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情境导入
陶渊明 李白
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我们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的诗词数不胜数,请试举一二?
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绘画的意境美。
1
2
3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走进作者
惆怅( ) 暮霭( )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夔门( ) 真挚( )
渲染( )
自主预习
chóu chànɡ ǎi zhāo
lüè kuí zhì
xuàn
自主学习
惆怅: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木然:
苦心经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伤感,失意。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及其定义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
文体知识
论点的位置
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②开篇 ③ 中间 ④结尾
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文体知识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文体知识
论据
1.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3.道理论据:(1)包括: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议论文语言
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文体知识
议论文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
1.“总论--分论--总论”
2.“总论--分论”
3.“分论--总论”三种。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用原文句子回答)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结构,并说说文章结构特点。
(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5-10):怎样获得意境。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1、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明作者的观点,揭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合作探究
2、什么是意境?第二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设问。
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问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
3、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要寓情于景。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合作探究
4、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三自然段分析诗歌的意境?
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合作探究
诗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诗歌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在这里以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论证了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合作探究
5、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
第③段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用诗歌的意境论述山水画的意境,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把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④段以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进一步说明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从而论证了意境是诗画的灵魂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6、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还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2)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3)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探究: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摄影作品是对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山水画主要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触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合作探究
7、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点明意境的获得所需的条件,引出下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合作探究
8、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以齐白石画虾为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9、第⑦段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论证思路)?
第⑦段强调写景是为了要写情。首先提出观点:写景是为了要写情,然后论述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站得高于现实,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最后列举毛主席《沁园春·雪》开头几句词来证明这个观点。
合作探究
10、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验,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合作探究
11、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的例子,论述山水画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列举荆浩画松树的事例,再从反面列举一位作者出外写生的事,论述了不能深刻认识对象,就不可能创造意境。
引用论证:引用四川人对四川不同地区风景的概述,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合作探究
讨论:“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创造意境要有强烈深刻的情感”。说明了对景物的深刻感受,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对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这是对上文的补充,是论证更全面。
合作探究
12、引用杜甫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疑难探究
1、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就要有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所以要苦心经营意匠。
疑难探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先提出中心论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再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怎样获得意境。从山水画如何才能做到有意境设疑,引出下文的论述,具体从三方面分析论证,论证过程中多次引用诗词,并列举齐白石画虾、荆浩画松等事例,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疑难探究
3、说一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讲究情景交融—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举例、引用)
苦心经营意匠—意境和意匠相结合
获得方法
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的意境
总结回顾
文章脉络
随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本 身临其境 胸有层竹
B.情趣 依依送别 浮光略影
C.独创 夸张渲染 富丽堂皇
D.描绘 朝朝暮暮 金壁辉煌
2.下列个句中加线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是一个富丽堂皇、举世无双的宫殿群,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次观光。
B.这次活动从校园欺凌。 社交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为大家模拟再现了各种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安全的重要性。
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木,从不迟到。
C
C
随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
A.要深入全面的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B.过去见一位作者外出写生,两个礼拜就花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是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解析:“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力气大,收到的效果小,这里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不大,故应用“事半功倍”。
D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 )
A 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鲜艳的杜鹃花。
B 王明常常背着妈妈去医院看病。
C 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成绩好坏的关键。
D 广场上空奏起了胜利的凯旋乐曲。
C
随堂检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