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检测B卷
一、填空题
1.有(______)的物体又被称为生物。
2.生物的生长几乎都需要阳光、____________、水和适应的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生命的,如植物、动物和人等,称之为____________;一类是无生命的,如石头、沙子等,称之为____________。
4.大自然经常会出现自然灾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在冬季来临的时候,雷鸟的羽毛会变换(______)。猴面包树靠粗壮的(______)蓄水来度过旱季。
6.除了自然原因以外,(______)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7.有(______)的物体称为生物,没有(______)的物体是非生物。
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9.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___________中生存,由于环境不同,它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也会有很大差异。
二、选择题
10.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验证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会影响生物模样的是( )。
A.竺可桢 B.童第周 C.牛顿 D.袁隆平
11.下列( )不属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
A.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B.雷鸟变换羽毛颜色
C.绵羊长有坚硬的角
D.为了适应秋冬季节,麻雀体态变胖、羽毛量增加
12.科学家普遍认为猛犸象灭绝的原因是( )造成的。
A.陨石撞击 B.气候变暖 C.海啸地震 D.古人类捕杀
13.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小草 B.白云 C.机器人 D.气球
14.下面属于生物的是( )。
A.飘动中的云朵 B.石笋 C.西红柿
15.下面不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的是( )。
A.秋季一些树木会落叶 B.石笋会“长高” C.青蛙冬眠
16.下面的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 B.排放废气 C.建设鱼道
1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山洞里
B.喜鹊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就是它的“家”
C.秋季发黄的树叶飘落下来,与环境的变化没有关系。
18.下面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B.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和其他生物没有联系
C.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
19.下列措施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
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家庭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C.更多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20.鱼一旦离开了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2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影响坏境,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生物和环境互相影响
22.对“鱼儿离不开水”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2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话表明( )。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
三、判断题
24.生物的灭绝和我们人类的行为没有关系。(______)
25.一棵大树上会有很多生物。(______)
26.燕子和麻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他们的巢是一样的。(______)
27.蝙蝠的家在屋檐下,它们不住洞穴。(______)
28.弹涂鱼“跳舞”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______)
29.我们在观察小动物的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______)
30.河水一直在流动,所以河水也是生物。(______)
31.蘑菇是没有生命的。 (_______)
32.有生命的物体一定是绿色的。 (_____)
33.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是水中的鱼是不需要空气的。 (____)
34.与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样,人类的生存同样离不开周围的环境。(______)
四、连线题
35.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本领。请连线:
水瓶树 落 叶
藏羚羊 迁 徙
雷 鸟 冬 眠
梧桐树 变换毛色
北极熊 贮存水分
36.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连一连。
松鼠
燕子
黄鳝 树枝上
蜜蜂 淤泥里
狗熊 屋檐下
蚂蚁 树洞里
麻雀 土壤里
蚯蚓
五、简答题
37.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呢?
38.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39.哪些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40.每一种生物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请你举出三个这样的例子。
41.写出一种生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
六、实验题
探究:凤仙花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凤仙花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为此,小芳和同伴展开了讨论
小芳:两个组的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小芳: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小章:把种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黑暗的环境,另一组放在明亮的环境,进行观察。
42.从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探究活动正处在( )阶段。
A.发现问题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43.他们选择的探究问题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A.光照 B.水分 C.适宜的温度
44.他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演示实验
45.在这个实验中,小芳统计了全班同学的实验数据。
环境变化条件 种子总数量 已发芽量 未发芽量
明亮的环境 110 105 5
黑暗的环境 110 106 4
针对他们要探究的问题,经过实验,他们会获得( )的实验结论。
A.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种子会更快地发芽
B.实验中未发芽的种子是9粒
C.光照对种子发芽没有明显的影响
46.实验中有些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7.凤仙花丛中生活着许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许多食物关系。
请选择图中的几种生物,写出凤仙花丛中的一条食物链。以上生物中,是生产者的有那两种?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生命
2.空气 温度
3.生物 非生物
4.旱灾 雪灾 森林火灾 火山喷发 海水倒灌
5.颜色 树干
6.人类活动
7.生命 生命
8.有生命的 无生命的物体
9.环境 身体形态 生活习性
10.B
11.C
12.B
13.A
14.C
15.B
16.B
17.C
18.C
19.B
20.C
21.C
22.B
23.C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错误
34.√
35.
36.
37.盖上瓶子的小草被遮挡住了阳光,小草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来源,慢慢的小草就会变黄枯萎。
38.能够长大,会繁殖,需要食物,会死亡。
39.砍伐森林、城市扩张、排放废气、石油泄漏
40.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排出的粪便可成为植物的养料;蝗虫生活需要以水稻等植物为食。
41.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
42.B
43.A
44.A
45.C
46.种子坏了
47.草→蚜虫→瓢虫→小鸟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