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第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施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师,僖宗幸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幸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笏、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节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
注 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B.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C.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D.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幸凤翔”,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把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德昭为人刚毅正直。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在截杀刘季述的时候,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拦击他的马车并杀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当年孙惟最曾因京师百姓的挽留,终未能到地方去赴任;后来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
译文:
(2)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桥仙·春日登楼
[清]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蔺相如的舍人为他做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2)蔺相如不愿与廉颇一般见识的原因是“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博大的胸襟和美好心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遭殃的机关公务员
[匈牙利]莫尔多瓦·久尔吉
本来我们的机关和别的机关没有什么不同,充其量只是我们的勃朗特·尤若夫局长比别人更威严一点就是了。一进机关大门,迎面就是一人高的站立塑像,这是局长六十寿辰之际全局六百个业余雕塑家应征作品中被评选委员会挑中的那个。塑像的一只手威风凛凛地指着进来的人,另一只手指着挂在墙上的横幅,横幅上写道:“你今天打算做什么来让我对你感到满意?”
勃朗特局长君临全局为时六年,其间他周围的人换了十二批。第六年末,勃朗特局长突然病逝。虽然他亲自批准两名高级工作人员可以上教堂为他祷告,但看来没有起到作用。
局长驾离人间的第二天,全局职工云集俱乐部大厅开追悼会。勃朗特局长的遗像围上黑纱,相片下面——按照他的遗愿——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道:“物质不灭,精神不死,本局长永在。”新局长还没有到任,由副局长契本致悼词。契本副局长站在俱乐部礼堂的尽头,面对局长遗像宣读悼词。站在前几排的人都好像看到已故局长在镜框里时而赞许地点点头,但当契本说些啰唆、平庸的话时,他就皱起眉头。致悼词从早晨八点钟开始,于次日晚六点半结束。悼词念完,契本副局长把讲稿的最后一张纸放在桌子上,宣布:为悼念已故勃朗特局长,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
为了竭力压制沉痛,或者表示自己正在竭力压制沉痛,起立的人都肃然直立,纹丝不动。格盖尼同事(他常常腿抽筋)刚一起立,就打了个趔趄,但契本副局长严厉地瞪了他一眼,他马上就立直了。格盖尼知道,人们对局长哪怕只要有一丁点儿不逊之举,副局长是从不手软的。
大家站着,等人做个动作,咳一声,或者用其他什么方式表示一分钟已经到了,可是全场鸦雀无声。
一分钟肯定是过去了,但谁也不认为自己可以出来表现一下。算起来最适合说这句话的契本连表也不敢看一下,他担心会为此丢官。干吗非要副局长来打破这庄严的气氛呢?有的人眼看着围黑纱布的遗像,暗暗担心自己的饭碗,谁也不怀疑,勃朗特局长说“物质不灭”绝不是信口开河。他们相信,任何人敢斗胆从最后表示敬意的六十秒中哪怕克扣一秒钟,就会遭到局长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处分。同时,谁也忍不住偷偷地想笑,看看到底哪一个糊涂家伙第一个出来打破沉默,那么他就会被脚不沾地地踢出机关去。不少人正在盘算,这无疑是为自己晋升创造条件的大好时机。
最后使事情彻底改变为悲剧的是墙上的那架挂钟。大概也是为了表示哀悼吧,它停了。大家就永远地失去了能不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断定一分钟已经过去的机会。
天破晓了,后来黄昏又来临了,但是一分钟的默哀还在继续进行。
两个星期过去了。由于俱乐部另有用途,新局长只好派人把开追悼会的人们(他们还是这么站着,本来怎么站着的现在还是怎么站着,要动手术都不用另摆姿势了)装上卡车,运到医院,医院不接收,于是又运到了“最新现代史博物馆”的一个特别陈列室。
全体人员从此就在那用一条红绳子围着的地方站着,眼睛瞪着前方,好像还在看着已故勃朗特局长的遗像。博物馆的看守告诉人们说,默哀的人常常在深夜轻轻叹一口气,稍微动一下腿,好像想活动一下,但接着又从眼角里偷偷看着别人,继续一丝不苟、毕恭毕敬地站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一段对勃朗特局长塑像的描写,体现了局长受人敬重的一面,同时也为后文全局的机关公务员“遭殃”做好了铺垫。
B.局长逝世后,契本副局长致悼词的时间竟然长达一天多,作者运用夸张手法,造成荒诞可笑的效果,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C.公务员们都竭力压制住内心的沉痛,肃立默哀,他们都明白在局长追悼会这一庄重严肃的场合是不能做出任何不敬的行为的。
D.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糊涂家伙第一个出来打破沉默,这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公务员们自私自利、相互排挤的虚伪本性。
E.这篇小说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手法,通过局长追悼会这一特定场景,为读者展示了机关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引人深思。
(2)局长突然病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机关公务员这一群体的形象特点。(6分)
答:
(4)联系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8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调控措施让不少人对购房持观望态度。
