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五单元《谈创造性思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上第五单元美国著名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接下去我从单元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六个方面来进行。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 第五单元
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 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理清论证的思路
学习论证的方法 掌握论证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五单元是九上第二个议论性文章单元,这个单元在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要求更深入一步,比如说关于论点需要联系时代背景,需要辨析;关于观点和材料从区分上升到理解,论证方法从学习到掌握,还增加了一条质疑探究、独立思考的思维训练目标。
学情分析
本班同学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
知识上:已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和论证方法,但是对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论证方法的作用还不清楚。理清论证思路在理论上第二单元应该学会,但从同学们第二单元《论教养》一课的课堂表现中,发现同学们的论证思路还是比较混乱。因而在第五单元中还需要继续训练理清论证思路。
能力上:同学们关于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基本能够运用,但是对议论文的学习方法还不了解,不会运用。因而在这个单元中需要训练运用圈画关键句段、绘制思维导图、质疑反思、仿写改写等议论性文章的学习方法。
思维上:本班同学学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思辨性的高阶思维还没建立,所以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的思辨性、创造性思维,思维过程比答案正确与否更重要。
教材分析
从文体角度说,这是一篇立论文,作者观点十分明确,但是没有直接点明,因而需要辨析、归纳。本文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本文在论述时运用了很多材料,材料和观点之间联系紧密,特别是开头有关四个图形的材料新颖直观,采用读者立场,有情感交流,很有意思。
从教材角度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在第二个议论性文章单元,所以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关于自读课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制定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团队展示(包含教师点评)
作业拓展
等下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教学目标
基于编者意图、教材特性和学情,预设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辨析不同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画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展示,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制定目标
1.在制定目标之前先回顾旧知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议论性文章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制定学习目标搭建支架。
第一个同学非常流畅地回答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论证结构,我追问了一句,你能说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吗?全班同学一下子蒙了,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同学才回忆起来。由此可以推断同学们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是分散的,没有联系起来。
接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请同学们写下三个学习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设计意图:同学们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学会从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入手去解读议论文。
由于早自修同学们已经阅读过课文,所以不到三分钟同学们就已制定好学习目标。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学习内容还是抓得比较准,但是学习策略半数同学们还停留在默读、浏览、跳读等上面。
然后,小组讨论,将组内的问题合并与取舍,形成小组的三个学习目标,并写在纸条上。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讨论,争论,把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同学关注到了单元导读中的学习目标。争论最大的是关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个目标要不要放进去,有同学觉得这个目标太虚,找不到抓手,学不学也没啥关系。
最后全班讨论,将30个目标进行合并,并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定三个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训练归纳整合的思维。这个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主,老师千万不能代替。
同学上台圈画,一个同学板书。先找关键词合并,第一个词是“中心论点”,9个小组提到,第二个词是“论证思路”,7个小组提到,第三个词是“论证方法”,5个小组提到,接着还有一些未归类的目标同学们进行了辨析,其中一组有一条目标“再次阅读文章,找出重点段落并做批注,赏析体会作者情感,找出中心思想”,同学们马上指出这是记叙文的学习目标,立刻删除,其余进行归类。有同学觉得“通过结合实际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这个目标也要写上。最后同学们觉得一、二、三三个目标好像都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呈现,所以至于是四个目标、三个目标、还是两个目标都无所谓,因为同学们已经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圈划关键句,绘制思维导图,自主完成三个学习目标。(教师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独立学习,培养思考的习惯
这些是同学们自主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
小组内分享自主阅读的结果,整合讨论三个目标的学习内容,形成组内的理解,也可以存疑或者质疑。(教师深入组内指导讨论)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学习,进行思想的碰撞,取长补短,深入思考。
这个小组铅笔字是个人学习的成果,水笔字是小组合作学习留下的痕迹。最让人感到可喜的是这个组里有班里学习成绩最弱的同学,大家分给他分析论证方法、分析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然后一起教他,帮助他,七嘴八舌,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他也十分配合。也许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吧。
团队展示
两个小组自告奋勇上台汇报。
1.这是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汇报学习结束后,大家表示没怎么听懂,探究没听懂的原因,姚佳铭同学认为是声音不够响亮,吴建生同学觉得他们讲的单一的知识点本身是对的,但是没有逻辑,思维导图也没有正确呈现出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原因还是文章思路没有理清楚。
2.这是第二小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小组
一个同学板书,一个同学分析中心论点,一个同学分析论证思路,最后一个同学分析论证方法。红色线条和字体就是同学们汇报后留下的痕迹。中心论点在文章最后呈现,通过跟分论点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论证思路用一个箭头表示层层推进,论证方法林家能同学分析得特别棒,特别是开头第一个举例论证,他说:“这个例子特别新颖,好像在跟人聊天一样,有感情交流。充分有力的证明了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不放弃探求这一分论点。”后面几个材料的作用也分析得很到位,可见这个小组花了很多的气力来帮助他,而他自己也在用心主动地在学,他们的合作学习还是比较成功的。
质疑反思:同学们对课文中的疑惑和一些无法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讨论。
设计意图:希望同学们学会质疑反思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总结:一种方法,一点启示,一些思考,都是我们的收获,请同学们自行总结
设计意图:希望同学通过谈收获,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特别是有关议论文学习的方法。
同学们总结出了圈画关键句段、绘制思维导图、质疑反思、结合实际等议论文学习方法,重点突破的是如何找关键句,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六、课后作业(二选一)
1.自选一位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名人,仿照第7、8自然段,为第12自然段的主要观点写一个论据。
2.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的实践,为文中的其中任一观点改写一个论据。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仿写和改写明确材料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后作业二选一,结果所有同学都选择了一。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的作业,第一个同学写出了材料,第二个同学不仅写出了材料,有了材料跟论点之间要有联系的意识,第三个同学写出了材料,还把材料和论点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个作业是模仿,指向明确,难度较低,第二个作业是改写,指向更宽泛,没有例子,原本以为很多同学会对课文开头的材料感兴趣,从而进行改写,结果所有同学选了第一个作业。经过反思,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个预设的学习目标不科学,同学在自制目标时,只有1个小组明确把这一点写上了。所以在教学中还是要尊重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二,课堂学习没有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跟课文有关的资料,在作业之前引入作为支架,把学习引向深入。
这是一堂教学常规课,有收获,有惊喜,但更多的是遗憾,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