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露时节,千里铺霜。
天地一片萧瑟。
第四章
天 气 和 气 候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千差万别呢 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
露时节,千里铺霜。
天地一片萧瑟。
第四章
天 气 和 气 候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寒露时节,千里铺霜。
天地一片萧瑟。
能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目标
1.学会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
影响。
2.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树立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一:观察五带划分图,分析五带划分与什么因素有关?
01
纬度因素
太
阳
光
热量最多、气温最高
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纬度因素
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纬度因素
探究一结论:
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太阳热量较 ,气温较 ;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太阳热量较 ,气温较 。
据此,人们将地球表面划分为 带、 带和 带。
多
高
少
低
热
温
寒
纬度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少
少
多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02
海陆因素
探究二:读图分析4—5—2“沿海和内地的气候差异”完成下列表格: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多或少)
西安
东京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27
0
27
少
25
5
20
多
陆地
海洋
沿海降水较多
内陆降水较少
探究二结论:
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同纬度地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沿海地区:距海洋较近,且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 ,气温年较差 。
2、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 ,气温年较差 。
海陆因素
较多
较小
较少
较大
海洋
探究三: 小明的疑惑,谁来解?
暑假,小明去海边游玩回来写了一则感受:中午,我感觉到海水很凉,沙滩却很烫!傍晚,海水很暖和,沙滩却变凉了!同一时间,海水和沙滩的温度为何不一样?我百思不解,谁能告诉我?
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
项 目 吸 热 散 热 夏 季 气 温 冬 季 气 温
陆 地
海 洋
快 快
慢 慢
高
低
低
高
水里好 凉快!
地面好 烫啊!
地面已经 凉了!
水里还是 暖和的!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03
地形因素
气温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24。C
30。C
18。C
。C
2000米
1000米
0米
2500米
15
探究四:
读气温随海拔变化示意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计算出山顶的气温是多少吗?
背风坡
迎风坡
暖湿气流
探究五:
读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因暖湿气流的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何不同?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学以致用: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差异大,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荒漠和草原。比较艾森港和萨米恩托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山脉两侧气候差异。
山脉西侧受太平洋气流影响,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东侧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04
人类活动
探究六:
读图观察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改善气候
气候恶化
献计献策: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改善全球气候做些什么?
绿色出行、保护环境、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你收获了..........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温: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气温: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
降水:近海地区降水丰富。
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
(基本因素)
次要因素:人类活动
气候改善
气候恶化
课堂小结:
1.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人为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A
C
检测反馈: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乌鲁木齐比北京干燥
③江西庐山是避暑胜地
⑤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冬季漫长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④盛夏到海滨避暑
C.地形因素
连连看:
⑥印度的乞拉朋齐 成为世界的“雨极”
世界的改变
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
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保护环境
不只是这一天
而应该是我们的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环境,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