B.他前几年南下创业,开了一家有20多名具有大学学历员工的美术设计公司,这些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查处部分地区加油站超价销售或变相涨价等价格违法。
D.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些举措可能会收到短期效果,但对未来未必有利。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智能手表的续航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智能手表电池与其他电子元件一起拥挤在手表屏幕后方的狭小空间里,不但占据了大部分可用空间,其能提供的能量也十分有限。近来,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应用一种日本手工折纸的折叠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提高智能手表的性能,这种方式与标准的制造工艺兼容,可以制造更适合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电池,比如跟踪健康相关数据的智能手环等。
A.他们可以把电池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可拉伸也可弯曲
B.他们可以使电池可拉伸可弯曲,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C.电池可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可拉伸也可弯曲
D.电池可以从容地放进表带,他们可以让其拉伸和弯曲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_______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6.按提示要求,把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两个单句(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6分)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而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
;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材料二 刚刚辞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少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三 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会出现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精析
1.A [A项原文是“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而选项“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把原文中的“几乎”换成了“可以”,犯了混淆逻辑范围的错误。]
2.B [B项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而选项是“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与原文正好是因果倒置。]
3.D [A项“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4.B [断句最重要的还是要能结合上下文疏通句子的大意,再结合句子的具体表述来判定,还可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词语或语法结构等)加以切分。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第二、三两处。第二处取决于对“之”字意义的理解,应该是动词“到”的意思;第三处“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是并列结构。]
5.B [“既”是“表示已经达到的状态”,“既望”即已经过了望日(满月日,即农历十五日),就是望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十六日。]
6.C [孙惟最只是留在京师处理事务,而孙德昭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7.(1)(宰相崔胤)暗中派人寻求可以共同成就事业的义士,孙德昭于是和孙承诲、董从实响应崔胤,崔胤撕下衣襟来书写盟约。
(2)而孙德昭单独结交梁,于是率兵护卫崔胤以及百官保卫东街,催促梁兵西进,梁太祖颇为感激他亲附自己。
参考译文
孙德昭是盐州五原人。他的父亲孙惟最,具有雄才大略。黄巢攻陷长安时,孙惟最率领乡里的子弟,得到义兵一千人,向南攻黄巢于咸阳,兴平州将认为他的行为很雄壮,把州兵两千人增派给他。因为他参与破贼有功劳,拜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在京师作乱,唐僖宗到兴元,孙惟最率兵攻击贼军。累官升任鄜州节度使,留在京师担任护卫。鄜州将吏到京城请求孙惟最到镇赴任,京师百姓几万人和神策军又拦路挽留他,不能出行,改为荆南节度使,在京师处理事务,分管神策军,号称“扈驾都”。这时,京师动乱,百姓都靠他作为保障。
孙德昭因父亲恩荫被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黜唐昭宗,把他幽禁在东宫。宰相崔胤谋划恢复昭宗帝位,暗中派人寻求可以共同成就事业的义士,孙德昭于是和孙承诲、董从实响应崔胤,崔胤撕下衣襟来书写盟约。天复元年正月初一,还没有天亮,刘季述将要上朝,孙德昭在路旁埋伏甲兵,拦击他的车马把他杀掉,孙承诲等人分别搜索他的全部余党。唐昭宗听见外面喧哗,非常恐惧。孙德昭驰马赶到,敲门说:“刘季述被杀了,皇帝应当复位!”何皇后呼唤道:“你可进献逆贼的头来!”孙德昭把刘季述的头扔进去。不久孙承诲等人都取来刘季述余党的人头进献,唐昭宗相信了他们。孙德昭打破门锁救出唐昭宗,登上丹凤楼复位,因功拜为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称“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和孙承诲等人都拜为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凌烟阁悬挂画像,都留在京师,号称“三使相”,受到皇帝恩宠,无人能比。
这时,崔胤正打算诛杀唐的宦官,在外和梁结交作为依靠,而宦官也倚仗李茂贞作保护,梁、岐两方交相争斗。冬十月,宦官韩全诲劫持唐昭宗到凤翔,孙承诲、董从实都随行,而孙德昭单独结交梁,于是率兵护卫崔胤以及百官保卫东街,催促梁兵西进,梁太祖颇为感激他亲附自己,拿龙凤剑、斗鸡纱送给他。梁太祖到华州,孙德昭以军礼在路旁谒见。梁太祖到京师,表奏孙德昭为同州留后,将要出行,京师百姓又请求把他留下,于是任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包围凤翔,孙德昭把他的士兵八千人归属梁太祖,梁太祖更加感激他,让他先到洛阳,赐给一处上等住宅。唐昭宗东迁,拜为左威卫上将军,因病免职。梁太祖登位,用乌银带、官袍、笏板、名马赏赐他。病稍痊愈,任命为左卫大将军。梁末帝登位,拜为左金吾大将军而死。孙承诲、董从实到凤翔,和宦官们一起都被杀死。
