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4.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1 , 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 , 倒立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2 , 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则( )
A. p2=p1 , F2=F1 B. p2<p1 , F2<F1 C. p2<p1 , F2>F1 D. p2>p1 , F2<F1
5.如图所示,密封的圆台客器里装满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 )
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C. 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6.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B. 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C. 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弱
D. 为了探究压力大小与作用效果的关系,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7.如图,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小物块丙置于正方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现将丙从乙的上表面移至甲的上表面,若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F甲、△F乙 , 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 , 则( )
A. △F甲=△F乙 , △p甲>△p乙 B. △F甲=△F乙 , △p甲<△p乙
C. △F甲>△F乙 , △p甲>△p乙 D. △F甲>△F乙 , △p甲<△p乙
8.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B. ρ甲<ρ乙<ρ丙 , P甲
C. 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D. ρ甲>ρ乙>ρ丙 , P甲
9.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 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 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10.我们仔细留意路上的汽车可以发现,运载能力越大的汽车,其轮胎数量越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也越大,这主要是为了( )
A. 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B. 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 减小对路面的压力 D. 增大对路面的压力
11.甲、乙两个轻质圆柱形容器(S甲>S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如图(液体深度相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液体的密度相等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D.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20cm2 , 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 , 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Pa;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小金自制了一根可以估测液体密度的工具,其制作过程为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实验过程:
(1)将此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发现橡皮膜向里凹,此现象说明 。
(2)保持橡皮膜所在的深度h不变,逐渐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如图丙),此过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继续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至图丁所示位置,此时橡皮膜的形状正好是平面,由此可推测出管内注入的液体可能是 (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
A.盐水 B.酒精 C.蒸馏水
14.小明用如上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上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上图丙中________(填“c”或“d”)位置处。
三、实验探究题
15.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展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__(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________。
1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E和F对比,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的有________。(选填以下序号)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
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④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
⑤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
(3)探究实验过程中运用了转换法,利用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四、解答题
17.2020年12月底,3500辆哈罗共享单车落户仙居,公共自行车具有环保、低碳、使用便捷等优点,下表是一辆共享 单车的相关信息。
车架材料 铝合金
整车质量/kg 10
骑行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cm2 10
(1)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
(2)某同学10分钟匀速骑行了3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某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当他骑车前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7 压强
一、单选题
1.发生意外时,安全逃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如图是一把破窗“安全锤”,尖尖的锤头可以确保破窗时增大( )
A.压强 B.压力 C.密度 D.质量
【答案】 A
【解析】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是一把破窗“安全锤”,尖尖的锤头可以减小受力面积,确保破窗时增压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下图是小敏跳舞时做的几个动作,若她的重力全部由地面承受,其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根据压强公式分析判断。
【解答】小敏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的重力,即压力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最小,则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C. 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D. ρ甲>ρ乙>ρ丙 , P甲 【答案】 B 故选B。 故选B。
【答案】 B
【解析】(1)首先根据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再根据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最后根据F=pS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大小;
(2)首先根据F=G容器+G液比较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再根据比较容器底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液体的体积V甲
(2)根据F=G容器+G液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且容器的底面积S甲=S乙 , 根据公式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1 , 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 , 倒立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2 , 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则( )
A. p2=p1 , F2=F1 B. p2<p1 , F2<F1 C. p2<p1 , F2>F1 D. p2>p1 , F2<F1
【答案】 D
【解析】(1)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物体的重力之和,据此比较桌面受到压力的大小,再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
(2)根据瓶子的形状不同比较瓶底和瓶盖受到水的压力的大小。
【解答】(1)根据F=G瓶+G水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根据公式可知,因为S2
(2)当瓶子正立时,有水的部分为柱体,则水对瓶子底部的压力F1=G;当瓶子倒立时,瓶子下口小上口大,则水对瓶盖的压力F2
5.如图所示,密封的圆台客器里装满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 )
A. 压强减小,压力不变 B. 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C. 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答案】 D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根据F=pS比较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
【解答】密封的圆台客器里装满水,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容器底部的受力面积增大,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B. 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C. 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弱
D. 为了探究压力大小与作用效果的关系,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答案】 B
【解析】(1)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水平面上的压力等于上面物体的总重力;
(3)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解答】A.甲、乙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接触面积有关,故A错误;
B.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都等于小桌和砝码的总重力,即压力相等,故B正确;
C.甲图中海绵凹陷程度更大,则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强,故C错误;
D.为了探究压力大小与作用效果的关系,必须控制接触面积相同而改变压力,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小物块丙置于正方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现将丙从乙的上表面移至甲的上表面,若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分别为△F甲、△F乙 , 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 , 则( )
A. △F甲=△F乙 , △p甲>△p乙 B. △F甲=△F乙 , △p甲<△p乙
C. △F甲>△F乙 , △p甲>△p乙 D. △F甲>△F乙 , △p甲<△p乙
【答案】 A
【解析】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的物体的总重力,根据比较压强的变化。
【解答】(1)原来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后来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和丙的总重力,则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等于丙的重力,即△F甲=G丙;
原来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和丙的总重力,后来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则乙对地面的压力的变化量等于丙的重力,即△F乙=G丙;
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
(2)甲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为:;
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为:;
因为△F甲=△F乙 , S甲则△p甲>△p乙。
故选A。
8.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B. ρ甲<ρ乙<ρ丙 , P甲
【解析】首先判断三点深度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三点压强相等和公式p=ρ液gh判断三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三种液体的容器底部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密度大小和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深度相同,密度越小;因为a、b、c三点压强相等,且ha>hb>hc , 所以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
