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章节导入
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诞生以后,在进化的历程中呈现怎样的进化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物进化的原因
探索新知
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
1831 年 12 月 27 日,22 岁的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皇家海军探险船,进行了为期 5 年的环球考察。
青年时代的达尔文
“贝格尔号”探险船
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路线
加拉帕戈斯群岛
26 种陆栖鸟类中有 25 种特有;
海生鱼类有 15 种是新种;
185 种绿色开花植物中有 100 种是新种。
生活在南美洲的鬣蜥
岛上的鬣蜥
大陆上的鹈鹕会飞
岛上的鹈鹕不会飞
13种加拉帕戈斯地雀
(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思考:为什么祖先相同的生物,其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加拉帕戈斯龟
达尔文发现群岛上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不是上帝创造的,
而是各种生物发生着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 ______的影响和________的选择。
适应环境
环境
大自然
人工选择能培育出不同金鱼品种
野生鲫鱼变异个体
饲养
后代个体间性状差异
人们意愿
保留有观赏价值个体
逐代选择
各种各样的金鱼品种
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_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
人工选择的启示
选择
培育
大自然的选择
1859 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能力。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从而竞争生存空间和有限的自然资源。
③遗传和变异:某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微小变异使生物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种有利性状。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④适者生存: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形成一个更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材料用具:
用四种不同形状的工具,模拟“豆豆鸟”不同的喙。
培养皿中的豆豆模拟自然界中的食物;毛巾模拟豆豆鸟的嗉囊。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1. 假设每种亲代的“豆豆鸟”在生存中必须取得 20 个豆豆才有可能繁殖后代。
2. 在规定时间,用“喙”将培养皿中的豆豆依次放入自己面前的毛巾上。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方法步骤:
活动规则
1. 手不能直接触碰培养皿,只能用“喙”取食。
2. 放到毛巾上的豆豆才是获取到的食物。
晾衣架子喙 镊子喙 解剖针喙 汤匙喙
原有种群个体数 4 4 4 2
第一回合生存个体数
生存个体+繁殖后代个体数
……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 1:
生存下来的个体最多的是哪一种“豆豆鸟”?
如果再繁殖下去,且都存活的话,数量是多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晾衣架子喙
镊子喙
解剖针喙
汤匙喙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 2:
为什么有些种类的“豆豆鸟”没机会繁殖而被淘汰了?
如果食物足够多,它们会被淘汰吗?
晾衣架子喙
镊子喙
解剖针喙
汤匙喙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3:
每种鸟喙的特点会在它们的后代中表现出来吗?
同种“豆豆鸟”的不同后代是否会有差异?
晾衣架子喙
镊子喙
解剖针喙
汤匙喙
思考4: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哪种“豆豆鸟”占优势,哪种逐渐被淘汰?
如果豆豆变小了,且变得分散了,情况会是怎样?这说明环境在生物的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晾衣架子喙
镊子喙
解剖针喙
汤匙喙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幸存者”的喙形与它们所获取的食物相适应,说明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能被保留,并得以繁殖后代。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课堂小结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
合理解释
生物进化的原因
思考练习
通过对古代生物化石的研究,人们认识到生物进化的哪些事实?( )
A. 生物的生存年代和环境
B. 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C.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结果
D. 以上都是
D
2. 下列有关距今 6 亿年左右地球上生物的描述中有误的
是( )。
A. 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B. 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
C. 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D. 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蕨类植物
D
3. 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 )。
A. 两栖类、蕨类
B. 爬行类、裸子植物
C. 哺乳类、被子植物
D. 鱼类、苔藓
B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
A.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B. 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
C.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 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B
5. 古长颈鹿大小似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进化过程中形成
的长颈鹿则成为当今生物界最高的动物。按照达尔文的
进化观点,其主要原因是( )。
A. 食高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
B. 颈长者较凶悍,攻击力大
C. 颈长者的繁殖力较强
D. 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D
6. 20世纪 60 年代用 DDT 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
80年代 DDT 杀螟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80年代所用的 DDT 品质较过去差
稻螟长期沾染 DDT,体表形成抵抗 DDT 的保护膜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 DDT 的稻螟比例增大
长期使用 DDT 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 DDT 的抗体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