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学情分析】
经过快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七年级下册主要介绍的是国家和地区,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从哪些方面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所以学习美国相对而言不会很难。但由于有些内容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情境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种族构成等。
2.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情境教学
导语:雯雯是南通市某初中一名学生,暑假去美国参加夏令营活动。雯雯从上海出发,经过15个小时的航行,终于到达美国纽约。开始为期两周的夏令营。在活动期间她参观并游览了美国多个城市的旅游景点。活动结束回国后她向大家讲述她在沿途中一些所见所闻: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居住着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2)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3)美国在海外还有两个洲。
(4)美国人喜欢吃汉堡、鸡腿,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关。
雯雯的这些见闻到底是真是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美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辨别雯雯说听到的是真是假。
活动2 【自主探究】美国的位置和范围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移民去美国,美国到底在哪?领土有多大呢?
美国的领土范围。
美国的地理位置。
活动3 【讲授】民族大熔炉
(1)人口与人种
出示美国城市人口景观图,这幅图反映了美国人口与人种有什么特点?
(人口众多,人种构成复杂)
(2)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 华人对美国的建设都有哪些贡献
(承转)不仅华人和华侨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黑种人和印第安人也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美国的地位如何?
(3) 阅读教材“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小组讨论:这些反映美国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感想。
活动4 【小组合作】寻根究底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美国农业分布的自然条件,将学生分为三组。
一、地形小组:
让学生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①分析美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②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分析地形对美国农业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二、气候(气温、降水)小组:
①气温情况:让学生观察美国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哪一带
说明本土的纬度位置处于北温带,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降水情况:看美国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降水量大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③分析气候对美国农业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三、河流小组:
①在图上找出五大湖的名称和密西西比河,并在地图上指出美国最长河流以及五大湖的名称。
②分析水源对美国农业的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最后,综上所述,美国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方面,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气温适宜,降水丰富。
水源:水源充足,利于灌溉。
活动5 【讲授】农业地区专业化
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1: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2:美国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一些农业带。
提问:以上资料说明了美国农业生产什么特点?(机械化和专业化)
【小小农场主】
请大家结合书本79页,把农业带名称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引导学生根据书本注释分析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因素。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活动6 【总结】
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这一点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我们这节课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了美国的人口与人种,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因地制宜的发展现代化的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否辨别雯雯所说的是真是假?
活动7 【辨别真假】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居住着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
(2)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3)美国在海外还有两个洲。 (√)
(4)美国人喜欢吃汉堡,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