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因为三个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且ρ甲<ρ乙<ρ丙 ,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为:p甲
9.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 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 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影响压强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几杯水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密度也保持不变,由于管子很细,于是水柱的高度很大,就水桶底部水的深度很大,于是产生很大的压强,将木桶压破,因此这个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我们仔细留意路上的汽车可以发现,运载能力越大的汽车,其轮胎数量越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也越大,这主要是为了( )
A. 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B. 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 减小对路面的压力 D. 增大对路面的压力
【答案】 A
【解析】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积。
【解答】运载能力越大的汽车,装载的货物重力越大,那么对地面的压力越大。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必须增大轮胎的数量,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甲、乙两个轻质圆柱形容器(S甲>S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如图(液体深度相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液体的密度相等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D.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答案】 B
【解析】(1)根据公式判断液体的密度是否相同;
(2)上下粗细一致的容器,里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压强的大小;
(4)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然后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
【解答】A.已知h甲=h乙 , S甲>S乙 , 根据V=Sh可知,液体的体积V甲>V乙。m甲=m乙 , 根据公式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 故A错误;
B.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相等。两个容器上下粗细一致,那么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故B正确;
C.已知h甲=h乙 , ρ甲<ρ乙 , 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故C错误;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即F=G液+G容器 , 因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S甲>S乙 , 根据公式可知,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有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质量为1kg,底面积为120cm2 , 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 , 则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Pa;若竖直切除右边的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仍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000;变大
【解析】(1)首先根据F=G=mg计算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再根据计算出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根据压强公式分析比较即可。
【解答】(1)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
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将这个物体分成两部分,伸出桌面部分的重力为G',桌面内的重力为G,受力面积为S,
则原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 ①;
这个物体密度均匀,且为长方体,设切除的阴影部分为桌面内重力的 , 那么受力面积也会减小 , 则现在的按要求 ②;
①②比较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大。
13.小金自制了一根可以估测液体密度的工具,其制作过程为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图甲)。实验过程:
(1)将此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发现橡皮膜向里凹,此现象说明 。
(2)保持橡皮膜所在的深度h不变,逐渐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如图丙),此过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继续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至图丁所示位置,此时橡皮膜的形状正好是平面,由此可推测出管内注入的液体可能是 (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
A.盐水 B.酒精 C.蒸馏水
【答案】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变小(3)B;液体压强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密度越小
【解析】(1)水对橡皮膜有向上的压强,因此放入水里的玻璃管上的橡皮膜受力后会向里凹;
(2)向玻璃管内倒入液体后,液体会对橡皮膜产生向下的压强,因此水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强会抵消一部分,则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会变小。
(3)当橡皮膜处于水平状态时,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和水对它向上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液gh结合液柱的高度比较液体的密度大小即可。
【解答】(1)将此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发现橡皮膜向里凹,此现象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保持橡皮膜所在的深度h不变,逐渐向玻璃管内注入液体(如图丙),此过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会变小;
(3)根据图丁得到:p液=p水;ρ液gh液=ρ水gh水;ρ液h液=ρ水h水;因为h液>h水;所以ρ液<ρ水。
则管内注入的液体可能是酒精,理由是:液体压强相等,深度越深,液体密度越小。
14.小明用如上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在上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上图丙中________(填“c”或“d”)位置处。
【答案】 (1)在b处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2)c
【解析】(1)当橡皮膜上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侧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且高度差越大,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大,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现象;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解答】(1)在上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在b处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2)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改变液体密度,则应该将橡皮膜放在图丙中的c处。
三、实验探究题
15.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展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__(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 (1)变大(2)变小
(3)平面;橡皮膜受到试管中水向下的压强等于受到水槽中水向上的压强
【解析】(1)橡皮膜的凸起程度与受到压强的大小有关,压强越大,橡皮膜的凸起程度越大。
(2)将玻璃管放入水中后,橡皮膜的下表面会受到向上的压强,且深度越大,向上的压强越大。上下压强抵消部分后,向下的压强变小,自然外凸的程度会减小;
(3)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据此比较内外压强大小,从而确定橡皮膜的形状。
【解答】(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展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大。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小。
答案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平面,理由:橡皮膜受到试管中水向下的压强等于受到水槽中水向上的压强。
1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E和F对比,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的有________。(选填以下序号)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
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④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
⑤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
(3)探究实验过程中运用了转换法,利用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 (1)D、E(2)①③⑤(3)海绵的形变程度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哪个因素相同即可;
(2)比较E和F两个实验,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然后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3)当压力作用在海绵上时,海绵的形变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必须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改变压力大小,故选实验DE。
(2)在实验E和F中,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得到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①书包的背带为何做得又宽又大,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①符合题意;
②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更易压平路面,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②不合题意;
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比坐在木凳上舒服,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③符合题意;
④用大木锤敲刀背来切冰冻硬肉,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④不合题意;
⑤用切蛋器上的细钢丝来切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⑤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⑤。
(3)探究实验过程中运用了转换法,利用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四、解答题
17.2020年12月底,3500辆哈罗共享单车落户仙居,公共自行车具有环保、低碳、使用便捷等优点,下表是一辆共享 单车的相关信息。
车架材料 铝合金
整车质量/kg 10
骑行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cm2 10
(1)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
(2)某同学10分钟匀速骑行了3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某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当他骑车前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 (1)增大摩擦力
(2)s=3km=3000m t=10min=600s
v= =5m/s
(3)F=G=mg=(60+10)kg×10N/kg=700N
S=10cm2=0.001m2
p= =7×105Pa
【解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该同学骑车的速度;
(3)首先根据F=G总=m总g计算出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出车对地面的压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