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近代西方侵略者可以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宁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4.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同点是( )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使其顺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革命精神不彻底
6. 右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
A.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
B.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C.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7.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田遣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遣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8.“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他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9.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1898年,义和团运动得到了一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 B.以打击西方侵略者为主
C.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 D.顽强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12.“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的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15.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6.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17.
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这是因为( )
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
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当时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
18.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9.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特点
20.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结合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情况完成下表:(6分)
条约名称
签约时间
签约背景
与签者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
《辛丑条约》
1901年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的是哪两条规定?(4分)
(3)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6分)
(4)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4分)
22.“文字描绘时代轨迹,图片聚焦历史场景”。2009年5月4日,光明中学团委组织开展“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暨中学生成人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展厅主持人在“五四”纪念展厅向参展的同学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并组织了研讨活动。
图一:会场 图二:标语 图三:报导
研讨一:主持人指图一让同学们“以与会中国代表的身份谈谈你会在当时提出什么要求”?“再以当自己在国内听到会议对中国利益无视和践踏的消息后内心的感受”。(8分)
研讨二:主持人指图二让同学们推想,在此宣传下兴起的运动会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2分)
研讨三:主持人说,“图三是1919年6月7日和9日发表在《申报》上的时政报道,如果同学们是该时政报道的编辑,请就此历史现象写一段50字内的编者按。”(6分)
研讨四:主持人说,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而设立的,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4分)
【答案解析】
1.B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①本身说法不对;虎门销烟并没有阻止英国贩运鸦片,故③错误。]
2.A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B [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4.A [二者的共同原因是英法等国要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故选A。]
5.C [“采用宗教”“建设天国”等信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也就是说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6.A [《资政新篇》称不上建国纲领,也没有提出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而《天朝田亩制度》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7.C 8.A 9.B
10.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懂宣传画的本质内涵及其外延涵义。宣传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山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反洋教斗争,因此③正确;同时其外延涵义还体现了在反对外来侵略时,具有笼统排外的特点和中西文化冲突的史实。]
11.B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这样清政府可以“缓以用之”,抵制帝国主义。正确答案为B。]
12.C [由题干可知规定是允许日本人在华设厂,因此选C。A、B与日本无关,D内容不符。]
13.B
14.D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15.D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辛亥革命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以及不同的时代特点。辛亥革命顺应了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未完全摆脱旧式农民起义的狭隘性。]
16.A 17.C
18.C [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主旋律为爱国,①②③④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一点。]
19.D [A项不符合史实。B、C、D三项都是五四运动的新姿态,但最主要的是其彻底的斗争态度和不妥协的革命精神。]
20.A [从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析运动的首要任务,即民族危机加深而引起运动的爆发,故选A项。]
21.(1)见下表:
1842年
英国
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外国公使团
(2)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
(3)大量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允许在华设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道理。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使它们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所以,对华政策有所调整。主要表现在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并以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22.(1)①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②感受:英、法、美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又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是无理的决定,国人应当行动起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引起各界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三罢”斗争把运动推向高潮。
(4)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