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读 准 字 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读 准 字 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 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 yóu
zàng
jí
jiè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人 物 介 绍
自题金山画像
苏 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1037~1061
早年读书
应试及第
1085~1094
重回朝廷
连放外任
1069~1078
安石变法
地方为官
1062~1068
初仕为官
父丧返川
1079~1084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1095~1201
远谪惠儋
病逝常州
1079-1084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43岁 改知湖州。
7月因御史交章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途中 苏轼想跳水自杀未遂。
8月至京,下御史台狱,屈打成招,全部认罪。
12月经多人营救,结案出狱,贬黄州团练副使。
44岁至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之甚厚。
45岁向官府申请黄州城东门外五十亩荒地,躬耕东坡。
46岁筑“东坡雪堂”,由此自号“东坡居士”。于秋、冬两游赤壁,写前后 《赤壁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
47岁迁汝州团练副使。过金陵,访王安石,相谈甚欢。
乌台诗案
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元丰二年(1079),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谢恩表《湖州谢表》, 御史多人弹劾苏轼“诗文言涉讪谤”,讥讽朝政莽撞无礼,对皇帝不 忠。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坐实这一罪名。这案件先由监 察御史告发,7月28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 解往京师,八月下御史台狱,屈打成招,全部认罪。期间受牵连者 达数十人。
宋代第一起震动朝野、影响深远的“文字狱”,也是北宋后期党争的一次恶性发作。
苏轼四大罪状:
身无学术却滥竽充数,急于提拔而依附权贵,
圣上待其宽容却拒不领情,以诗诽谤朝廷大政实属叛逆。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湖州谢上表》
“乌台诗案”在朝野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朝廷内外政治上同情苏轼和 文学上崇拜苏轼的人都设法营救他。
◎苏轼的弟弟苏辙,希望用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以求免兄一死。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曹操那么专横,尚能容忍祢衡,陛下乃尧舜之君, 为什么就不能容一苏轼呢? ◎王安石与苏轼虽然政见不合,但在文学上却也有共同语言。已罢相退 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说,“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若杀 苏轼,“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
◎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 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1085~1094
重回朝廷,连放外任
49岁 ,求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后奉旨自常州知登州, 又除尚书礼部郎中。到任才5日迅即被召进京为官。
51岁因政见不洽,多次上札乞外任。
53岁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
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的知州
元佑八年(1093),妻王闰之卒于京师
1095~1201
远谪惠儋,病逝常州
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恢复神宗“新法”,罢免 旧人,召回新党人物。58岁 的苏轼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贬 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绍圣四年(1097),朝廷重贬“元祐党人”,61岁的苏轼以莫须有的 罪名被贬琼州别驾。
元符元年,62岁的苏轼被察访两广的朝廷官员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 林下买地筑屋,当地士人多助之,名曰桄榔庵。
苏轼贬居期间在儋州办学堂,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
元符三年(1100)65岁 的苏轼得旨渡海而归,因病逝于常州。
眉山
杭州
黄州
凤翔
汴京
惠州
儋州
密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一生居过高位,距宰相只有半步之遥,他曾 担任过三十多个职位, 蹍转于凤翔、杭州、密州、湖州、 徐州、黄州、登州、扬州、惠州、儋州、定州,但他为 什么自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呢?
因为就是这三个地方, 看似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低谷, 但却是他完成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到一个大文豪的华 丽变身,是由蛹到蝶的转变。正是这三个地方,给予了 苏东坡文学成就的高峰,奠定了他在文学历史的地位, 使他的品德更加高尚,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王国维
人物介绍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 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 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 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 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三咏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阐述观点。
赋
於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撞鸿钟,建九旒,六白虎,载灵 舆,蚩尤并毂,蒙公先驱。立历天之旗,曳捎星之旃,霹雳列缺,吐 火施鞭。萃傱沇溶,淋离廓落,戏八镇而开关;飞廉、云师,吸嚊潚 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啾啾跄跄,入西园,切神光;望平乐,径 竹林,蹂蕙圃,践兰唐。举烽烈火,辔者施披,方驰千驷,校骑万师,虓虎之陈,从横胶曷,猋泣雷厉,驞駍駖磕,汹汹旭旭,天动地及。羡漫半散,萧条数千万里外。
杨雄《羽猎赋》
汉 大赋:
铺张扬厉、文绣鞶帨( pán shuì 比喻雕饰华丽的辞藻 )的夸饰;结构宏大、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词汇丰富,文采华茂;多用生字僻字,晦涩难懂;行文结构上多用问答体。
贾谊 董仲舒 班固 张衡 司马相如 扬雄 枚乘 司马相如 王褒
赋
魏晋 骈赋:
讲究对仗、词语华美
曹植 王璨 鲍照 庾信
赋
唐 律赋:
对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
王勃《滕王阁序》
赋
宋 文赋:
主客对话,以客衬主
换韵自由,疏密相间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赋
“铺采摛(chi 舒展)文,体物写志”:
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铺陈文采。运用大量华丽 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 不厌其详, 不厌其细。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写赋要有所依托不能无病呻 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
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在也。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九章》
悲之由来(第二段)
乐——歌——美人
政治理想
怨慕
泣诉
乐而生悲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曹 操
吾与子
客悲之由(第三段)
英雄无觅
曹 操
吾与子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
英雄无觅
生命短暂
客悲之由(第三段)
曹 操
吾与子
飞仙明月
不可骤得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
英雄无觅
生命短暂
壮志难酬
客悲之由(第三段)
曹 操
吾与子
飞仙明月
不可骤得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
英雄无觅
生命短暂
壮志难酬
客悲之由(第三段)
对比悲叹
人生虚无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曹 操
吾与子
飞仙明月
不可骤得
客悲之由(第三段)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
英雄无觅
生命短暂
壮志难酬
对比悲叹
人生虚无
苏子分别针对客人的什么问题回答的?
客
第一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子分别针对客人的什么问题回答的?
客
第一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回答: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变与不变)
水 日夜奔流 不曾逝
月 月圆月缺 不增减
变
不变
阐释哲理
水 日夜奔流 不曾逝
月 月圆月缺 不增减
变
不变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阐释哲理
水 日夜奔流 不曾逝
月 月圆月缺 不增减
变
不变
天地万物一刻不停 万古江山相对永恒
人
变 人生短暂
不变 精神可存
乐天知命
把握人生
阐释哲理
苏子分别针对客人的什么问题回答的?
客
第二层: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分别针对客人的什么问题回答的?
客
第二层: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得与不得 物各有主)
客之“悲” 苏子之“乐”
虚无消极
豁达超脱
不同的人生观
阐释哲理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