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1 07: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2.认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材料等,掌握日军侵华的各种罪行;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掌握搜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七七事变
1.爆发:     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
2.英雄壮举: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    将军壮烈殉国。
3.影响:标志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努力: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任军长。
3.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       ,以国共为主体的          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爆发:    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
2.斗争:   率全营守卫宝山;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首次参战的中国空军初战告捷,11月,   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意义:打破了日本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   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    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
材料三 危机一发,万不能坐以待毙。
——北平24位教授通电(1937年7月24日)
(1)材料一为何时哪一党派的通电引文 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 通电表明了什么态度
(2)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 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
(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基调上有什么区别
(4)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读图,回答问题。
(1)题图具体反映了日军的哪些暴行
(2)人们把这些日军制造的暴行总称为什么 在1894—1895年的哪次战争期间,日军也曾经对旅顺居民实行过野蛮的屠杀
(3)图片中的数字“300 000”代表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  )
                
A.十年内战开始 B.抗日战争开始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抗日战争胜利
2.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叶挺 D.项英
3.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西安事变的爆发
4.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的是(  )
A.赵登禹 B.佟麟阁
C.谢晋元 D.姚子青
5.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下面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记住战争惨痛,延续仇恨
B.中日两国人民应以史为鉴、世代友好
C.唤起世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D.反对任何“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行
四、达标检测
1.下图所示材料是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据此判断此宣言是在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
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从右图中,你能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  )
①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②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者达30万以上 ③国民政府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12月13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体现了什么精神
(2)图2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是哪一暴行
(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这次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1937 卢沟桥事变 2.佟麟阁 3.全民族
(二)2.第八路军 朱德 第四军 叶挺 3.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1.1937 2.姚子青 谢晋元 上海 3.3
(四)1.1937 南京 重庆 2.30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抗日通电。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通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诚意。
(2)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了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尖锐,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中。
(3)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蒋介石尚存疑虑,犹豫不决。
(4)国民党发表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开始。
2.(1)枪杀、活埋、大规模屠杀等暴行。
(2)南京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
(3)死难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三、课堂练习
1.C 2.A 3.B 4.C 5.A
四、达标检测
1.C 2.B 
3.(1)卢沟桥事变;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2)南京大屠杀;日军进行杀人比赛。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