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作业(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01 19: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  )
A.唾液 B.牙齿 C.大肠 D.胰液
2.人体中,既能消化淀粉和蛋白质,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  )
A.唾液、胰液 B.唾液、胆汁 C.胃液、肠液 D.肠液、胰液
3.“吃饱”的感觉是因为图中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能分泌胆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丽丽在吃杨梅时将核咽了下去,杨梅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
B.口腔→食管→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C.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小肠→胃→咽→食管→大肠→肛门
6.人体消化系统的下列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A.食道和大肠 B.肠和胆囊 C.胃和大肠 D.肝脏和胰腺
7.下列不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可以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9.“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10.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11.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实验过程 1号 2号 3号 4号
①注入物质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③加入物质震荡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  )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12.以下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
A.胰脏——分泌胆汁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肝脏——分泌消化酶 D.小肠——消化维生素
1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  )
1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结构特点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关(  )
A.粘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
B.小肠与大肠相连
C.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是一层上皮细胞
D.粘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15.下列营养物质中,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的物质的是(  )
①淀粉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16.消化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A.小肠的长度大大超过人的身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17.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是先后有序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只有到达小肠后才能被分解
C.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D.脂肪只在小肠内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8.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蛋白质、淀粉、脂肪被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消化道各器官。下列对所消化的物质及其开始消化的场所描述不正确的是(  )
A.X是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B.X是淀粉,彻底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C.Y是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D.Y是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
19.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是大肠,只吸收a、b、c,不吸收维生素
B.④和⑤中的消化酶主要作用于小肠,但不分解蛋白质
C.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③内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0.下列器官中,全部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
A.大肠、食道、小肠、肺、肾脏
B.胃、口腔、肝脏、胰岛、肛门
C.小肠、胃、口腔、肛门、胰腺
D.口腔、食道、胃、肾脏、膀胱
21.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
C.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D.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消化系统是有   和   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   、小肠、   、肛门;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23.   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   汇集于   中储存,其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促进   的消化(乳化作用:大颗粒变成小颗粒).
24.为了探究pH是不是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液.
步骤二: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不同的盐酸溶液3毫升,使1﹣3号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3.0,4.5,6.0.
步骤三: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l毫升相同的稀释唾液(唾液的浓度满足本实验的要求).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3分钟.
步骤四: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步骤五:观察并对比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预期与结论:
①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相同.则pH   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②若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程度不相同,则pH   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3支试管都要选择37℃?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5.如图是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西瓜籽从不小心被吃进去到随粪便排出,经过的器官依次是   (填写序号)
(2)能分泌消化蛋白质的酶的器官有   .
(3)口服胶囊,其中的药物会在[   ]   被释放,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4)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的器官是[   ]   .
(5)⑧长且内表面积大,其内除了有肠液和胰液,还有[   ]   分泌的胆汁,这些使其成为消化的主要场所.
26.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最大消化腺是[   ]   。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2)人体食用玉米后,玉米中的蛋白质首先在[   ]   内被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彻底被分解成    被吸收。
(3)图二表示玉米中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这种物质是    。参与该食物消化的消化液有    ,该食物最终被消化为    。
(4)玉米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    症,玉米中的钙含量也很丰富,成人经常食用玉米还可以预防    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C; 2.D; 3.C; 4.A;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B; 13.A;14.B; 15.C; 16.D; 17.B; 18.D; 19.C; 20.C; 21.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2.消化道;消化腺;胃;大肠;呼吸道;肺;
23.肝脏;胆汁;胆囊;脂肪;
24.不是;是;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相近表述可以得分);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5.①→②→③→④→⑧→⑦→⑨;胃、胰、小肠;⑧;小肠;⑥;胰腺;⑤;肝脏;
26. ;肝脏;⑧;小肠;⑤;胃;氨基酸;淀粉;唾液、肠液、胰液;葡萄糖;夜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