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S--32 O--16 Na--23 Fe --56 Zn--65 Cu--64
龙凤区2021—2022上学期期末九年级 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试注意:
1. 考生选在答题卡上作答,需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到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 B.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
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D.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2. 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CO2 + 2NaOH== Na2CO3 + 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3.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 - 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 .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 .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对比①②③④,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炼铁高炉中生成铁:3C+2Fe2O34Fe+3CO2↑ B.铝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NaOH+CuSO4═Cu(OH)2↓+Na2SO4
D.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5.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6.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铵根离子 B.处理酸性废水 C.检验气体成分 D.证明反应发生
7.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 )
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MgSO4(Na2SO4):溶解,过滤
8.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镁带燃烧 D.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9. 实验室为测定铁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1.2g该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不溶性固体在空气中加热,待其完全变为黑色固体(CuO)后,称量黑色固体为15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A、64% B、50% C、56% D、40%
10.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 B .设备1中此反应 一定发生
C .设备2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D .设备3中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为14:1
二、填空题(共31分 )
11(6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 。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 。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9分).在初中阶段,物质得氧和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合价改变来判断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Ca(HCO3)2CaCO3↓+CO2↑+H2O D.CaO+H2O═Ca(OH)2
(3)下列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一元素中进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Zn+CuCl2═Cu+ZnCl2 B.4P+5O22P2O5
C.3NO2+H2O====2HNO3+NO D.Cl2+2NaOH═NaCl+NaClO+H2O
(4)为方便推测某些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化学式改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 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举重运动员常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粉末抹在手掌以增大摩擦力。
①参照上述方法,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改写为 。
②该物质兼具 (填“酸”或“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5)某种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 3H2O2)。将过碳酸钠溶解于热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4分) 请根据图1甲、乙、丙三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3℃时,向盛有50.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为 g
(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2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丙物质的溶解度大
C.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D.该温度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E.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物质的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偏高
14.(5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H ,F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7分)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需进行提纯。某兴趣小组称取7.2g粗盐,在室温下,设计如下实验流程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显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步骤I用 mL水溶解最合理。
(2)在混合液1中加入的物质有: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加入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
(3)实验的各步骤中都必需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步骤II的实验操作是 。
(4)步骤Ⅲ中所加试剂X是 (填名称)。
(5)工业上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烧碱,同时还有氯气和氢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三、实验题 (21分)
16.(9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红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②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红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 (填序号);①CO2 ②H2 ③Cl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 。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试写出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总方程式)。
【交流与反思】
(1)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小红同学想选择一种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铜,请你帮助她判断下列哪种金属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得到金属铜 (填选项字母)
A.钾 B.锡 C.钙 D.锌
17.(12分)氢氧化钠是初中学习的一种重要物质,下面是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
Ⅰ.实验一: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仪器A是一种带有刻度的滴管,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1)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乙中,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4)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中和反应
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填字母)。
Ⅱ.实验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进行NaOH与CO2气体反应的实验。
(6)若A与C连接,将部分NaOH溶液注入烧瓶中,然后关闭活塞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将实验后烧瓶内的溶液在低温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X,则X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 ; ; ; 。
四.计算题 (8分)
18.向盛有Fe2O3粉末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充分搅拌,粉末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入NaOH溶液40 g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初四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DCBDD ACDBD
11、 (1)隔绝氧气 (2)乳化作用(3)Al(OH)3+3HCl ==AlCl3 + 3H2O
(4)CO2等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5)CaO+H2O ==Ca(OH)2
12.(1),D C (2)B CuSO4 (3)C D
(4)①Mg(OH)2 MgCO3 ②碱
(5)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Ca(OH)2+Na2CO3=CaCO3↓ + 2NaOH
13. (1)t2 (2)80 (3)甲》乙=丙 (4)BCE
14.(1)NaOH Ca(OH)2 H2SO4
(2)2Al+ 3CuSO4= Al2(SO4)3 +3Cu (3)NaHCO3+ HCl==NaCl+H2O+CO2↑
15. (1)20 (2):②③①或③①② 或 ③②①
(3)玻璃棒 过滤(4)稀盐酸。
(5)2NaCl+2H2OH2↑+Cl2↑+2NaOH
三、16.(1)② (2)Mg(OH)2
四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无明显现象 二
【结论】2Na+2H2O+ MgCl2=2NaCl+Mg(OH)2↓+H2↑
【交流与反思】(1)2Na+MgCl2 ==2NaCl +Mg (2)A C
17. (1)HCl+NaOH =NaCl+H2O (2)HCl 。(3)C D
(4)12 放热 (5)C
(6)B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CO2 + 2NaOH== Na2CO3 + H2O
(7)NaOH、Na2CO3 ; Na2CO3 ; Na2CO3、 NaHCO3 ; NaHCO3
四、18 、(1) 2NaOH+H2SO4=Na2SO4+2H2O (2) Fe2(SO4)3 、Na2SO4
(3) 15%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座位号
△△△△△
△△△△△
△△△△△
△△△△△○
△△△△△○
△△△△△
△△△△△冷
△△△△△静
△△△△△思
△△△△△考
△△△△△
△△△△△
△△△△△规
△△△△△范
△△△△△答
△△△△△题
△△△△△
△△△△△
△△△△△期
△△△△△待
△△△△△着
△△△△△你
△△△△△的
△△△△△进
△△△△△步
△△△△△
△△△△△
△△△△△○
△△△△△○
△△△△△
△△△△△
△△△△△
△△△△△
△△△△△
△△△△△
PAGE
初四化学试题 第1页 (共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