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镌刻人类文明足迹的建筑
建筑—走进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四大基本问题。
房屋是我们的避难所,为我们遮风避雨,御寒抗暑,抵挡毒蛇猛兽,保护我们免受自然界的各种侵袭。
案例分析
无人岛挑战
《我们的挑战》第一集节选
鲁滨逊漂流记
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中国)
穴居(天然岩洞)
巢居
木骨泥墙房屋(黄河流域 )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 )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①原始社会--建筑的产生
物质功能--遮风避雨,抵御猛兽侵袭
精神功能--祭祀神灵
浙江余杭县瑶山和汇观山土筑祭坛
内蒙古大青山、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石砌方圆祭坛
河南巩县窑洞住宅
河南洛阳冢头村地坑窑住宅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构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榫卯。可以说,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木构榫卯
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苇编残片,用于干阑式建筑铺垫地板用
浙江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
该遗址共分三层,最内为夯筑之红土台,南北长约7.7米,东西宽约米。外以灰土筑围沟,深0.65~0.85米,宽1.7~2.1米。沟之西、北、南三面又以黄褐色土筑土台,其宽分别为5.7米、3.1米、4米,台面铺砾石。其西、北再以砾石建石墙。坛上列有南、北二行墓葬共十二座。依遗物判断,墓主可能是祭师。
新石器时期祭礼建筑: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
此遗址亦属红山文化。庙址为深0.8~1.2米之半穴式样,平面似“土”字形,方位北偏西,纵长22米,最大处横宽8米,由一个多室建筑和一个单室建筑组成。前者在北,后者在南。就其平面而言,多室建筑有中心主室和旁室,旁室呈中轴线左右对称。就其建筑技术而言,墙体使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拍实压光,看来当属神庙的殿堂。经发掘,从遗址中出土了泥塑女神头像及躯干、上肢残段。出土泥块上绘有赭红交错、黄白相间之三角纹、勾连纹图案。
②奴隶社会
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从夏朝起经商、周而达到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王都遗址,即华夏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国都。这里发现大型宫殿(已知中国最古老的宫殿)和中型建筑数十座。其中一号宫殿,夯土台残高80公分,东西约108m,南北约100m,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创了中国历代帝王宫殿建筑形制之先河,许多形制为后世延用,号称“中华第一王宫”,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这里出土的青铜容器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
带有蛇纹的陶器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商朝的统治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抵陕西,南抵湖北、安徽,北达河北、山西、辽宁。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已发现的记载当时史实的商朝甲古卜辞已有10余万片。大量的商朝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兵器和生产工具,反映了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三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
青铜发明——商代建筑技术显著提高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雍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每边约长3200米,宫殿与宗庙位于城中偏西。其中一座宗庙遗址是由门、堂组成的四合院,中庭地面下有许多密集排列的牺牲坑,是祭祀性建筑的识别标志。
古埃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创造了独特的古埃及建筑。
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
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
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除了庞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其形式可能源于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大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 Sphinx)组成。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
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6.4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6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地17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
③封建社会至今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称为“方城”。公元前214年,由秦始皇扩建完成。随后,各朝代都进行过修筑、扩建。其中以明代修筑规模最大,工程技术水平也最高。通常称的明长城为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
秦始皇陵墓
兵马俑
阿房宫夯土台
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
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刻绘出较大的中型住宅。布局大致分为东、西二区,而以西区为主。其大门置于南垣西端,入内有前院,经内门达后庭。庭中建有三开间之抬梁式悬山建筑一座。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剖面图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伊水两岸的峭壁上,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 。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创建于公元450年,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公里,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壁画50110平方米,彩塑2700余身。
隋代留下的建筑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除石桥外,还有大业七年所建的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
宋: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我国古代史上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产生了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器等伟大创造。南宋时,中原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有了新发展。
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时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
园林兴盛。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唐末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逐渐强盛,不断向南扩张,五代时进入河北、山西北部地区。由于辽代建筑是吸取唐代北方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是汉族,因此较多保留唐代建筑的手法。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简称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唯一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建于公元1056年,塔高67.3m,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m。该塔共9层。
自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近200年的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建筑上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的不朽之作。建筑类型得到进一步分化,并留下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建筑实体。
自1840年至解放前的近代建筑时期,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国人大量接受西方文化,部分建筑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形象,园林里也常有西洋门面、西洋栏杆、西番花样等,成为我国建筑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建于公元11到12世纪,系一组由教堂(1063~1118)、洗礼堂(1153)、钟塔(1174~1350)组成的建筑群。
金茂大厦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SOM”设计
流水别墅,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的分类
建筑物类型 功能要求 举例
民用建筑 居住建筑 为我们提供生活起居的场所 宿舍、住宅、公寓、别墅
公共建筑 为我们提供各种社会活动的空间 办公楼、图书馆、影剧院
工业建筑 提供生产加工的空间,提供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空间 工业厂房、发电站、锅炉房、仓库
农业建筑 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 粮库、温室、农机修理站
园林建筑 供游客游玩、休息用 公园、游乐场、动物园
分组活动
请各小组选取特色建筑收集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
在下节课程中请大家分享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涉及它的历史时代,建筑特色,用途,影响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