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作用与地位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的第1课时,是学习二次根式及其运算法则的重要内容。数的运算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好比是工具和基础设施.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综上所述,有理数的加法具极其很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2、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过程,从中获取成功体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注重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这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予规范矫正.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采用指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中,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7、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8、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步骤 预计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5分 1.3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5, 的相反数是0.2. , , 3.如图,数轴上的点P表示数字-1,将P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 展示题目,请学生口答; 口答问题;温故知新。 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也为这节课的新知讲解做好储备。
教学步骤 预计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到P',则点P'表示的数是 .
二、问题导学 2分 一只可爱的小蚂蚁,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公路上来回爬行。 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向东运动5m,记作 5 m ,向西运动5m,记作 -5 m。 爬过的路程记为(单位:cm): +5 +10 -6 -7 -2提问:小蚂蚁最后能回到出发点吗? 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思考,设置疑问。 引起学生思考,带着问题经历这节课的安排。 结合实例,让学生经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为后面层层解答问题做好铺垫。设置悬念。
三、新知讲解 10分 1.如果小蚂蚁先向西运动2m , 再向西运动3m ,你能列出式子吗?2.如果小蚂蚁先向西移动3m,再向东移动2m,你能列出式子吗?3.如果小蚂蚁先向东移动3m,再向西移动2m,你能列出式子吗?4.如果小蚂蚁先向西移动4m,再向东移动4m,结果回到了起点。又该怎样列式呢? 5.如果小蚂蚁先向左运动5 m,然后原地不动,很显然,最终小蚂蚁从起点向左运动了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1.提出问题1,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得出(-2)+(-3)= - 52.提出问题2,3,4,5请学生列式。 1.学生根据动画演示得到算式:(-2)+(-3)= - 5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得到问题2列式:(-3)+ 2 = -1;问题3列式得: 3+ (-2)= 1;问题4列式得:(-4)+ 4 = 0 ;问题5列式得(- 5 ) +0 = - 5 通过小蚂蚁的移动,让学生分析,通过小蚂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确定最终的结果;数形结合,对应到相应的式子。
10分 (- 2 ) + (- 3 ) = - 5(-3)+ 2 = -1 3+ (-2)= 1(-4)+ 4 = 0(- 5 ) +0 = - 5议一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又怎样确定? (2)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提示:两个有理数相加可以怎么分类?按分类型进行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请小组派代表归纳。 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将各类型的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加以分析。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归纳的思路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例题讲练 10分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 180 + (-10); (2) (-10) + (-1); (3) 5 + (-5); (4) 0 + (-2). 归纳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六字口诀)判型;定号;算数。 例题精讲精练,然学生尝试自己判定符号,运算数字。探究对应类型的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生跟随老师引导,上台板演,尝试说出理由,查缺补漏。 通过模仿,演练,说明理由,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更好地应用。
五、抢答环节 5分 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5)+3=-8 B、(-5)+(-3)=-8 C、(-3)+5=2 D、3+(-5)=-2 2、某地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下午上升2℃,半夜下降15℃,则半夜的气温是( ) A、-15℃ B、3℃ C、-3℃ D、1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数之和为负,则两数均为负 B、两数之和为零,则这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之和为正,则两数均为正 D、两数之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4、某天股票A开盘价为18元,上午跌1.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这天收盘价为( ) A、0.3元 B、16.2元 C、16.8元 D、18元 给予学生适当点评。控制现场抢答的秩序,让尽量多的同学通过抢答为小组争光。 小组派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例3,由浅入深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加强易错点点评。
六、课堂小结 3分 1.做有理数加法时,首先确定什么?然后确定什么?最后怎么做?2.解决问题导学:小蚂蚁能不能回到出发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 积极思考,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理顺知识点,解决问题导学。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开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的背景;注重提问的质量,整个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基本上由5个问题统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探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部分主动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多样化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类比、数形结合、游戏等手段形象具体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