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偈( jì ) 角色(ji?o) 甲壳(ké ) 纰缪( miù ) 未雨绸缪(móu)
B、粗犷(guǎng) 殷红(yān) 渊薮(sǒu ) 瓜蔓( wàn ) 顺蔓摸瓜(wàn)
C、豢养(juàn) 拙笨(zhuō) 压轴(zhòu) 掂量(diān) 踮起脚尖(diān)
D、坍圮( pǐ ) 戕灭(qiāng) 觇视(chān ) 怏怏(yāng ) 泱泱大国(yāng)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伊拉克政府方面宣布,当天,在数小时之内,巴格达10个地区至少发生了10起以上爆炸事件。这是几天前美军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全部撤离伊拉克后,巴格达发生的第一起袭击案,也是近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袭击案之一。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方便市民更好地进行哀悼活动,朝鲜政府在各个哀悼场所安排了许多工作人员帮助维持秩序,一些哀悼场所还配备了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帮助因过度悲伤而发生意外的市民。
D、南海争端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军事爱好者和专家学者,都经常发表各自的意见。
3、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 )(3分)
借助于网络,诗歌的发展好像是如虎添翼了,诗人何止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我们处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卡拉OK时代满足了人人当歌星的欲望,也满足了诗歌爱好者人人当诗人的愿望。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产生了汗牛充栋的卡拉OK歌曲式的诗作。然而,不再有类似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那样的诗作改成电影大获成功;也不再有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那样的百家争鸣之作,再没有朦胧诗那样的被聚焦关注的诗歌流派,再没有北岛、顾城、海子、余光中、席慕蓉,甚至汪国真那样凝聚更多眼球的诗人。
A如虎添翼 B雨后春笋 C汗牛充栋 D百家争鸣
4、对以下一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为除了本身客观真实的事迹外,作者生动的形象、淋漓恣肆的议论抒情可谓功不可没。②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生动的形象描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活泼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或议论的文学色彩。
③但单调的记述难免枯燥乏味,传记因此也常常要求有一定的文学性。
④如果去掉这些抒情议论,文章将变得平淡如水。
⑤传记力求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叙述风格不必过于华丽。
⑥我们在读那些优秀的传记时往往都深受感染。
A、⑥①②④⑤③ B、⑥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③⑥②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①报仇,藏命作奸剽攻②,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③。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④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⑤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以躯借交:以身命帮助友人。②藏命:藏匿亡命之人;作奸:犯法;剽攻:抢掠。③嚼:饮尽,干杯。④邑屋:街坊。⑤践更:汉代规定为国家服兵役。
5、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少时阴贼 贼:狠毒
B、既已振人之命 振:赈救
C、皆多解之义 多:赞美
D、且无用,待我去 用:作用
6、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②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B、①身所杀甚众 ②是人,吾所急也
C、①亦辄为报仇 ②更折节为俭
D、①解姊子负解之势 ②公杀之固当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直接表现郭解“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 ②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③解使人微知贼处 ④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⑤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 ⑥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解身材短小,小时候阴险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的时候,亲手杀死过许多人,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自己才得以解脱。
B.郭解姐姐的儿子与人一起喝酒时被人杀死,郭解的姐姐由于儿子被杀,却抓不到凶手非常愤怒,迁怒于郭解,故意不埋葬儿子想羞辱他。
C.有个人对郭解非常不恭敬, 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名字,门客想杀死那个人,郭解却暗中帮助他。那个人知道后就向郭解谢罪。
D.别的县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几十人贤人豪杰从中调停,他们始终不听,门客告诉郭解后,郭解在夜里赶去见了结仇的人,他们就听从了劝告。
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4分)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3分)
译文:
②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3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注:1.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2)“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氓》
(2) ,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苏轼《赤壁赋》
(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警惕“娱乐化解读”
蒂尼
网络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称之为“娱乐化解读”。各种新名词发展神速,常常是让你没办法不感兴趣的“事儿”。比如炒作得火热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时间成为网民热读和谈论的话题,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本书竟然在市场上畅销到百万册。
