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31 17: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1.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变化得越快
C.物体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是在变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某物理小组用传感器探究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A.物体在t=14s时速度为4.8m/s
B.物体在10~14s内的平均速度为3.8m/s
C.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D.物体在0~4内的位移大于2.4m
3.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共8枚金牌,中国跳水队获7枚金牌的好成绩。摄影师用相机连拍功能拍了某运动员下落过程中的多张照片,测得其中三张连续的照片中运动员重心离水面的高度分别为6.80m、5.95m和5.00m。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请估算相机连拍的时间间隔为(  )
A.0.1s B.0.2s C.0.3s D.0.4s
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t﹣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3﹣3t2(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为(  )
A.﹣3m/s、0、2m/s B.﹣9m/s、﹣1m/s、2m/s
C.﹣9m/s、﹣1m/s、4m/s D.﹣9m/s、﹣1m/s、3m/s
5.如图所示,A物体沿竖直墙自由下滑,B、C、D物体均静止,各接触面均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2个力作用 B.B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
C.C物体受到3个力作用 D.D物体受到3个力作用
6.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顶端固定一定滑轮,物块a、装有沙子的小桶b用轻绳跨过滑轮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为θ,若在小桶b中逐渐添加沙子,a仍保持静止,则(  )
A.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B.地面所受静摩擦力变大
C.斜面对a的支持力变大
D.斜面对a的静摩擦力可能减小
7.工人对社区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进行维修时,发现某秋千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对称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经维修扶正后,如图中实线所示。两根绳子长度相同,悬点等高。秋千静止时用F表示座椅所受合力大小,用F1表示一根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则与扶正前相比(  )
A.F不变 B.F变小 C.F1变小 D.F1不变
8.如图,将力F(大小已知)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F2和F的夹角θ小于90°。则关于分力F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F>F1>Fsinθ时,肯定有两组解
B.当F1>Fsinθ时,肯定有两组解
C.当F1<Fsinθ时,有唯一一组解
D.当F1>F时,无解
9.两小球A、B先后用弹簧和轻杆相连,放在光滑斜面上静止,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如图甲、乙,A、B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的倾角为θ。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gsinθ
B.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为gsinθ
C.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2gsinθ
D.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gsinθ
10.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t=0时刻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恒为8N的力F1,同时在竖直方向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2,力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B.0~5s内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6m/s
C.0~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
D.0~5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8m
11.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环沿杆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g+mg﹣ma B.Mg﹣mg+ma C.Mg+mg D.Mg﹣mg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2.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
(1)图乙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   (请填写“理论值”或是“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用到的科学思想方法是   (请从“理想化模型”、“等效替代”“放大微小量”“控制变量”四种中选填一种);
(3)图乙所示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13.某学习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小车受力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②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桶;在砝码盘里放上砝码,调整细绳至与长木板平行;
③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先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获得一条纸带;
④保持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里增加砝码,多次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⑤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   。
(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下列物理量必须测量的是:   。
A.小车及车内砝码的总质量M
B.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
C.纸带上相关点间的距离s
D.长木板倾角θ
(3)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小实验误差,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应   (填“远小于”、“远大于”或“大于或小于”)小车及车内砝码的总质量m,原因是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发动机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探测器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
(1)该探测器在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及上升的最大高度Hm;
(2)探测器落回星球表面的时刻;
(3)探测器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大小v。
15.如图所示,一重为45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固定的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4N,F2=8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F1和F2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6.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长度L1=1.0m,左端连接半径为R=0.5m的光滑圆弧轨道,右端连接水平传送带,AB与传送带的上表面等高,三段之间都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1.0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弧上方距AB平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恰好切入圆弧轨道,经过AB冲上静止的传送带,物块恰好停在C端。已知物块与AB、BC段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2、μ2=0.5,BC长度L2=2.0m,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H的大小;
(2)物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FN;
(3)如果传送带以速度v(v的大小可调)逆时针转动,那么,物块最后停止的位置到A点的距离。(用v表示)
2021-2022年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模拟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1.D; 2.B; 3.A; 4.D; 5.C; 6.D; 7.A; 8.A; 9.D; 10.D; 11.A;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2.实际测量值;等效替代;F;
13.平衡摩擦力;AC;0.88;远小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该探测器在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上升的最大高度Hm为900m。
(2)探测器落回星球表面的时刻为(30+10 )s;
(3)探测器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大小v为30 m/s。
15.(1)F1和F2合力的大小6N和方向水平向右;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8N和方向水平向右;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9N和方向水平向左。
16.(1)H的大小是1.2m;
(2)物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FN的大小为58N,方向竖直向下;
(3)当传送带的速度v≤2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s=1 ;
当传送带的速度2m/s<v≤2 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s= -1;
当传送带的速度2 m/s<v≤2 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s=3 ;
当传送带的速度2 m/s<v≤4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s= -3;
当传送带的速度4m/s<v<2 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s=5 ;
当传送带的速度v≥2 m/s时,小物块停止时距A的距离为0m。
第6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