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一、单选题
1.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在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3.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4.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 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 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5.“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 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 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 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6.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7.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8.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上图中的 , 且杭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a;昼>夜 B. a;昼<夜 C. b;昼<夜 D. b;昼>夜
9.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10.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绍兴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1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 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12.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 春分② B. 夏至① C. 秋分② D. 冬至③
13.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 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 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 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14.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5.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 (运动或静止)的。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在6月17日这一天,地球接近图中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半球或南半球), 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
16.如图甲、乙分别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地球有昼夜之分,因为地球是一个不________的球体。
(2)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3)下列节日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劳动节
(4)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南”或“向北”)。
1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弧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是晨线。
(2)若图中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我国此时处于什么节气?________
(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
三、实验探究题
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________。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________。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________。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
⑸交流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一、单选题
1.图1是某天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2是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中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1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2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2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 D
【解析】杆影的长度和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是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正午,即正午12时,杆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处在不同纬度看到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
【解答】A、杆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图1中表示的是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自转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是一年中杆影长度的变化,这与地球公转有官,C不符合题意;
D、图2中夏至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在下面四个节日中,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 )
A.劳动节 B.中秋节 C.元旦 D.国庆节
【答案】 A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5月1日劳动节,而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直射点位置离柯桥最近的是劳动节,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此日( )
A.湖州昼长夜短
B.南回归线上昼夜等长
C.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D.正午校园杆影全年最长
【答案】 A
【解析】北半球昼长夜短变化为: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为夏至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因此湖州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一天,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③ B. 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短
C.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D. 地球公转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A、由分析可知春分日和夏至日的时间,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因此5月15日是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②,A不符合题意;
B、春分之后新昌白天的时间比晚上长,B不符合题意;
C、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5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才引起杆影在一-天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 B. 夏至之后的节气是芒种
C. 秋分这天的月相一定是上弦月 D. 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年
【答案】 A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解答】A、读图可知,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A符合题意;
B、夏至日之后的节气是小暑,B不符合题意;
C、不能确定秋分这天的农历日期,而月相主要随日历日期变化,故秋分这天的月相不确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冬至到夏至的时间为半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晚上,天空中出现了“超级。红月亮”(如图)。关于这一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兰溪白天短,夜晚长
B.月相是新月,容易出现日食现象
C.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直角关系
D.太阳直射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 D
【解析】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相可能是满月,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到9月23日前后(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A: 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A错误。
B: 农历四月十五 ,月相可能是满月,容易出现月食,故B错误。
C:月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故C错误。
D: 5月26日 ,,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 B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有规律移动。
【解答】A、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因此a是北回归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而a为北回归线,因此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B符合题意;
C、当直射点在b位置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上虞区昼夜平分,C不符合题意;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上图中的 , 且杭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a;昼>夜 B. a;昼<夜 C. b;昼<夜 D. b;昼>夜
【答案】 A
【解析】a位置为夏至日,b位置为秋分日,c位置为冬至日,d位置为春分日。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接近7月1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答案】 C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结合图片思考解答。
【解答】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而丙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是夏至日,所以丁位置是秋分日, 7月1日已经过了夏至日,因此当天地球大约处于图中的位置是丙~丁之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如图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昼夜等分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绍兴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 B
【解析】太阳直射位于D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较大,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然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A:南极圈出现极昼,此时全球昼夜等分,错误
B:昼夜等分,正确
C: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全球昼夜等分,错误
D:绍兴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B.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
C.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D. 地球的公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B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A、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引起了四季更替,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 春分② B. 夏至① C. 秋分② D. 冬至③
【答案】 B
【解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13.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 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 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 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
【答案】 A
【解析】1、公历是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制定;
2、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此循环变化;
3、以月球绕地球一周制定的历法是阴历,阴历一月平均是29.53天,在阴历月中月相的圆缺形态发生变化,初一是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六是满月,廿二、三是下弦月,如此循环变化;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北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刚好相反。
【解答】A: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说法正确,A正确;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这天是冬至前,冬至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B错误;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新月是初一,廿五是蛾眉月(或接近下弦月),C错误;
D:这一天浙江昼长夜短。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北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浙江在北半球昼短夜长,D错误。
故选A
14.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宁波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C.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回归线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
③宁波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④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C (2)C
【解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答】(1)2019年3月3日至15日,北半球昼变长即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从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宁波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C符合题意。
(2) 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为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宁波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C(2)C
二、填空题
15.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 (运动或静止)的。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在6月17日这一天,地球接近图中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半球或南半球), 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
【答案】 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解析】(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解答】在对接过程中,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相对于它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它是静止的,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月17日这一天接近夏至日,B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B位置为夏至日,故当天地球接近图中的B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因此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静止;B;北半球;昼长夜短
16.如图甲、乙分别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地球有昼夜之分,因为地球是一个不________的球体。
(2)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3)下列节日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劳动节
(4)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 (1)不发光,不透明(2)A(3)A(4)向南
【解析】(1)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并且直射点有向北运动的趋势,为春分日;当太阳直射赤道并且直射点有向南运动的趋势,为秋分日。 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在向北回归线运动的过程中;再从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慢慢回到赤道(秋分,9月23日前后)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上。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解答】(1)图甲中地球有昼夜之分,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该图是由北极上空看,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时是夏至日,即乙图中的A位置,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A处。
(3)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即A位置,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A。
(4)A位置为夏至日,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向南。
故答案为:(1)不发光,不透明(2)A(3)A(4)向南
1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弧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是晨线。
(2)若图中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我国此时处于什么节气?________
(3)下列现象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
【答案】 (1)ABC(2)夏至(3)A,B
【解析】(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
(2)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1)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ABC是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因此ABC为晨线。
(2)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时为我国的夏至日。
(3)A、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符合题意;
B、小明凌晨1点观看美国中午NBA球赛的现场直播,这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B符合题意;
C、海南岛进入春耕时节,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杭州四季分明,夏季白天比冬季长,这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B(2)夏至(3)AB
三、实验探究题
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⑴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
⑵建立假设:
①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
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
②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假设二:________。
⑶寻找证据:
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________。
①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
②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________。
⑷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________。
⑸交流成果。
【答案】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解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
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 ,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解答】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 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可以通过测量 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故答案为: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 ; 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 ; 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