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2《致大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2《致大海》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1 08: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大海》教学设计
课 题 《致大海》 课型 新授 课时
日期 月 日 主备人 节次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清结构,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追求自由、积极奋进的精神。
重难点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2、培养追求自由、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看图片, 听海浪声音频,导入语:大海美吗?(美)。带着对大海的向往,一起学习普希金的《致大海》。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介绍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俄国近代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12岁就从事抒情诗歌创作。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过上了幽禁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诗歌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在沙俄政府的怀柔与高压两手统治下,于1837年2月10日逝世。
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2、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在《自由颂》中显示对专制的仇恨和对自由的追求: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我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盾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灭亡。由此,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自主学习
1初读感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感受诗歌之美。
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结构美、情感美、手法美
结构之美
1.这样我们可以把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海之恋)
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海之思)
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海之念)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向知音倾诉)
结构上还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等。
情感之美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怀念、礼赞。
2.结合诗歌内容,给“大海”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
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闪耀着娇美的容光的大海,黄昏时寂静的大海,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的大海……
3.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作者借大海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4.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5.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手法之美
1、试分析本诗的抒情方式。
①直抒胸臆: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大海”“石岸”、“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2、普希金笔下的大海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凝固的石岸?“中的”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义: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提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小知识:象征手法
小结:《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和艺术手法之美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选择1—2节处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可以从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示示例:
例一: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例二: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例三: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这里的“歌者”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例四: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棗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演读展美
学生演读展示诗歌之美
六、拓展延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结束语:
屈原、贾谊,普希金、拜伦,他们满腹才华,热爱祖国、人民,却被流放贬逐,抱负无法实现。今天,在为他们愤懑不平之余,我们应该……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