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绝对优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绝对优秀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0 12: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 枣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和方法 :
1.引导学生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剧本欣赏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剧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方法:
表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同学们欣赏后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
2. “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新春佳节,合家欢乐,团团圆圆是最让人快乐的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回家”已成“奢望”。这不,《枣儿》中的老人正在向我们倾诉自己的心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枣儿》。
二、学生初读课文,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学生表演,深入理解剧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情感。
四、深层探究,突破重难点:探究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师提问: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 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剧本的主题是多样的,允许学生有独特的理解。
教师小结:
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
五、 延伸拓展,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畅谈见闻、感受。
六、 教师赠言:走出家门,创出辉煌;思念父母,享受亲情。
七、同学们,面对孤独的老人,我们会说出什么话?(常回家看看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八、作业:练习册,课后习题二
七、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