,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选填“有利”或“有害”)刺激。
13.昆虫正在消失,接下来的会是?
荷兰内梅亨大学Caspar Hallmann 和他的同事 2017年10月18日发表在PLOS one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27年内飞行昆虫总生物量减少了75%以上。
昆虫在生态系统功能中起关键作用,为80%的野生植物授粉,并提供鸟类的食物来源的60%。之前的研究表明昆虫多样性和丰度总体在下降,但都集中在单一的物种或分类群,而不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监测昆虫总生物量。
为了获得更好的理解昆虫下降的程度和潜在原因,Hallmann和他的同事利用陷阱测量飞行昆虫总生物量,在德国63个自然保护区部署了27年。他们发现这些地方在短短27年内飞行昆虫生物量平均下降了76%(仲夏为82%)。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最近报道脆弱的物种如蝴蝶,野生蜜蜂和飞蛾的下降一致,表明整个飞行昆虫物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幅度下降。这种大规模现象的消失表明了一个严峻的结论:尽管没有得到世界的关注,但是一个完整巨大的生态系统正在崩塌,昆虫的世界正在分崩离析。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人类。人类的活动,更确切地说,自从二战以来三代的工业化农业长年累月地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这就是基于杀虫剂的农业的代价,而长期以来整个人类社会一直在默默地接受着。这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但是我们却必须面对:即使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也受到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压制,事实上,整个自然世界都在遭受如此命运。
以上事实说明:
(1)维护_______________ 是多么的重要。(2) _______________是造成现在严峻现象的主要原因。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14.被称为温州“城市之肾”的三垟湿地内河道开阔。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
(1)如表所示,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的 主要依据是 _____。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 田鼠 草鱼
乙
蜜蜂 蚯蚓
(2)某同学在湿地看到了4种植物P、R、S和T,并设计了以下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a有叶…………………………………………2
1b无叶…………………………………………P
2a有根…………………………………………3
2b无根…………………………………………R
3a有种子………………………………………S
3b无种子………………………………………T
这些植物中有一株蕨类植物,它是 _____。(填“P”、“R”、“S”或“T”)
(3)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可能原因是_____。
A.人们对湿地内资源的过度猎取
B.建立了湿地保护公园
C.向河水中排放了较多的污水
15.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形态结构、生理等受到阳光、水分、温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请你把下列现象和与之有关的环境因素用线连接起来:
四、填空题
16.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移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例如,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_______;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栖息环境,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_______。而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_______、珊瑚礁和热带湖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栽培小麦、野生小麦、栽培玉米及野生玉米各种群的比例关系,由于环境剧变或某种植物病虫害暴发,在自然条件下,其中生存几率最大的是种群较多的植物,野生小麦种群最多,其次是野生玉米;栽培小麦和栽培玉米的种群最少。
【详解】
因为栽培小麦和栽培玉米是人工培育选拔的生物品种,是以人类的农业、经济等为标准的,而其原种,都是野生的,由人类选拔培育的生物中,绝大部分品种不具备在野外生存下去的能力,因此排除掉栽培小麦、玉米。从现行种植面积而言,可以说小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的自然环境,因此野生小麦的适应能力强,生存几率最大。
故选B。
2.B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是指同种个体间因为人们需要的不同,经历长时间的人工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如荷花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品种就达200多个,且不断有新品种涌现。荷花有不同品种,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内涵。
3.A
【分析】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详解】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滥砍乱发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偷猎、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等,这些都属于人类的活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C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
【详解】
A.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用就地保护的方法,故A正确。
B.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自然规律,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海护海吃海,故B错误。
C.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故C错误。
D.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科学的合理开发,故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正确。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正确。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错误。
D.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正确。
故选C。
6.B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
A.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故B符合题意。
C.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故C不符合题意。
D.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分析】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具有器官,所以纤毛、表膜不是器官,A错误。
B.观察时,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B错误。
C.显微镜的光圈调大,会使光线增强,C错误。
D.单细胞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趋利避害,D正确。
故选D。
8.B
【分析】
根据图示情况和提示的信息分析解答。
【详解】
如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告诉我们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威胁了生物的生存,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9.界、门、纲、目、科、属、种 胎生 哺乳 B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详解】
(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2)大熊猫和白鳍豚同属于哺乳纲,哺乳动物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3)生物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度捕猎、水域污染和气候变化等,过度繁殖不能使得动物面临濒危,故选B。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0.C 甲 细胞核
【分析】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
(1)伞藻是一种大型单细胞藻类,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选项中,C草履虫的身体也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草履虫与伞藻的结构层次最为相似。
(2)甲伞藻具有伞形帽,乙伞藻具有菊花形帽;已知伞藻的细胞核位于“假根”中;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该伞藻长出新的帽,实验结果显示,伞藻长出的新帽形状与甲相同,即长出了伞形帽,据此可以知,细胞核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睛】
掌握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1.单细胞 细胞膜 ③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各种单细胞动物的特点等有关知识点。
【详解】
(1)图中的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它们的身体都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的生物。身体微小,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利用细胞膜进行呼吸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衣藻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草履虫细胞没有,因此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了解一些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12.表 C 有利
【分析】
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详解】
(1)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材。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该物质放在培养液的一边,并连通载玻片上的两个液滴,通过观察草履虫对该物质的反应(是躲避该物质还是趋向该物质)来判断该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还是有害。
(3)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放置食盐,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草履虫趋向该物质),而1号载玻片液滴中的草履虫无此反应,则说明该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
13.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
【分析】
阅读分析题。
【详解】
(1)由题干可知,“在过去27年内飞行昆虫总生物量减少了75%以上。”可知文中主体是在描述物种的多样性。
(2)“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可知答案为人类活动。
【点睛】
阅读分析,根据文中找答案。
14.有无脊椎骨 T AC
【分析】
此题考查了生物的分类、分类的依据及检索表的运用。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分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详解】
(1)根据上图中各种动物的特征,就可以总结出它们所属的类群以及分类的依据。把燕子、田鼠、草鱼归为一类,而蜜蜂、蚯蚓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2)根据植物的分类及检索表分析可知:第一步根据有无种子分类,分成两大类,一类种子植物 S,另一类为孢子植物,有P、R、T;此分类可以把有种子的S排除掉;孢子植物P、R、T再根据有无根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有根的蕨类T,另一类无根的P、R。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因此造成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对湿地内资源的过度猎取 C、向河水中排放了较多的污水;而B建立湿地保护公约和建立了湿地保护公园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熟知生物分类的依据。仔细分析图中各种生物的特征,就可以总结出它们所属的类群以及分类的依据。
15.①-b ②-c ③-d ④-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蛇到冬天开始冬眠受温度影响;沿海和内陆植物被分布不同受水分的影响;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被地生长,是重力影响的;蝶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晚上活动与阳光有关。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
16.移地保护 就地保护 热带雨林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例如,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移地保护;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栖息环境,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就地保护;而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