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课件+素材,打包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眼与视觉 (课件+素材,打包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31 17:17:3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眼与视觉
新课导入
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
人体的几种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痛觉
温度觉等
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信息的结构和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哪条线更长?
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探索新知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活动: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观察: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思考: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1.眼球的结构
眼外肌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脉络膜
巩膜
晶状体
虹膜
瞳孔
角膜
睫状体
眼球壁
外膜
角膜
巩膜
中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内膜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内容物
1.眼球的结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眼 球 壁 外膜 角膜、巩膜 支持和保护眼球
中膜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营养眼球和调节光线
内膜 视网膜 光感受器
内 容 物 房水——稀薄的液体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 晶状体——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2.视觉的形成
活动: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
2.视觉的形成
活动: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镜头
光圈
胶卷
(调节物距)
(控制光线)
(感光)
(2)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眼睛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瞳孔
照相机镜头
——照相机底片
——照相机光圈
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光线
角膜
房水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视觉中枢
(折射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形成物像)
(传导冲动)
(产生视觉)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思考: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情况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可能是视神经或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视觉中枢正常
3.近视和远视
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调焦
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晶状体自动调节
看近处物体
看远处物体
  若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看清物体的范围减小了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
远视眼
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
近视
远视
近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远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矫正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近处物体的
成像位置
矫正
视网膜后
凸透镜
项目 近视 远视
成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成像位置 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 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后方成像
视觉障碍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措施 佩戴凹透镜 佩戴凸透镜
近视眼的预防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近视眼的预防
“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课堂小结
眼与视觉
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外膜:角膜、巩膜
中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内膜: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
近视与远视
随堂演练
1.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是指:______和______。
3.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的______,光圈相当于人眼的______,暗箱的壁相当于人眼的______,底片相当于人眼的______。
角膜
巩膜
巩膜
虹膜
晶状体
瞳孔
脉络膜
视网膜
4.检查视力时,受检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平视前方5m远处“视力检查表”的E形图,辨别图形上缺口的方向。当睫状体舒张时,正常视力者能看清“5.0”一行的图形,近视患者则不能看清。请你解释这种检查方法的道理。
正常视力者能够分辨视力表“5.0”一行的“E”字图形缺口方向;该图形在近视者视网膜前方聚焦,因而不能分辨清楚。
5.研究证明,在视网膜上连接视神经的部位没有视细胞,这一部位被叫作“生理盲点”。有人用下面的方法来验证生理盲点的存在,试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
被检查者遮闭左眼,用右眼注视图中的“+”符号,将图从正前方30cm距离处开始向眼前移动,当缓缓移至眼前18cm左右时,被检查者视野中原有的白色圆点忽然消失了;若将图形继续前移,白点又会出现。
视神经与视网膜连接处位于眼球后部近鼻侧,这一点为“生理盲点”,当右眼正视检查图上的“+”符号时,图上右侧的“O”符号的反射光线进入眼的路径刚好位于眼球后部近鼻侧。“O”在视野中消失,说明图上“O”符号的反射光线正落在盲点上。
6.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