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
致 大 海
普希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歌之美。
3.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自主学习
初读感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感受诗歌之美。
(此环节已在早自习预习)
作家作品
.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俄国近代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12岁就从事抒情诗歌创作。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过上了幽禁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诗歌成了许多青年人的座右铭。在沙俄政府的怀柔与高压两手统治下,于1837年2月10日逝世。
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在《自由颂》中显示对专制的仇恨和对自由的追求:你专制独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宝座/我以我严峻和欢乐的眼光/盾看待你的覆灭,你儿孙的灭亡。由此,被流放南高加索。度过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被放逐,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诗歌之美,美在……?
(结构、情感、艺术手法、意象意境、语言等)
再读诗歌
1.这样我们可以把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海之恋)
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海之思)
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海之念)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
结构上还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等。
品读结构之美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怀念、礼赞。
2.结合诗歌内容,给“大海”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
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闪耀着娇美的容光的大海,黄昏时寂静的大海,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的大海……
品读情感之美
3.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4.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品读情感之美
5. 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品读情感之美
1、试分析本诗的抒情方式。
①直抒胸臆: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大海”“石岸”、“峭壁”、“一座光荣的坟墓”。
品读手法之美
2、普希金笔下的大海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凝固的石岸?“中的”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大海: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即提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品读手法之美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和艺术手法之美。
小结:
小组合作探究:选择1—2节处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可以从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合作探究
演读展美
学生演读展
示诗歌之美
拓展延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屈原、贾谊,普希金、拜伦,他们满腹才华,热爱祖国、人民,却被流放贬逐,抱负无法实现。今天,在为他们愤懑不平之余,我们应该……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束语:
谢 谢!
.
拿破仑
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拜 伦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象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方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 比喻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
具体—抽象 具体—具体
全篇/全段 句子
意蕴深刻 形象优美
例句:
1、他站在那儿,像一棵松树伟岸挺拔。
2、它只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春天,它甘愿当陪衬,衬出花儿的美丽,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最美好的时刻。夏天,烈日当头的时候,它不怕炎热,繁茂的生长着,为路上的行人遮荫避日,却没有丝毫的埋怨。秋天,它们,很快就会结束那短暂的生命,飘零下来,“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它那短暂的生命里,却做出了超越这生命的无私奉献!
我懂得了叶的珍贵。
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