8.(1)上片通过对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2)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
9.先是间接抒情,眼见杜鹃啼叫、燕子飞回,不禁油然而生思归之意;接着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春愁比喻成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春愁之多之重,令人回味无穷。
10.(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1)BD [A项“局长受人敬重”说法不当。C项公务员“内心的沉痛”并不是发自真心的,只是装装样子。E项小说的内容并不是展示机关公务员的生存状态,这是夸张手法,并不是一种真实再现。]
(2)结构上:为下文写致悼词、默哀进而全体机关公务员遭殃做铺垫,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内容上:创设了一个典型环境,为进一步刻画机关公务员的形象奠定基础;局长已经病逝但人们依然如此敬畏,这一情节有助于揭示文章主题。
(3)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自私自利、精于算计、遇事推诿。
(4)这篇小说通过描述局长至高无上的威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揭露了权力对人性的压制与扭曲。通过记述机关公务员在局长面前的胆怯、惶恐、相互猜忌和排挤,讽刺了人们怯懦、自私和根深蒂固的奴性。
12.C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三个词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意思和使用场合各不相同。“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3.D [A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B项不合逻辑,平均数只能是确数。C项成分残缺,“违法”后应加“的行为”。]
14.B [依据句意,在“主语一致”原则之下,衔接部分的主语应该是“他们”,即研究者们。之后分析,这几种情况属于顺承关系,顺序不能随便颠倒。先“使电池可拉伸可弯曲”,之后才能“从容地放进表带”。如此做之后的结果是“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
15.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趋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16.①已部分地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贡献
②将会由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17.写作指导
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得深入挖掘“交流”的意义。交流是什么呢?交流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交流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交流是情感的纽带,能够连接起相互的信赖。
打开思路,是写好本文的关键。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也可以写自己与书本的交流、与自然的对话、与动物的沟通。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的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用一串伤心的泪水,来引出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用一声轻轻的问候,来叙述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用一张小小的卡片,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会,才需要沟通,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展示出来。
佳作展台
架起交流的桥梁
如果说交流是小草,那么语言就是那和暖的春风,可以让小草更加青壮;如果说交流是黑夜,那么语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可以让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说交流是风帆,那么语言就是风,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小船传送到恬静的港湾。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交流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也许你还会记得《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她的那句“爱哥哥”,听得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可笑又亲切。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让人的心贴得更近,让文化的交流变得更融洽。德兰修女莱丝一生中曾挽救过很多处在绝望与痛苦中的人,当人们惊奇于为何她能通过个人的力量挽救那么多人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不断地用语言向他们表达我的关心、我的祝福。”就这样,凭着关爱的语言,莱丝打破了一道又一道沟通的铜墙,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们从痛苦中走出,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果不会正确使用语言,人的心灵将是怎样荒芜的一片沙漠?那样的心灵,将失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共鸣,失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震撼,失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失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情。
语言是伟大的,它如阳光般,把人与人之间那座冰山融化;它如和谐的音符般,把冷漠孤寂的心唤醒;它如湿润的春雨般,滋润人们的感情。
赏析 这篇满分作文采用议论文写作,将眼光放到“交流的语言”上,审题准确,切入巧妙。总分总布局,条理清晰。总的来说,有两大亮点最为引人。一是论证有力,文中三个事实论据新颖、恰当。作者接着从反面切入,分析了缺少语言交流的种种恶果,论述层层推进,说理令人信服,字里行间展示出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二是语言美丽,开篇与结尾均用比喻与排比引出,精美而气势充沛;反面论证时,诗词信手拈来,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