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
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优雅的舞姿与音乐完美融合,这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探索新知
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1.耳的结构
锤骨
砧骨
鼓膜
耳廓
外耳道
半规管
前庭
位听神经
耳蜗
咽鼓管
鼓室
镫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传播声音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传递声波
——内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思考:耳是如何形成听觉的呢?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振动传声
鼓室内听小骨
声音放大
耳蜗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产生兴奋
位听神经
大脑皮层
听觉
3.耳的保护
减少和消除噪声;
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避免中耳炎;
避免外耳道感染。
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嗅觉: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受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
嗅神经
腭
鼻孔
嗅黏膜
回旋气流
嗅觉的形成过程
挥发性物质
嗅黏膜(嗅细胞)
嗅神经
大脑皮层嗅觉中枢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味蕾
舌乳头
嗅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
味觉: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人体还有多种其他感受器
触觉: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像手指、口唇、舌尖、鼻尖等处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作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两点阈——触觉能分辨的两点刺激之间的最小距离。
有关测试数据显示身体不同部位触觉两点阈值如下:
手指尖 3~8 mm
手掌侧 8~12 mm
手背侧 30~40 mm
前胸部 40~50 mm
后背部 40~70 mm
肢体远端(手、脚)比近端(躯干)触觉敏感;
肢体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敏感。
温度觉:当我们接触的外界物体(也包括空气和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会感觉到“冷”或“温”,这就是温度觉。
这种温度觉主要有哪些特点?
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1.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号、2号、3号水槽,然后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高于室温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
2.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持续10s左右;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3.小组同学分别做上述实验之后,交流各自的体验,看彼此的说法是否一致。
4.记录实验结果。
1.感觉到冷或热时,体表受到的刺激是什么?
讨论:
2.为什么本活动中要求手浸入2号水槽的体验时间要在1~2s内?如果延长5s体验时间,效果会怎样?你能尝试作出解释吗?
1.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
2.冷和温的感受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实验表明:
感觉 适宜刺激 感受器
视觉 光波 视网膜内感光细胞
听觉 声波 耳蜗内毛细胞
嗅觉 挥发性物质 鼻腔内嗅黏膜
味觉 融在唾液中的物质 舌乳头内味蕾
触觉 机械性刺激 皮肤内触觉感受器
课堂小结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耳与听觉
耳的结构
听觉的形成: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
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器)→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感觉
随堂演练
1.当我们轻轻叩打上下牙齿时,牙齿的击打声可被我们听到。这时用手指堵住外耳道,自己叩打牙齿的声音会减小吗?请你尝试一下,并解释你听到的效果。
不会减小。因为叩击牙齿的声音是通过颅骨传到内耳,而不是空气。
2.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 )。
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
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
A
3.关于皮肤温度觉感受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
B.冷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
C.温感受器只对温刺激敏感
D.冷感受器有的对温刺激敏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