有人说:“一样是说史,当年明月用的笔法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另有人说:“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是沉重的,是需要我们用思考去慢慢体会的。和娱乐化解读历史方式的外壳相比,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历史发展的深层客观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明朝那些事儿》过多纠缠于如何现代化娱乐化包装历史的讲述方式做法,距离清醒的历史守望者已经很远很远。”
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说法。作为现代人,今天我们如何消费历史?怎么理解历史?“娱乐化解读”应该针对的是历史事件的讲述方式而言,而不应该是随意的娱乐,这样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和误解。近两年来,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重读”、“戏说”风,按理说,如此“繁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热的景象,是值得国人高兴的事儿。可是,我们看到,除了史学界、文学界,之外的研究人员们也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以“或正说解读、或调侃恶搞”的形式纷至沓来,再加上出版界、电视和网络等媒介的宣传造势,出现了很多戏说类书籍,这种形式的书籍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阅读,变成了“悦读”。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这样的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同时一些人在“悦读”中还会染上对知识、对历史不恭的游戏状态。“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性一样,最突出的表现为:戏拟经典故事,将历史遗产颠覆成为一种“大杂烩”东拼西凑之后的取悦品。
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形态中,文学和历史都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基本功能。然而,在消费时代的文化的背景下,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却极度膨胀。解读历史和阅读文学作品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针对传统的经典名著和历史故事,原则上是不能歪曲、不能篡改、不能恶搞的。要强调和弘扬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的精神。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流行话语,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读者来说,可能是图一时好读、好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消费历史,不但削弱了教育作用,对于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也会受到影响,其后果无法补偿,这是很可怕的事。
(节选自2010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
12、根据文意看,下列表述不属于“娱乐化解读”形成原因的两项是( )(5分)
A、“重读”“戏说”之风盛行;
B、对历史的误读和误解;
C、大量非专业人士积极介入;
D、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
E、各种媒介推波助澜。
13、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重读”、“戏说”风在中国大地上的盛行,说明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非常繁荣,是值得国人高兴的事儿。
B.与以往的解读相比,“娱乐化解读”只是对历史事件的讲述方式不同而已,它和随意的娱乐是不同的。
C、在消费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极度膨胀。在作者看来,这种娱乐功能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D、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流行话语,图一时好读、好玩,都会影响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会产生无法补偿的后果。
14.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述史方式,作者为什么不认同“娱乐化解读”?(4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文化解读观。(4分)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背水的日子
桃 花
①怀念背水的日子。
②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
③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④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⑤父亲总是去得最早。背回一桶一桶的水倒进水缸,家里便有了一天的清凉。
⑥待井边慢慢地静了下来,寨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背着各色小花布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学堂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⑦这时,寨子里开始闹起来了。放牛的将牛群赶到水井岩边,用木瓢将井里的水沿着井沿边的一个暗槽泼出去,井水从这水槽里流到岩边路下一个大水塘里,牛群便滋滋地喝着这甜甜的井水。
⑧磨豆腐不用这井水。离寨子更远的一个山崖下有一股细细的泉水,得到那里去背水。沿着细细的山路盘旋而去,那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水就从洞里星星点点地浸出来。把木桶接到下面,一会儿,桶就满了,背回去用来泡黄豆,磨出来的豆花特别甜、特别香。
⑨很多年都过去了,井水总也舀不完。
⑩记不清是从哪一年,我们那里开始修盘山公路,整天都能听到隆隆的土炮声,那是在炸山开路。人们都盼望着那长长的、宽宽的路从自己门前经过,终于一条大路绕着我们这个山寨又蜿蜒着向更高的山寨盘去了。通车典礼那天,各寨的人都跑去山顶上的那个寨子。好闹热啊,大人们唱着歌,围着火堆、咂酒跳起欢快的锅庄。那天放了好多部电影,大家坐在晒场上,看到大半夜。天上的星星特别多,我们一大帮孩子,就在那寨子疯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站在山顶看下去,一条大路象一条银蛇,盘旋在山腰。过年的时候,更热闹了。队里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村里的舞狮队舞得更勤了,白天,在晒场上搭几张桌子,那狮子居然跳到桌上去翻滚。然后,由拖拉机开路,笑头和尚牵着狮子在后面随着锣鼓队有节奏的舞摆,孙猴子一会儿跳到车上去抢了敲鼓人的帽子,一会儿跑到后面来抱起一个孩子,长长的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舞着、闹着、唱着、笑着。
⑾日子,好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有甜甜的井水润着,有长长的盘山公路绕着,唱不完的山歌,喝不够的咂酒。
⑿当水井岩上的百合越来越多,黄连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井里的水不够了。有一天早晨,听父亲在对母亲说:怪了,今天早晨谁比我去得早呢?我去背水的时候,井里的水怎么少了呢?
