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31 14:33: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2.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明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明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墙壁上的黑点)( )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
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
3.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 M 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 为可以绕 ON 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OP 是入射角
B. 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 OA 射出
C. 图乙中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
D. 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未点燃的蜡烛。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 B. 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C.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靠近玻璃板 D.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5.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B.C.D.
6.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 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 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7.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则小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A. 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 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 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 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8.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② D. ④→③
9.如图,一群小鸟栖息于湖边,平静水面上有其清晰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B. “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C. “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当它们低头喝水时,“倒影”将比小鸟要小
10.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以通过光屏看到光的路径,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法线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与入射角都为90°
C. 当光屏与镜面不垂直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上
D. 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必须用两支激光笔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多次重复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 (选填 “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移动”)。
13.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 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 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 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________ 房间的亮度。
14.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眼睛。
(1)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通过调节晶状体使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
(2)小丁同学最近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消,去眼科医院配眼镜。医生采用了如图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视力表的像距离小丁________米。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2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________。
16.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时,小芳同学在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镜子里的影像。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在镜面成像中,你的左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左边,你的右边你看到的还是在右边.
【解答】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因此,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模型C。
故答案为:A
2.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一起玩激光击目标游戏,小明的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如图所示,请帮小明合理操作以击中目标(墙壁上的黑点)( )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
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
【答案】 C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点上移,则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也向上移动,故A错误;
B.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则入射点不变,那么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不变,故B错误;
C.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左移动,那么入射点左移,反射光线的传播距离减小,因此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会向下移动,故C正确;
D.在不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激光笔向右移动,入射点右移,反射光线的传播距离变长,因此激光在墙壁上的照射点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 M 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 为可以绕 ON 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OP 是入射角
B. 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 OA 射出
C. 图乙中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
D. 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
【答案】 B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过程,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ON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则∠AON为入射角,故A错误;
B.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OA射出,故B正确;
C.图乙中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是它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原来的位置,故C错误;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此时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随逆时针方向旋转,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未点燃的蜡烛。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 B. 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C.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靠近玻璃板 D.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答案】 A
【解析】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仍然能看到像,只是无法看到后面用于寻找像的位置的另一支蜡烛,故A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则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不能够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A。
5.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 B
【解析】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也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首先找到法线,再确定镜面的位置即可。
【解答】①通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②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这就是法线;
③通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这个就是镜面,如下图所示:
故选B。
6.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 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 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 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苍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D.根据“物像等距”可知,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始终等于它到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如图),再转弯向南行驶。车中司机看到正前方左侧楼房上有一面正对西南的玻璃幕墙。则小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是( )
A. 向西运动再转弯向北运动
B. 向南运动再转弯向东运动
C. 向北运动再转弯向西运动
D. 向东运动再转弯向南运动
【答案】 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做出小车运动轨迹的像即可。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
则小车在玻璃幕墙中所成像的运动轨迹为先向南运动,再向东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② D. ④→③
【答案】 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作图如下:
则①→②为小球运动轨迹在镜子中的像。
故选A。
9.如图,一群小鸟栖息于湖边,平静水面上有其清晰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B. “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C. “倒影”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当它们低头喝水时,“倒影”将比小鸟要小
【答案】 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相当于物体,它在水里的倒影就是它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C错误;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故D错误。
故选A。
10.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B.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 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 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答案】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像的变化;人眼观察到的范围取决于镜面与眼睛形成张角的大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根据“物像等大”可知,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如下图所示,人的眼睛与镜面的张角越来越大,因此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以通过光屏看到光的路径,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法线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与入射角都为90°
C. 当光屏与镜面不垂直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上
D. 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必须用两支激光笔
【答案】 C
【解析】(1)平行光线射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就是光的漫反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2)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3)根据“三线共面”的规律判断;
(4)根据光路可逆性的探究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我们可以通过光屏看到光的路径,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当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沿法线射向平面镜时,此时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因此反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故B错误;
C.当光屏与镜面不垂直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上,但是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
D.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只需用一只激光笔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入射,就能看到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路径重合,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多次重复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 (选填 “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移动”)。
【答案】 (1)不需要(2)不变(3)向上移动
【解析】(1)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火焰的像正好成在蜡烛B的上方,从前面看起来,好像蜡烛B被点燃,正好利用这一点确定虚像的特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解答】(1)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则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上移动。
13.小柯通过玻璃门(如图)简单地验证了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 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 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 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________ 房间的亮度。
【答案】 (1)反射;虚
(2)A
【解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的,由于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为虚像。
(2)在位置③,通过深色玻璃观察房间A的标记物时,由于玻璃的透光性差,因此A房间发出的光线只有少数会透过玻璃进入我们的眼睛,则我们看到的房间A较暗,而看到的像却比较明亮。
【解答】(1)先在房间 A 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 B,让自己的像落在标记物上, 此时他看到的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2)小桥选择用深色玻璃进行此实验,当他站在③位置观察时,发现效果比无色玻璃更好,原因是深色玻璃的透光效果差,相当于减弱了A 房间的亮度。
14.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眼睛。
(1)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通过调节晶状体使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上”或“后”)。
(2)小丁同学最近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消,去眼科医院配眼镜。医生采用了如图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视力表的像距离小丁________米。
【答案】 (1)上(2)5
【解析】(1)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光屏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的眼睛,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凸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计算出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再将这个距离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加即可。
【解答】(1)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通过调节晶状体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2)根据图片可知,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物像等距”可知,视力表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小丁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1m=2m,则视力表的像距离小丁:3m+2m=5m。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2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________。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C(3)A
【解析】(1)半透明的玻璃板,即可以让物体在里面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另一个蜡烛,从而能够确定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作图进行判断;
(3)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相对物体左右颠倒,因此选择的物体不能左右对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下图所示:
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我认为在图1乙所示的三幅图中,C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相对物体左右颠倒,因此选择的物体不能左右对称。在字母C、A、T、V四个字母中,只有字母C不是左右对称的,故选A。
16.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时,小芳同学在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答案】 (1)CDBA(2)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解析】 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镜子里的影像。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
【解答】(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顺序是: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2)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3)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 ,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
(4) 实验时,小芳同学在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