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行路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行路难》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1 20: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
教材:
本文出自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本文重在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感情抒发,感悟诗人在人生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学情:
已掌握的: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的朗读技巧和品读能力,同时他们对李白这位诗人也有一定了解。
略欠缺的:学生对古诗阅读鉴赏技巧的掌握还比较机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偏弱。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辞之妙
2.研读赏析,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
3.感悟诗人逆境中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美好情感,获得精神启迪
教学重难点 :
1.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辞之妙
2.研读赏析,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
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境教学法 2、点拨指导法 3、引导探究法
学法:1、合作探究法 2、比较学习法 3、迁移学习法
教学流程:
导入:听音乐导入,歌曲名《酒仙行》
月照枫林 流水长  奈何青丝 成霜
举杯 邀月 笑一场  有酒 独酌又何妨
月出天山 云海茫  万里长风 破浪
银鞍 白马 绿玉杖 纵歌 我本是楚狂
沽美酒 兰陵郁金香玉碗琥珀光
登高楼 金陵台上游凤凰
霓羽停 长安乱 闻笛满怀故园伤
远别离 望苍梧 悲潇湘
乌夜啼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凉
凭剑舞 世人何曾识东方
刀断水 酒浇愁 怎揽明月青天上
散白发 弄扁舟 笑一场
师: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引爆收视狂潮,今天上课前我们也在班级里进行一场小型的诗词大会,大家猜猜歌中的人物是谁?说说歌词中化用了他的哪些诗句?
生:……
答案:
《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远别离》:“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师:在你心目中,李白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特点?
(开火车形式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生:……
师:今天我就走进《行路难》,走近李白,体会他诗歌的魅力。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抢答形式,让学生从歌中感受李白好酒,有才,狂傲的形象,回顾他的作品以及创作特点,从而调动学生情绪,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初读诗歌(准确,挺短,重音,语调)
1、首先请同学亮开嗓门,自由读课文;接下来请一两个学生读课文,放低朗读要求,读准即可;然后生齐读。
2、读懂大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3、找学生说说大意,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师可以开头“今天我就要离开京城了,朋友为了给我送行,特地准备了这场盛宴------”)
设计意图:让学生既了解了诗意,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品读诗歌(品内容,品语言,品情感)
师:大家已经达到了诗歌朗读的第一境界,但要读好诗歌,还要饱含感情的朗读。而情感的正确把握又需要对诗歌内容的准确把握。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难。
补充文体资料: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师: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来品一品
“难”为何解?“难”在何处?
小组合作探究:提示:做李白的知音人。1. 李白如何写出“难”?(从修辞,表现手法方面) 2. 我们如何读出“难”?(从情感,朗读技巧方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对比)
读出语调低沉、语速稍慢,读出抑郁和悲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太行,教师口头补充两者在古代的重要地位。比喻)
读出诗人步步如履薄冰,仕途坎坷,无限失意的那种惆怅、无助、悲伤的感情。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标点符号,反复)
读出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的语调。
其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与其作为参考化用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比较。
(一个是具体的细节描写,一个是愁绪无处安放的痛苦。重点体会李白诗歌措辞之妙)
师:品到此处,相信同学们都对李白的痛苦感同身受,那么到底当时李白遭遇了怎样的难处呢?
幻灯展示: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明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即使后来退而求其次,也要象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人所用。
但事实上,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42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1年半间,他扮演的却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两年后他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师:作为一个富有才华的文人,李白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理想并未实现,你认为他的人生道路是成功的么?为什么人们对他念念不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姜子牙,80岁;伊尹,奴隶)
读出昂扬、明朗的语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典,比喻)
读出诗人昂扬、乐观、不懈的追求、读出诗人内心的最强音。
师: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生动地表达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在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师:口头补充材料: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围绕板书,边画出情感跌宕的箭头,边来着同学们感受,或者用幻灯展示。)
师:配乐我们齐声朗读《行路难》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感受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入心。
美读诗歌(美其文,美其人)
师:还记得上课时我提到的那个问题吗?经过了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李白的诗歌,也走近了李白,现在给你个机会,直接与诗仙交流,你会说些什么?
生:……
师:读诗歌,最高境界就是以诗歌为美,以背后诗人的气魄品质为美,今天我们只通过一首《行路难》了解了李白的一点点,而事实上李白身上有无穷的宝藏,期待你们的靠近与了解。
余光中曾写道: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或许他才是一个完整的李白,他的一生,以酒为伴,以剑为友,最难得的是每首与酒相关的诗句中不论是失意还是畅快,心中永远不磨没的是一份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的追求。你想理解了一个更立体的李白,课后可阅读《中国人到底被李白的什么精神所吸引?》《单评<酒仙行>》两篇文章。最后在歌声《酒中仙》中我们遥想诗仙的风采。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起到了教育作用。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阅读更感受乐府古题《行路难》在李白笔下的与众不同之处。更好地理解诗歌,更深刻地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
六、本堂课亮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
1.多频率多层面训练比较学习法。
2.打破学生鉴赏诗歌的思维定式。
(行路难?——难路行!)
理解诗歌时,不能只是针对题目、作者等个别要素进行割裂性分析,而是应该根据多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 难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