⒀慢慢的,放牛的把牛赶到山梁深处那条小溪里去饮水了。井边那个大水塘也慢慢的干了,长了一片野草起来,倒也茂盛。早晨起来排队背水的人越来越多,轮到最后的,桶也装不满了,只得到那个小小的山洞去接水,可那里的水很少,再走一个来回,一个早上背回两桶水,太阳就出来了。
⒁父亲说,也许是修公路的时候,放石炮惊了水路,水浸往其它地方去了。有一阵子,村里吃水很紧张,早晨,一家人合用一盆水洗脸,姑娘们也不敢三天两头都洗头了,小伙子脸上好象也没那么光彩了。
⒂后来,乡政府从山梁深处引出一股水,在村后修了一个大水塔,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日子好像又滋润起来了。
⒃从水笼头里放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味,没了井水的甘甜。但是,不用起那么早去排队舀水、背水了。水井边那林老树终日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拖拉机吵吵闹闹,井里慢慢地生出一些蝌蚪和小水虫。
⒄日子也变得静悄悄的了,往日那个大晒场冷清了,舞狮的好象也累了,过年的时候,只能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了。
⒅学堂里,依然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选自《文苑》2010年12期,有删改)
16.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4分)
17.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⑩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热闹”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5分)
18.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的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主旨。(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助推共和国几代战机上天
——记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
??在所党委和所长李熏的关注下,师昌绪的研究室正式接受了研究空心叶片的任务,他立即进入了角色。空心叶片研制方案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缜密的思考,而不能容忍哪怕是微小的疏漏。这个劳动是无形的,量是巨大的,用“绞尽脑汁”来形容,真是入木三分。
??经过充分动员和周密安排,他把全室近一百人组成合金设计、型芯材析、测试几个小组进行攻关。他熟悉他的助手们,这批20世纪50年代从新中国大学毕业的科研人员已成长起来,是批虎将,应放手让他们分路前进。他将攻占目标确定,任他们恣情作战,在战斗中增长才干,夺取胜利。
??助手们对这位指挥官也是心悦诚服的。人们送他一个美称:“材料医生”。一次,一个航空工厂有五千多个涡轮叶片因晶粒度不合格而报废了,影响了发动机的装配。工厂请来了师昌绪。他沉重地捧起报废的叶片,放在观察金相的测试仪中,金属隐患像医生在X光机前观察病体一样清晰了。他开了药方:喷矾处理。于是,这批价值近百万元的叶片被挽救了。师昌绪妙手回春的造诣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试制新型战机的航空工厂几次来询问,科学院与国家科委也十分关注,这是向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进军的一次攻坚战,只能进,不能退!师昌绪深知,没有足以压倒困难的精神状态是难以战胜困难的。作为科研人员,最忌讳委靡与颓唐。“自然对于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真实的纯粹的人才泄露她的秘密”。于是,他用爽心的休息驱赶失败带来的不快,对助手们说:“失败了,再来!试验要继续进行,多研究分析,还要放眼国外信息,他山之石,也可以攻玉嘛……”
??师昌绪从资料室借来最新出版的外文技术书刊,没日没夜地研究探求。一次,他从一则外国杂志刊登的不同规格的石英管广告中得到启示:“用石英管做型芯材料!”他的当机立断,使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空心叶片样品在一双双熬红了眼睛的人们面前,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绽开了笑脸!1965年,我国第一代气冷空心叶片经过吹风和台架试车,证明空心叶片与实心叶片相比温度降低一百度以上,满足了设计要求,这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使用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国家,而且这项成果具有独创性。新成果研制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在英国,在这之后走完这段路程,整整用了十五年……
??2000年,已是耄耋之龄的师昌绪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起他想搞一下碳纤维。李克健看看他,立马摇头说:“师先生,这件事你可别管!这事儿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基础材料,质量轻、强度要求高。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制,组织攻关,资金投入不少,却始终拿不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我们航空航天工业太需要碳纤维,不要总依靠进口。”师昌绪说,“如果搞不出碳纤维,拖了国防工业后腿,我死不瞑目!”
??老人的决心与执著,令李克健动容.李克健决定与师昌绪携手投入碳纤维的攻关。这年8月,师昌绪亲自组织了由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等相关部委近六十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如何把碳纤维搞上去。会议纪要上专门写了一句:请师昌绪院士作技术顾问和监督。
??其实,不管让他担任什么角色,师昌绪都想把这件事一抓到底。很快他就组织了第二次座谈会,讨论具体实施方案。会上有人问师昌绪:“上亿元的研制经费上哪儿去要?就是要来了,谁去指挥实施?过去几个部委联合起来都没弄好,你能指挥得动吗?”
