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体的等温变化 同步练习3(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气体的等温变化 同步练习3(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01 16: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气体的等温变化 精选练习3(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在“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空气柱长度后立刻读数
B.拉上窗帘防止阳光直射玻璃管
C.推拉活塞时,为了防止手滑应该用手紧握玻璃管
D.实验中若密封橡胶帽脱落,应立刻堵住后继续实验
2.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管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为V,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现保持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缓慢下压一小段距离。设外界大气压不变,忽略槽内水银面高度变化。则(  )
A.V变大,h变大 B.V变小,h变小
C.V变小,h变大 D.V变大,h变小
3.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一端封闭,管内各用相同长度的一段水银柱封闭了质量相等的空气,管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管竖直向上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管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下滑,若空气温度始终相同且不变,当水银柱相对管壁静止时,,、三管内的空气柱长度、、间的关系为(  )
A. B. C. D.
4.如图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它由状态A经过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过等压过程到状态设A、B、C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张同学某次实验中作出的p-图线如图所示,关于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的连接处漏气
B.未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
C.未考虑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的气体体积
D.实验过程中用手握住了注射器前端
6.一只轮胎的容积,已装有的空气,现用打气筒给它打气。已知打气筒的容积,设打气过程中轮胎的容积及气体温度都保持不变,大气压,要使胎内气体的压强达到,应打气(  )
A.10次 B.12次 C.15次 D.20次
7.如图,自动洗衣机洗衣缸的底部与竖直均匀细管相通,细管上部封闭,并与压力传感器相接。洗衣缸进水时,细管中的空气被水封闭,随着洗衣缸中水面的上升,细管中的空气被压缩,当细管中空气压强达到一定数值时,压力传感器使进水阀门关闭,这样就可以自动控制进水量。已知刚进水时细管中被封闭空气柱长度为,大气压强,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当空气柱被压缩到长时,压力传感器关闭洗衣机进水阀门,此时洗衣缸内水位高度约为(  )
A. B. C. D.
8.如图,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1,右侧管有一段水银柱,两端液面高度差为h2,中间封有一段空气,若(  )
A.温度升高,则h1增大,h2增大
B.大气压升高,则h1增大,h2增大
C.弯管下移少许距离,则h1增大,h2不变
D.右管中滴入少许水银,则h1不变,h2增大
9.如图,开口向上且足够长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长为5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为6cm的气柱。保持温度不变,将管缓慢转动至水平位置,气柱长度变为(大气压强为75cmHg)(  )
A.5.6cm B.6.0cm C.6.4cm D.7.1cm
10.启动汽车时发现汽车电子系统报警,左前轮胎压过低,显示为,车轮内胎体积约为。为使汽车正常行驶,用电动充气泵给左前轮充气,每秒钟充入、压强为的气体,充气结束后发现内胎体积约膨胀了,充气几分钟可以使轮胎内气体压强达到标准压强?(汽车轮胎内气体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充气过程轮胎内气体温度无明显变化)(  )
A.3 B.4 C.5 D.6
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扩散现象不仅可以在液体内进行,在固体间也可以进行
C.在r>r0范围内,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
12.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B至C的图线,则在此过程中(  )
A.气体的内能改变 B.气体的体积增大
C.气体压强变大 D.气体温度降低
13.如图所示,D→A→B→C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A是一个等温过程
B.A→B是一个等温过程
C.A与B的各状态参量均相同
D.B→C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温度不变
14.如图所示的连通器A、B管内封有空气,C管敞口竖直向上,K为阀门。开始时A、B、C内水银面等高,B管中封闭气体长度大于A管中封闭气体长度,A、B、C管横截面积依次减小。若在C管中沿管壁注入少许水银,三管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A、hB、hC。若不注入水银而是打开K,使水银流出少许(A、B、C管中水银面不会降到管口下方),三管液面下降高度分别为hA'、hB'、hC'。假设以上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D.两个分子间势能随这两个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
E.两个分子间的斥力大小随这两个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个粗细均匀、导热良好的L型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竖直管上端封闭,水平管右端与大气相通,竖直管中封闭一段长为25cm的空气柱(可视为理想气体),竖直管下部水银柱长为15cm,水平管水银柱长度为5cm,如果将玻璃管在竖直面内逆时针缓慢旋转,求此时空气柱的长度(在旋转过程中水银不会溢出玻璃管,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
17.粗细均匀的U 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下方水银柱足够长且左、右两侧水银面等高。已知大气压强p0 = 75cmHg,环境温度不变。现从U 形管右侧缓慢注入水银,使右侧空气柱的上方水银柱的长度变为25cm。求:
(1)右侧管内封闭空气柱的长度;
(2)左侧管内水银面上升的高度;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调节空气柱长度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发生变化,为保持气体温度不变,调节空气柱长度后不要立即读数,要等气体状态稳定后再读数,故A错误;
B.实验过程要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拉上窗帘防止阳光直射玻璃管,所以B正确;
C.当用手直接握在注射器上时,手的温度可能改变气体的温度,所以不要用手直接握在注射器上,则C错误;
D.实验时要保持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若密封橡胶帽脱落,注射器内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则不能继续实验,所以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以试管内水银柱为研究对象,则有
