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广西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广西青秀·八年级期末)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末)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3.(2021·广西天峨·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4.(2021·广西田东·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中外纪闻》的创刊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青年杂志》的创刊 D.《民报》的创刊
5.(2021·广西灵山·八年级期末)“八荣八耻”中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1·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以上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影响
7.(2021·广西德保·八年级期末)他,曾撰写了系列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并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8.(2021·广西柳州·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每周评论》
9.(2021·广西环江·八年级期末)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10.(2021·广西田东·八年级期末)“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11.(2021·广西来宾·八年级期末)下图为漫画家沈伯尘的一幅《工商学打倒曹陆章》的作品,该作品反映主题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2.(2021·广西来宾·八年级期末)五四口号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3.(2021·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当代中学生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你认为下列哪一内容是五四精神的泉源
A.爱国主义
B.民主
C.科学
D.个性解放
14.(2021·广西·八年级期末)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写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五四运动进入6月后出现的新变化是( )
A.北京成为中心 B.工人成为主力 C.学生成为主力 D.学生开始罢课
15.(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末)据统计,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或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刊物有200多种。这主要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B.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
C.马克思主义受到广泛关注 D.工人阶级的觉悟不断提高
16.(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1919年,北京爱国学生《告全国同胞书》:“同胞们:为了我们的家园,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体现了青年学生( )
A.强烈的爱国热情 B.参加国民革命积极性
C.对华北危机忧虑 D.成为武装斗争的主力
17.(2021·广西·八年级期末)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8.(2021·广西灵山·八年级期末)《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19.(2021·广西德保·八年级期末)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20.(2021·广西·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1.(2021·广西宜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之一的嘉兴南湖的游船,所以中共一大的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下面是对“红船精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C.不畏艰险、艰苦奋斗 D.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
22.(2021·广西福绵·八年级期末)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下列所述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相符的是
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新中国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3.(2021·广西来宾·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
A.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B.中共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任务
C.中共对国情认识进一步加深 D.为实现国共合作扫清了障碍
24.(2021·广西·八年级期末)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确立“初心”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25.(2021·广西北海·八年级期末)“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革命先烈把理想的星火点燃。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D.中国同盟会成立
26.(2021·广西来宾·八年级期末)“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1921年照耀史册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二、填空题
27.(2021·广西柳州·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和奋斗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以“①______”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戊戌 变法 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②______”(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 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③______” 新文化运动 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④______》,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上述表格中的四个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提示,将其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B.中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______
C.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是______
28.(2021·广西灵山·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三、综合题
29.(2021·广西南丹·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举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通过革命这一场剧烈的阵痛,没有能产生预期的独立与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地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国土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洋务派是在什么口号下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的重要阵地。
(4)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三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
30.(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曾国藩),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成民国了,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咸同年间清政府“丛病”缠身的原因有哪些。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时髦”郎中?
(2)根据材料二,说出“变法维新”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你怎样理解“帝国”变“民国”?“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这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了怎样的规律?
31.(2021·广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32.(2021·广西德保·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三分别反映了哪两次侵华战争?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一图二反映了哪一侵略暴行?是由哪支侵略军犯下的?
材料二
(3)材料二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图二的新疆是从哪一侵略者的手中收复的?
(4)材料二图三反映了哪一重大运动?写出该运动的性质。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33.(2021·广西南丹·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主要史实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关系?
