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梳理课件(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梳理课件(8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1 13: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夯实文言基础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一词多义
1、屈平属草稿未定
2、亡国破家相随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8、吾属今为之虏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动词,zhǔ,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词
属于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若属,你们这些人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讨伐,进攻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讨伐,进攻
声讨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讨伐,进攻
声讨
砍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口诛笔伐
4、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炫耀,自夸
讨伐,进攻
声讨
砍伐
战胜,打败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
形容词,稀疏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
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
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
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1、王怒而疏屈平
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4、谏太宗十思疏
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疏远
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标记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标记
志趣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标记
志趣
理想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标记
志趣
理想
意愿
1、博闻强志
2、聊斋志异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寻向所志
5、其志洁,其行廉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8、项脊轩志


志气
标记
志趣
理想
意愿
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使……听到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使……听到
懂得,明白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使……听到
懂得,明白
名词,声望,声名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使……听到
懂得,明白
名词,声望,声名
动词,闻名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
3、初闻涕泪满衣裳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7、无何,宰以卓异闻
8、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使……听到
懂得,明白
名词,声望,声名
动词,闻名
动词,闻名,出名
1、冀幸君之一悟
2、俗之一改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六王毕,四海一
5、而或长烟一空,一碧万顷
6、孰能一之
副词,一旦
副词,全部、全都
数词
动词,统一
动词,统一
副词,完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形作动,阐明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词类活用
名作状
在内,在外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形作动,阐明
名作状,像蝉一样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名作状,在内,在外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形作动,诋毁
名作状,在内,在外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形作动,诋毁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名作状,在内,在外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亡国破家相随属
1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4、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状,用厚币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形作动,诋毁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名作状,在内,在外
名作动,效法,模仿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第二年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第二年
古义:骗人的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第二年
古义:骗人的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古义:返回(楚国) 恢复(国家)。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古义: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古义:变化
今义:移动
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6、遂绝齐
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6、遂绝齐
判断句
特殊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6、遂绝齐
判断句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7、方正之不容也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3、是以见放
1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7、方正之不容也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3、是以见放
1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状语后置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