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题——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题——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1 10: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八年级期末)从下表可以看出1927年中共员人数锐减,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中共党员数 5.7万 1万多
A.北伐战争中牺牲 B.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C.第五次反“围”失败 D.长征初期失利
2.(2021·福建漳州·八年级期末)民国十七年,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民国十七年”应为公元( )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3.(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末)“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2021·福建漳州·八年级期末)“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材料中的“军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保定军校
5.(2021·福建永安·八年级期末)从2005年北京第一次“胡连会”,到2013年北京首次“习连会”再到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国共两党关系稳步发展。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歌谣反映了(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重庆谈判的艰难斗争 D.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7.(2021·福建泉州·八年级期末)“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泉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依此推知,与这一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8.(2021·福建宁德·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规定:“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等其他实际活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据此推断,该规定应出现在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2021·福建建宁·八年级期末)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时期,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B.要和农民保持巩固的革命联盟
C.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革命纲领 D.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10.(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北伐战争中,黄埔一期学员蒋先云,在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战役中,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折射出黄埔生的精神是( )
A.视死如归 B.团结合作 C.乐观向上 D.依靠群众
11.(2021·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八年级期末)“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军歌源自于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2.(2021·福建建宁·八年级期末)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里的“国民政府”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伪满洲国
13.(202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八年级期末)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了
A.革新变法的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自强”“求富”口号
14.(2021·福建永安·八年级期末)新华社文章《在历史关节点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5.(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和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秋收起义三湾改编 B.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古田会议 D.八七会议三湾改编
16.(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末)“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伟大的事件”是指( )
A.国民革命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7.(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末)1927年8月1日凌晨,颈扎红领带、臂绑白毛巾的将士们,打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枪。这描述的是( )
A.汀泗桥战役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8.(2021·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中国共产党员构成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 51% 19% 30%
1928 10% 76% 14%
A.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 B.中共武装力量的创建
C.中共对军队绝对领导 D.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
19.(2021·福建福州·八年级期末)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主张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这直接推动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20.(2021·福建建宁·八年级期末)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21.(2021·福建永安·八年级期末)“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22.(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末)观察下图中的地点,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事件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3.(2021·福建翔安·八年级期末)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2021·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学校八年级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25.(202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八年级期末)某电视台摄制红军长征宣传片,栏目组要拍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应到
A.遵义 B.吴起镇 C.会宁 D.延安
26.(202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八年级期末)“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这句诗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贺胜桥战役 B.飞夺沪定桥 C.卢沟桥事变 D.汀泗桥战役
27.(2021·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八年级期末)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会议,这场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遵义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8.(2021·福建南平·八年级期末)一条红色铁流,蜿蜒逶迤二万五千里。任围追堵截,始终不灭。这里“始终不灭”所体现的精神称之为(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延安精神
二、综合题
29.(2021·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员成分比例(%)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材料二 毛泽东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农民是革命的先锋……没有农民便没有革命……所以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的地区实行减租,推行更为公平合理的税务制度,铲除腐败,推行实用教育,从而密切了和农民的关系,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卓有成效。
——[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共产党的成功和他们抗日的决心为他们赢得了此前曾支持国民党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和学生的……在接下来的4年内战中,共产党士兵一次又一次击溃了受虐待的国民党士兵,使他们中的许多人投奔到共产党一边。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中工人、农民比例的变化?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的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毛泽东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卓有成效”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0.(2021·福建建宁·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伐战争是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三、论述题
31.(2021·福建翔安·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革命图片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阅读以上图片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在北伐军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造成了共产党员人数锐减,B项正确;表中所示的1927年中共人数锐减主要原因不是北伐战争中牺牲,排除A项;第五次反“围”失败是在1934年,排除C项;长征开始是193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一年,因此民国年份换算为公元年份的公式是民国年份加1911,公元年份换算成民国年份的公式是公元年份-1911,“民国17年”应为公元1928年,C正确;1926年为民国十五年,1927年为民国十六年,1929年为民国十八年,ABD排除。故选C。
3.B
【详解】
根据“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其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中的军歌歌唱的是北伐战争,B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对象是日本,排除C项;解放战争是国共内战,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依据题干“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C符合题意;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校,A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学校,B不符合题意;保定军校一般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1912年的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这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即国民革命时期,故A正确;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决定,故B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是1931年到1945年,故C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是指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故D错误。综上故选A。
6.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打到军阀,目标吴孙张作霖”,可知与北伐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选项A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重庆谈判的艰难斗争,C排除;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中国有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基本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D排除。故选A。
7.A
【详解】
依据题干“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泉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反映了因为土匪军阀、帝国主义,国民深受苦难。故这次军事行动,要推翻土匪军阀和帝国主义。可知是北伐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一全国。A正确;辛亥革命只是为了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排除;抗日战争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C排除;解放战争的目的是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的统治,D排除;故选A。
