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汉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技能目标:能运用水墨知识,创作一幅文字与画面相结合的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汉字艺术的趣味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型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用绘画形式表现汉字的创作乐趣。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板书、展示板学具: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吧?这节美术课,咱们先从一个字谜开始,不过美术课上的字谜是画出来的。(边说边画)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心里想。谁来猜猜,这是什么字?(聪)主要同学们上课时小耳朵认真听,眼睛专注的看黑板,小嘴巴积极的回答问题,心里认真的思考问题,你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你想不想也这样,将汉字画出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联想》(板书课题)
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甲骨文研究汉字,得先说说它的起源,那你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讲《仓颉造字》神话故事(尽量让学生讲)原始社会的人民,将事物的外形画出来,作为其代表符号,这就是最早的汉字,我们称为象形字(板书)。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我们称为甲骨文。考考你们的眼力: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字吗?(牛,水,山。。。。)象形文字最大的特点是“以形表意”。
造字练习你想不想做一回小仓颉,也来造个字,(出示鱼图片)小组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小鱼形象,用水墨线条创作“鱼”的象形文字。
学生创造,并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
总结:这些都是“鱼”字的象形文字,它的字形与小舟比较接近,但是更为概括,再来看一下我们造的“鱼“字。可见同学们造的“鱼”字很不错,都很形象,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仓颉。(借机复习中国画知识)
(三)文字的演变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字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们变得更加的概括、简练、抽象。(2)学生上台排列“马”字的顺序(3)欣赏西周的金文、秦朝的小篆、具有蚕头燕尾特点的汉代隶书、魏晋的楷书。
三、欣赏作品
(一)艺术家的作品让我们来看看大师是怎样用汉字进行创作的。
(1)(出示《农家乐》作品)这幅作品表现了哪些字和形象 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画命名为《农家乐》 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小结:画中大胆融入汉字,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画中有“羊”“鱼”“马”等,表现的是农家人家畜兴旺、丰衣足食的美满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我们来看作者的构图,画中字体有大小变化又有前后遮挡关系,注意了墨色的浓淡变化。同时空白处还适当添加了农村生活的环境,将画面表现的生动又饱满。
对比欣赏吴冠中《羊肠小路》和《霸王不别姬》
欣赏学生作品你从作品中学到了什么?
四.艺术实践
师:前几天咱们去冬游了,你都看到了什么?(画、树、草、水......)
咱们把看到的美景用象形字给表现出来怎么样?作业要求:展开想象,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美丽景象的画面。(注意:(1)构图新颖。(2)墨色有变化。)(五)展示评价
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讲台上展示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师评:从文字图画巧结合,内容丰富,构图新颖,墨色有变化几方面评价。
拓展
师: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它们并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独特的精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汉字艺术,让我们的汉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