(2)图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的?图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结合图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电影《1921》开机的最佳日期是哪一天?开机的最佳地点在哪里?并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题干“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结合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启蒙之水”指的是民主科学。C正确;“自强求富”反映的洋务运动的主张,A排除;“救亡图存”是戊戌变法的主张,B排除;“实业救国”是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主张。D排除;故选C。
2.B
【详解】
根据“1920年春”、“男女同校”等信息可知此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是在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因此出现了这种变化,故选B;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排除CD。
3.B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为武器,对封建思想提出了空前彻底的批判。故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戊成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故B正确;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已经传播,故A错误;新文化运动前期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有局限性,后期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但与“作用”意义不符,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4.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C项正确;《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杂志,排除A项;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第14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排除B项;《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杂志,排除D项。选C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是“民主科学”,故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故A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
题干是从消极和积极的角度论述新文化运动,属于对于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阐述,故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7.A
【详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但是与题干“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改名为《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戊戌变法的阵地,不符合题意;C项是辛亥革命的机关刊物,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9.B
【详解】
据“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B符合题意;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爱国,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C
【详解】
由图中的“曹、陆、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们提出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因此作品反映主题是五四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2.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外争主权能够体现其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能够体现其反封建的性质,故选D;ABC都只能体现反帝或者反封建,不能全面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具有片面性,排除。
1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因为它是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它体现的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精神就是五四精神,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题,故BC不符合题意。“个性解放”是人文主义思潮,也就是思想的解放,就是人本身的解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详解】
材料中强调了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对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决定性作用,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说明了学生斗争仅仅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主力军还是工人阶级,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北京成为中心,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学生开始罢课,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或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刊物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有200多种。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C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材料不能反映共产党的诞生,A排除;1915年新文化运动正式兴起,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到工人阶级,D排除;故选C。
16.A
【详解】
根据材料“同胞们:为了我们的家园,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以及时间点”1919年”可知,《告全国同胞书》 发表于五四爱国运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进行抗议等活动。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A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而非1919年,故B不符合题意;华北危机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学生成为武装斗争的主力,说法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正确;“打倒老蒋.解放全国”与解放战争有关,排除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排除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关,排除C。故选D。,
18.B
【详解】
依据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因为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有新的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A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故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指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途,使民族复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故C不符合题意;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题干中的“初心”确立是在中共一大,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22年召开,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项是1935年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是1945年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故选A。
21.A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之一的嘉兴南湖”,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条游船是举行。嘉兴南湖的这条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故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精神;红军长征体现了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故BCD选项排除。故选A。
2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A项正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B项错误;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C项错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D项错误;故选A。
2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的时间是1922年,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由“一大”制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到“二大”提出切合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共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故C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中共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任务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中共二大不涉及国共合作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详解】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至今中国共产党仍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正确;19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排除;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与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C排除;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路线,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A。
25.B
【详解】
根据题干“你从南湖烟雨中迎风起航,……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战,旧的世界终于彻底砸烂。”结合所学知识,描写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因为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到南湖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到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建立新中国,奋战28年,B正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年从瑞金出发,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历时2年时间,排除A;朱德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会师,排除C;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排除D。故选B。
26.B
【详解】
根据题干“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1921年照耀史册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故选B项;1919年6月,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7.(1)①自强(写“自强求富”);②公车上书;③三民主义;④《青年杂志》。
(2)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
【详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材料一中①是自强求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是公车上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③是三民主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城的革新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④是《青年杂志》。
(2)结合所学可知,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B中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第一次尝试是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8.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应填写:①帝国主义②新民主主义
29.(1)特点:由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口号:求富。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了的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近代化的探索。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有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同时要给军事工业提供支持。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是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近代的民用工业。
(2)根据材料二“通过革命这一场剧烈的阵痛,没有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地度过了的。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30.
(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
原因:曾国藩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2)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3)理解: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标志:创办《新青年》。
(4)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详解】
(1)根据材料“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面临国内外危机的主要表现有:西方列强侵略;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根据材料“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曾国藩),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2)根据材料“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维新”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的原因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3)根据材料“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成民国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其开始的标志是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4)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规律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1.(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新文化运动。
(4)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意思相似即可酌情给分)
【详解】
1)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材,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进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变法维新”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根据材料“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根据“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近代中国的现状,封建地主阶级现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掀起洋务运动。然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学习西方的制度,然后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其规律是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2.(1)图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
(3)领导人:林则徐;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图二:俄国。
(4)五四爱国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5)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反抗精神。
【详解】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一中的图三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材料二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林则徐领导的,1839年6月,林则徐下来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图二反映的事件是由左宗棠领导的,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去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整个新疆地区。
(4)材料二图三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反抗精神”作答。
33.(1)图一: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了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图二:五四运动。关系: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引爆了五四运动。
(2)地点:上海。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基础。
(3)日期:7月1日。地点:中共一大上海会址。理由:电影《1921》是为了献礼中党成立100周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详解】
(1)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了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第二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起来的。第二问,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影《1921》开机的最佳日期是7月1日。最佳地点是中共一大上海会址。理由:电影《1921》是为了献礼中党成立100周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