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2 15:21:49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常德外国语学校 沈跃人教版历史必修⑴ 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节,即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及在其指导之下我
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它上承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
外交》,并且与当今的国际时势和我国当今在外交上
的作为直接关联,因此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历史进程
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大
大提高,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国际关系
问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学生也容易停留在表象认识层面,
缺乏对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在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教材﹑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理解70年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材料分析等方法,认识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增强自豪感。
(2)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1.导入明标 2.探究交流 3.学习展示6.当堂检测5.课堂小结4.教师精讲二﹑教学法分析:六环教学法1.导入明标 播放录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增
强课堂教学直观性,生动形象展示历史情境。三﹑教学过程分析: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学习重点:中美 关系正常化学习难点:不同时期我国外交调整政策的原因
1.导入明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共同解读 ①为
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②建国初到70年代以
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 2.《高端访问》分别专访尼克松和周恩来。1972年,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谈一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
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做出了哪些努
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展示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结合时政,分析最新外交成果。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
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
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
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
结合右边材料分析: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64年10月16日 材料一:材料二: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材料四: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五: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六: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且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3.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也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 的决定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读史感悟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
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
……4.教师精讲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材料三: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阅读材料分析:1.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2.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发展外交、大国外交、和谐外交(21世纪)
发展外交、大国外交、和谐外交(21世纪)
2008世界相聚五环旗下(北京奥运)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市举行 2011年11月中国-东盟“10+1”峰会 201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 发展外交、大国外交、和谐外交(21世纪)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成就 (基础)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参加万隆会议 (1955)70年代外交重
大发展 (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建交热潮,打破外交僵局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调整)外交政策的目标:外交成就5.课堂小结,理清脉络 6.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大国外交
中国与世界共舞 请你以中国崛起、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6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课后探究: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常德外国语学校 沈跃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常德外国语学校的沈跃,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开创外交新局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节,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及在其指导之下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它上承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并且与当今的国际时势和我国当今在外交上的作为直接关联,因此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历史进程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大大提高,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国际关系问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学生也容易停留在表象认识层面,缺乏对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在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理解70年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材料分析等方法,认识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增强自豪感。
(2)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当时的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改善中美关系是我国打开外交僵局﹑开创外交新局面的关键,固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学生缺乏对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在理解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将其设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法分析
为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采用以“ 学习小组”为平台的六环节教学法(1、导入明标;2、探究交流; 3、学习展示4、教师精讲;5、课堂小结6、当堂检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直观性,首先我播放视频:《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导入新课,然后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二)探究交流
自学几分钟后,展示探究题,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为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等重难点问题,我设置了以下三大探究题。
1.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共同解读 ①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②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
2.《高端访问》分别专访尼克松和周恩来。1972年,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谈一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做出了哪些努
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展示前,向学生明确展示的要求:1﹑2题展示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这样做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第3题展示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结合时政,分析最新外交成果,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三)学习展示
学生讨论完后,进行学生展示。针对学生展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全面),我补充了以下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并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能很好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70年代中美关系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四)教师精讲
经过问题探究,学习展示,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各自变化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及其它因素,形成对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突破这一课的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我设置以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得出: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然后提问:在中美关系几十年中,美国有时会利用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破坏中美关系,有时又要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强化对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
21世纪,中国开展大国外交﹑和平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展示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的提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对这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整个知识体系还没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有整体性的认识,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六)当堂检测
为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由浅入深设置习题,要求学生关上书本,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布置课后探究题:请你以中国崛起、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为题材,写一篇题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6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这题与现在的热点钓鱼岛问题直接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