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固体 同步练习3(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固体 同步练习3(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01 16: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固体 精选练习3(解析版)
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熔化热最大的是( )
A.铝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395.7kJ能量
B.铜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205.2kJ能量
C.碳酸钙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27.5kJ能量
D.氯化钠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了517.1kJ能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天飞舞的杨柳絮做布朗运动
B.晶体内部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其他分子不能扩散进去
C.用气筒打气时需用力压,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势能增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能减小
3.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金银铜铁等金属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金属不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4.下列关于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变化
B.单晶体一定是单质,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有确定的熔点
C.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也没有确定的熔点
D.晶体都是各向异性的,而非晶体都是各向同性的
5.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
B.窗户上的玻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因此玻璃是晶体
C.金属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因此金属是非晶体
D.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的云母片背面,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6.关于热平衡,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内部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其它分子不能扩散进去
B.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C.若氢气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的氢气所含原子数为
D.烧热的针尖接触凃有蜂蜡薄层的玻璃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圆形,说明蜂蜡具有各向同性
8.关于温度和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同时增加分子动能
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C.1g100℃水的内能小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
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
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
C.大块塑料粉碎成形状相同的颗粒,每个颗粒即为一个单晶体
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10.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
C.大块塑料粉碎成形状相同的颗粒,每个颗粒即为一个单晶体
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11.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尖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所示;另外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甲、乙是非晶体,丙是晶体
B.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甲可能是多晶体,乙是非晶体,丙是单晶体
D.甲可能是非晶体,乙是多晶体,丙是单晶体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C.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为,则油酸分子的直径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1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不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B.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C.单晶体和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
D.只有单晶体才表现出各向异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热运动动能都增大
B.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所引起的
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
D.影响气体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E.由于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
D.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二、解答题
6.晶体具有哪些宏观特征?试从微观结构上对这些特征进行解释。
17.质量为m的0℃的冰雹,自空中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力,其中1%质量的冰在下落过程中完全融化为0℃的水脱离冰雹,若落地时的速度为400m/s,冰雹下落的高度为多少?(已知冰的熔化热为0.34×106J/kg,g取10m/s2)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熔化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叫作熔化热,可知碳酸钙的熔化热最大。
故选C。
2.D
【详解】
A.漫天飞舞的杨柳絮是在气流作用下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故A错误;
B.晶体内部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但是分子间仍有间隔,其他分子仍能扩散进去,故B错误;
C.用气筒打气时需用力压,是因为气体压强作用的缘故,与气体分子间的斥力无关,故C错误;
D.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变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银铜铁等金属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没有固定的天然外形,金属是多晶体,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晶体熔化时,其温度虽然不变,但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其吸收的热量转化分子的势能,内能增大,故A正确;
B.单晶体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离子晶体是阴阳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所以离子晶体属于离子化合物,不是单质,故B错误;
C.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但有确定的熔点,故C错误;
D.单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但多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晶体和非晶体相互转化,所以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故A正确;
B.窗户上的玻璃虽然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玻璃是非晶体。故B错误;
C.金属虽然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但其具有固定的熔点,因此金属是晶体。故C错误;
D.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的云母片背面,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各向异性,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的数值,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与0℃的水能达到热平衡,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表现为各向异性,该球一定是单晶体,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晶体内部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但原子间存在间隙,其他分子能够扩撒进去,A错误;
B.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但内能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当氢气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的氢气所含原子数为
C正确;
D.烧热的针尖接触凃有蜂蜡薄层的玻璃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圆形,只能说明玻璃片,具有各向同性,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因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则分子平均动能不变,选项A错误;
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由于质量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所含分子数不同,则具有的内能不同,选项B错误;
C.100℃水变成100℃水蒸气要吸收热量,则1g100℃水的内能小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选项C正确;
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做功和热传递有实质的不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选项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只有单晶体才表现为各向异性,A错误;
B.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无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金属属于多晶体,B错误;
C.大块塑料是非晶体,粉碎后仍然是非晶体,C错误;
D.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只有单晶体才表现为各向异性,A错误;
B.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无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金属属于多晶体,B错误;
C.大块塑料是非晶体,粉碎后仍然是非晶体,C错误;
D.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确定的熔点,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甲、丙有固定的熔点,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和丙为晶体,乙为非晶体,丙在导热性方面具有各向异性,所以丙是单晶体,甲不具备导热的各项异性,但可能在其他物理性质上具备各项异性,所以甲可能是单晶体也可能是多晶体,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相同质量的氢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的内能不相等,A错误;
B.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与器壁频繁碰撞,使器壁受到一个平均持续的冲力,致使气体对器壁产生一定的压强。根据压强的定义得压强等于作用力比上受力面积,即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错误;
C.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为V,则油酸的体积小于V,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小于,C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造成的,D正确。
故选D。
13.BD
【详解】
A.理论和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非晶体和晶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水晶为晶体,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石英玻璃,为非晶体,故A错误;
B.晶体分子的排列有规则,在空间上有周期性,故B正确;
CD.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4.BDE
【详解】
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增大,故A错误;
B.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B正确;
C.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内能增加,但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大,故C错误;
D.根据压强的微观意义可知,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这两个因素有关,故D正确;
E.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现象,故E正确。
故选BDE。
15.BC
【分析】
该题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进行判断。晶体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外形,各项异性,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表现各项同性,由此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还是晶体,选项A错误。
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选项B正确。
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所以选项C正确。
D.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内能要增加。选项D错误。
故选BC。
16.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见解析
【详解】
从宏观上看: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
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晶体内部原子有规则的排列,引起了晶体各向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原子的规则排列可以使晶体内部出现若干个晶面,立方体的食盐就有三组与其边面平行的平面。如果外力沿平行晶面的方向作用,则晶体就很容易滑动(变形),这种变形还不易恢复,称为晶体的范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沿晶面的方向,其弹性限度小,只要稍加力,就超出了其弹性限度,使其不能复原;
而沿其他方向则弹性限度很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拉力而仍满足胡克定律。
当晶体吸收热量时,由于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疏密不同,间距不同,吸收的热量多少也不同,于是表现为有不同的传热系数和膨胀系数。
当晶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其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也开始升高,但并不破坏其空间点阵,仍保持有规则排列。
继续吸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时,其分子、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破坏其有规则的排列,空间点阵也开始解体,于是晶体开始变成液体。
在晶体从固体向液体的转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破坏晶体的空间点阵,所以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并不升高。
当晶体完全熔化后,随着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又开始升高。
17.8.26×103m
【详解】
设冰雹下落的高度为h,根据能量守恒有
所以
h=
代入数据得
h =m=8.26×1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