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2 14: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日本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最新型护卫舰“爱宕”号19日凌晨在近海与一艘渔船相撞,渔船断成两截,船上一对渔民父子失踪。事故发生原因仍在调查中,护卫舰是否受到损坏尚不清楚。 日本军舰撞渔船 关于新闻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新闻的有关知识:新闻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真、快、简)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头一两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是指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要塞 崭新
噙着 永载史册 琛
wúdíkuìjiānsàichēnqínzh?nzài读一读词语识记横 长江 锐不可 百年 桑
举世 目 一国两 循 渐渡当沧瞩制 进序词语识记填词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认为重要的字词。
2 、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问:从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用一句话或一句短语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问:从文章里找出能概括以上内容的两句话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用几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简要、概括地要把报道内容的梗概,在开头部分告诉人们。问题探讨1.说说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全文?渡江概况渡江区域战役全局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主体部分解放军渡江情况:
1、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主体:用一大段话或是几段话,较具体地、较翔实地把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具体描述
渡江战况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问:三路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安排?1、“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 4月 22日 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见这三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同,力求相互配合。3.找出敌溃我胜原因的句子。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军:英勇善战,士气高涨
敌军:不得民心,毫无斗志课堂问题课文中插入了几句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分析: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新闻结构图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提示: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嘲笑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课文总结英勇善战溃不成军、毫无斗志探究质疑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3.为什么把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写,后写东路?真实性及时性时间顺序 、事件本身的特点 小知识:电头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头
2、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时间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电头所含的信息量
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中”新华社“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性;”22日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电“说明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0-09-09  责任编辑: 柴永强?
昨日,本报报道了河南商城县多人被蜱虫咬后致死。河南省卫生厅昨日通报称自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鉴于目前这类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1-2周,起初以疑似无形体病命名。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今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河南此次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至8月,发病年龄以40至70岁居多。据新华社消息,近两年在山东省、湖北省等地也先后有类似病例报道。据了解,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了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通过监测,截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点集中在信阳市商城县、浉河区、光山县和平桥区。目前,河南省卫生厅已调派省级专家前往蜱虫中毒事件“重灾区”商城县现场调查指导,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