8.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可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因此推断,该规定应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选项C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时期,共产党还没有成立,A排除;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排除;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D排除。故选C。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解除工人纠察武装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十分被动,因此,我党深刻的教训是,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A正确;BCD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故选A。
10.A
【详解】
根据材料“蒋先云,在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战役中,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见,蒋先云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视死如归,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仅叙述蒋先云一个在作战,未涉及其他战友或群众,故不能体现团结合作和依靠群众,故BD不符合题意;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歌曲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ACD项中均与推翻军阀统治无关,故选B。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C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1912年1日由孙中山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被北洋军阀替代,排除A;北洋军阀政府,在国民政府攻占北京后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取代,排除B;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排除D。故选C。
13.C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由此可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作品都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项正确;革新变法的思想是戊戌变法的思想,与毛泽东无关,排除A项;三民主义思想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毛泽东无关,排除B项;“自强”“求富”口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毛泽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由于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持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南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又建立一个又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B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被称为“日出东方”。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A排除;中国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被称为“灯塔指引”。C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国家独立,D排除;故选B。
15.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开辟了思想建党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党的建设独特的政治优势。故选项C符合题意;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6.C
【详解】
依据题干“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8月1日也成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处在合作时期,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排除B项;广州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27年8月1日凌晨,颈扎红领带、臂绑白毛巾的将士们,打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选项B正确;汀泗桥战役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排除A项;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排除C项;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排除D项。故选B。
18.D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于1927年破裂,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927年南昌起义创建了第一支中共武装力量,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严重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主张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项正确;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发动的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开始,排除B项;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C。
20.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征意义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声东击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21.C
【详解】
根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所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22.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事件。”可知,与遵义会议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是遵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C
【详解】
图片是遵义会议会址。长征中,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中共二大、八七会议、中共七大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ABD,故选C。
24.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可知,这里的“行军”指的是中央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征途漫漫的撤退”无关,排除。故选C。
2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遵义是召开遵义会议的地点,排除A项;吴起镇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排除B项;延安是战略总后方,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
根据题干诗句“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结合所学知识,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红军到达泸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枪林弹雨,抓主铁索匍匐前进,项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的守军被红军的猛烈进攻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击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B项正确;诗句没有涉及贺胜桥、卢沟桥、定泗桥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纠正了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项符合题意;A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21年;B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22年;D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间是1945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28.B
【详解】
依据题干“一条红色铁流,蜿蜒逶迤二万五千里。任围追堵截,始终不灭”可知与长征有关,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到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B正确;五四精神与1919年五四运动有关,抗战精神与1931-1945年十四年抗战有关, AC排除;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全民族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体现了延安精神,D排除。故选B。
29.
(1)变化:工人成分比例下降,农民成分比例上升。
(2)农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共产党推行符合农民利益的措施,赢得农民的支持,(如答“实行减租”,“推行更为公平合理的税务制度”,“铲除腐败”,“推行实用教育”,“密切了和农民的关系”等。
(4)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推行符合国情的政策;赢得人民的支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详解】
(1)依据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员成分比例(%)”数据可知,中国共产党中工人成分比例下降,农民成分比例上升。
(2)材料二“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农民是革命的先锋……没有农民便没有革命……所以他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是农民。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3)依据材料三“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的地区实行减租,推行更为公平合理的税务制度,铲除腐败,推行实用教育,从而密切了和农民的关系”可归纳出共产党推行符合农民利益的措施,赢得农民的支持(或“实行减租”,“推行更为公平合理的税务制度”,“铲除腐败”,“推行实用教育”,“密切了和农民的关系”等。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推行符合国情的政策;赢得人民的支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等。
30.(1)原因:国共合作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决定因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会议:遵义会议。原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4)原因∶学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情结合;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答到一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得出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国共合作。
(2)根据材料二“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情。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起义军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3)根据材料三“……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可得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 ,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学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情结合;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等。
3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观点一:一个国家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发展道路。观点二:井冈山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观点三: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论述:(略)可选事例:观点一、二:西汉吸取前朝暴政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等。观点二:都江堰的建造、四大发明、改革开放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开放题,根据材料提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秋收起义,革命受挫”“到乡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中国的实情,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由此可归纳出观点为:一个国家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当的发展道路。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转入井冈山后,正是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才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生也可提取出其他观点如:观点二:井冈山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观点三: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可选事例:观点一、二:西汉吸取前朝暴政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等。观点二:都江堰的建造、四大发明、改革开放等。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