现保持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缓慢下压一小段距离,则管内水银柱上方的空气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增大,而此时外界大气压强不变,因此,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减小。
故选B。
3.D
【详解】
设大气压为。对管,管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即。
对管,以水银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管,以水银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管和水银整体,有

解得
可得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可得,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根据
可知,从A到B体积不变,压强减小,则温度降低,即
从B到C压强不变,体积变大,则温度升高,即
故选C。
5.D
【详解】
ABC.当增大时,V减小,p增加的程度不是线性关系,当斜率减小,压强增加程度减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注射器存在漏气现象,为在注射器活塞上涂润滑油会导致漏气,当压强增加后,连接部分的气体体积也减小,但连接部分体积未变,则注射器中一小部分气体进入连接部分,也相当于注射器漏气,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用手握住注射器前端,会导致注射器中气体温度升高,则图像的斜率会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设打气n次,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即应打气10次,A正确。
故选A。
7.A
【详解】
压力传感器关闭洗衣机进水阀门,此时管内气体的压强为
则由玻意耳定律可知
解得
h≈43.6cm
故选A。
8.A
【详解】
A.当温度升高时,由可知,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也增大,h1和h2同时增大,A正确;
B.平衡后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
p=p0+ρgh1=p0+ρgh2
则得
h1=h2
若大气压升高时,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pV=C得知,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水银柱将移动,使h1和h2同时减小,二者一直相等,B错误;
C.若把弯管下移少许距离,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水银柱将移动,h1和h2同时增加,C错误;
D.若右管中滴入少许水银,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水银柱将移动,h1和h2同时增加,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初状态气体压强为
末状态气体压强为
由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
设使轮胎内气体压强达到2.5p0的充气时间为tmin,此时内胎体积为V2,压强为p2;胎内气体在压强为p1时体积为V1,由玻意耳定律得
其中
,,
联立解得
则充入胎内气体在压强为1.5 p0时的体积为
对充入胎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
其中
联立方程解得
故选C。
11.D
【详解】
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选项A正确;
B.扩散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不仅可以在液体内进行,在固体间也可以进行,选项B正确;
C.在r>r0范围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一定增大,选项C正确;
D.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是因为压强增大的原因,选项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12.C
【详解】
AD.由图像知,这条线为等温线,即,所以气体内能相同,AD错误;
B.由图像知,所以,即气体的体积减小,B错误;
C.由图像知,所以气体压强变大,C正确。
故选C。
13.AD
【详解】
A.图线D→A的斜率不变,由数学知识可知图线的斜率等于pV,斜率不变,则pV不变由气态方程
分析可知温度不变,所以D→A是一个等温过程,故选项A正确;
BC.由图可知A→B过程中,压强变大,体积变大,根据
可知,气体的温度升高,A与B的各状态参量均不相同,故选项BC错误;
D.同理,B→C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而压强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
可知体积增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AD。
14.BC
【详解】
AB.在C管中沿管壁注入少许水银,管内的压强不变,温度不变,所以体积不变,那么A、B、C的气体长度也不变,依旧是,选项B正确,A错误;
CD.初始时刻,三管中水银保持水平,说明ABC气压相同;放掉一部分水银,但是还保持每个柱里都有水银,是保持质量、温度不变,等温膨胀,根据玻意耳定律pV=C,气压减小;假设流出水银后三管液面仍然相平,根据玻意耳定律,原先空气柱最长的气压减小的最少,故其气压最大,这个时候它会压着水银柱到其他两管中,故原来空气柱最长液面的最低,下降高度最大,原来空气柱最短的液面最高,下降高度最小,即,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5.ACE
【详解】
A.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存在做功情况,但如果同时有热量交换,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其内能可能不变,故A正确;
B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总动能与分子的总势能,与气体的整体运动的动能无关,所以B错误;C正确;
D.当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时,两个分子间势能随这两个分子间距减小而减小,所以D错误;
E.两个分子间的斥力大小随这两个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所以E正确;
故选ACE。
16.20cm
【详解】
初始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为
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气体的体积为
设旋转后空气柱的长度为,则竖直管内水银柱长为
此时气体的压强为
气体的体积为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空气柱长度从原来的25cm减小为20cm,则原水平管中流入竖直管中5cm,恰好等于水平管中水银柱长度5cm,所以符合题意,则旋转后空气柱长度为20cm。
17.(1)4.5cm;(2)h=2cm
【详解】
(1)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令、g分别为水银密度和重力加速度,初始时,右侧水银柱高度为h1=15cm,产生压强为ph1,空气柱长度为l1=5cm,压强为p1,注入水银后,右侧水银柱高度为h1 =25cm,产生压强为ph1 ,空气柱长度为l1 ,压强为p1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1=p0+ph1=90cmHg
p1 =p0+ph1 =100cmHg
由玻意耳定律有
p1l1S=p1 l1 S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l1 =4.5cm
(2)初始时,左侧空气柱长度为l2=32cm,压强为p2=p1;注入水银后,设左侧水银面上升的高度为h,高出的水银柱产生压强为2ph,左侧空气柱压强为p2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2 =p1 2ph
由玻意耳定律有
p2l2S=p2 (l2 h)S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h2 82h+160=0
解得
h=80cm(不合题意,舍去),h=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