? “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多年的习惯使师昌绪意志坚定,干啥都要干好,他连夜上书给中央,陈说利害。很快,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碳纤维项目。
??有了资金,师昌绪还要亲自抓落实,定规矩,设专项管理系统,对申报参加攻关的单位报上的样品,现场取样,统一测试,优胜劣汰,毫不含糊。应用试验单位确定后,师昌绪不顾八十高龄,一次次深入现场指导,还亲自协调有关部门再提供三千万资金,确保试验成功。正是在师昌绪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支持下,我国航空航天所需的碳纤维现已实现了立足国内的目标。
??作为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而其最为耀眼的成就就是助推共和国一代代战机冲上云天。20l0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刚刚开过,香港《南华早报》就发出报道:“师昌绪研制耐高温合金助‘歼—20’起飞。”报道中写道:“金属高温材料专家师昌绪昨天以他对研发高性能战斗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在此三天之前,中国内地的‘歼一20’隐形战斗机才刚刚进行首次试飞。”
??然而,师昌绪对这些荣誉却是淡然视之。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9、文中说,“自然对于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真实的纯粹的人才泄露她的秘密。”这句话在文中表达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文中插叙师昌绪妙手回春使“五千多个涡轮叶片”死而复生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分)
21、请结合选文探究分析科学家师昌绪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分)
答:①
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6分)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强烈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
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作文。
圈子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自古而今,社会便有太多的圈子,大者有文学圈、娱乐圈、商业圈;小者有亲戚圈、朋友圈、同学圈。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圈子,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圈子。可以说,圈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我们要进入一个圈子,有时候,我们又想走出一个圈子。
请理解以上内容,以“圈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答题卷
断句与翻译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
慕解之行
(2)①(3分)
②(3分)
10、(7分)
(3分)
(2)(4分)
11、(6分)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 )(5分) 13、( )(3分)
14. (4分)
15、(4分)
(16)/(19)(4分)
/(20)(5分)
/(21)(6分)
22、(1)(2分)
(2)(4分)
(6分)
24、作文(60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角色( jué) 甲壳(qiào )C豢养(huàn )踮起脚尖( diǎn )D怏怏( yàng ) 】
2【C,A“至少发生了10起以上”错;B“原因主要是……所致”错;D“不论是军事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应改为“不论是军事爱好者还是专家学者”】
3【D,应为引起百家争鸣之作】
4【C】
5【D,采用】
6【B,A、①因为 ②用;B、①②均为所字结构;C、①替②做;D、①的②代词】
7.【C,注意直接表现且有侠有义】
8【A(并非皇上大赦,而是就像犯法遇到赦免)】
9(1)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2)①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去”“罪”各1分。)
②(我)在家乡居住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不见敬”“修”各1分)
10(1)通篇围绕“闲”展开,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象是闲,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2分)通过居住环境、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诗人的闲居生活。(1分)
(2)设问(1分)。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2分)②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1分)
1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4)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12【BD,两项均为结果】
13【D,A按理说是高兴的事,但事实上不是;B不仅是讲述方式不同,它实际上就是随意的娱乐;C娱乐功能是文学和历史一直具有的。】
14 ①“娱乐化解读”易误读和误解历史;②“娱乐化解读”不能承载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③“娱乐化解读”削弱了教育作用,影响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4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2分,答对3点4分)
①应关注历史发展的深层客观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②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③应强调和弘扬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的精神。(4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第③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②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富多变。(2分。每层意思1分)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1分)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1分)
①“热闹”场景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2分)②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③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④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3分)
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⑤对未来的日子应充满希望。(6分。每层意思2分,答对任意3层即得满分)
19 科学研究靠的是真才实学,有实力、专心致志努力探索者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意思符合本文实际,就给分)
20 ①表现了师昌绪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技术水平;②交待了助手和部下对导师的“尊重”与“诚服”的原因;③为下文写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终于取得研究成果张本。(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21 答案要点:①德高望重、淡泊名利;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④具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⑤有高超的科研能力和非凡的领导水平。?(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点5分,5点6分)
22(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4分。语意2分,修辞2分)
23参考示例:①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也同样可以登上春晚舞台。②成功的路径千千万,努力奋斗,同样可以获得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③春晚不仅是艺术家的舞台,而是时代的舞台。艺术植根民间,才更有时代感。(4分。角度可以是西单女孩、马梅、春晚等。观点明确2分,修辞2分,言之成理2分)
24、作文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附](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由于行侠,在孝文帝时被杀死。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他小时候阴险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他不惜以身命来助朋友报仇,藏匿亡命的人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就像是犯法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做事不放纵,用恩惠报答憎恨自己的人,多多施给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更加强烈。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替别人报仇,不让人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灌人家。别人生气,拔出刀来刺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却捉不到凶手。”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害怕,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没有道理。”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总躲避他。唯独有一个人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郭解的门客想杀死那人。郭解说:“在家乡居住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史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切的,轮到他服役时,请求免除他。”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求他去。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原因,说是郭解让他解脱的。这个傲慢的人就袒衣露体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几十人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连夜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委曲心意听从了郭解的劝告。郭解于是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很多尊者在这里从事调解,你们大都不肯听从。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话,我怎么能从别的县跑来夺取人家地方贤豪大夫的权利呢!”郭解于是连夜离去,不让别人知道,说:“暂且不要用我的话,等我离去后,让洛阳的豪士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