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一、预习目标
1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
2 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3 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二、预习内容
1 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
2 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
3 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4 观察课本第32页图3-2图片,从实验现象分析: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运用钠和铝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钠和铝的化学性质
二、学习过程
<旧知回顾>
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 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 、 、 、 。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不 、有金属 、易 、易 、有 。
3. 写出下图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金属在反应中的作用(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 ,Mg ,Al 。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易 ,单质表现出 性,遇到 剂时,就会发生 反应。
<新知探究>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金属与O2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①钠暴露在空气中则会 ,生成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
②钠在坩埚中加热,会熔化成 ,并剧烈反应,产生 火焰,生成一种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
(2)镁与O2的反应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生成 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铝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加热铝箔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的原因是:
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形成的氧化膜 ,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有的形成的氧化膜 ,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课堂练习】
1、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铁 B.氧 C.硅 D.铝
2、下列关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错误的是 ( )
A.金属钠很软,可用刀切割 B.金属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C.金属钠的密度是1.1g·cm-3 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3、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低于100℃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 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 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拓展提高】
1、小明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品佛像,至今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被氧化
C.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铜与硝酸银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
钠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钠暴露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铁丝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3、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
2 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
二、预习内容
1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2 请写出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
2 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
3 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并能观察和分析;
重点:钠与水反应、铝与碱反应
二、学习过程:
(二)、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H2O的反应
(1)【实验探究】
现象
原因
①
②
③
④
⑤
(2)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由钠与水反应实验总结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为什么钠与冷水就能反应,而铁铝铜等金属与热都不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为什么可以保存在煤油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探究】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使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
(1)如果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2)有人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一支大试管代替3支试管就能完成实验,想想其中的原理。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总结】比较钠与铁分别与水反应的情况
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与水反应,为什么反应条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煤油和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 ( )
A.钠浮在烧杯中的液面上
B.钠沉在烧杯的底部
C.煤油会燃烧起来,产生很浓的黑烟
D.钠会在水和煤油的交界面上下浮动,直到反应结束
2、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 ( )
A. 置换出金属铜
B. 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
C. 生成蓝色沉淀
D. 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没有碱生成的是 ( )
A. CaO溶于水
B. 红热的铁和水蒸气
C. 金属钠投入水中
D. Na2O2投入水中
4、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 )
A. 水 B. 沙子 C. 煤油 D. 二氧化碳
5、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6、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7、实验室中钠一般应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 ( )
①钠不与煤油反应;②钠质软;③钠易与O2反应;④钠的密度比煤油大;⑤钠易与H2O反应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金属钠投入水中可以观察到下列现象,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钠浮在水面上 。
(2)钠熔化成小球 。
(3)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
(4)钠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
(5)滴有酚酞的水变红 。
9、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水蒸气,并靠近火焰点燃。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加热烧瓶的作用是
,
烧瓶底部放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 。
(3)干燥管里可装入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4)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
10、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钠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____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____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
【复习】
1、写出钠与氧气、钠与水、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概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现象
原因
无论是把铝投入盐酸中,还是NaOH溶液中
①
②
③
④
结论
【思考】(1)写出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2)铝制餐具为什么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3)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这句话对吗?
【练习】
1、质量相等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 ,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 )
A.1∶2 B.2 ∶1 C.1∶4 D.1 ∶1
2、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进行两种不同操作:
①把一小块金属钠直接投入水中
②另一小块金属钠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
操作产生的氢气多,原因是
。
3、把一个铝制易拉罐充满CO2,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原因是(写方程式)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原因是(写方程式) 。
4、将一块镁铝合金放入过量盐酸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5、将一块镁铝合金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7、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H,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K+、Mg+、Cl-、OH-、SO42-、CO32- ,试推断:
第一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离子。
第二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离子。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养成规范的解题过程
【学习重难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
<旧知回顾>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量计算公式(4个)
<思考>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与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气体的体积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主学习>
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1)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小结>
计算步骤: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对应化学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列式计算
【知识检测】
1、某2.0L硫酸溶液含有0.5mol/LH2SO4。试计算:(1)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2、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1)Al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铝 C.硅 D.铁
3.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 ) 。
A.制造炊具 B.制防锈油漆 C.制铝合金窗 D.炼铝厂制造铝锭 ?
4.少量钠应保存在( )。
A.密闭容器中 B.水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
5.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6.钠着火时,可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 )。
A. 自来水 B. 沙土 C. 泡沫灭火器 D. 四氯化碳灭火器 ?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 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 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9.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 。
A.浓盐酸 B.硝酸 C.硫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0.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 钠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1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
A. (NH4)2SO4 B. NaHCO3 C. BaCl2 D. CuSO4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 Na+离子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由于钠很活泼,所以定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
D. 钠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13.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大于2.3% D. 大于4%
14.分别将0.2 mol的Na、Mg、Al投入500 mL浓度为为0.2 mol/L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 )。
A. 1:2:3 B. 1:1:1 C. 3:2:1 D. 2:1:1
15.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 B 3︰2 C 3︰1 D 6︰1
16.把少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碱金属能形成离子型氢化物。如氢化钠的化学式为NaH,其中H-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⑴NaH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⑵常用NaH在高温下将TiCl4还原成T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18.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 原因是 ②钠熔化
原因是 ③小球 游动逐渐减小,最后 ;原因是
④发出 声音
,原在是 ⑤滴入酚酞后溶
液 ,原因是 。
19.写出下列各步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
(2)
(3)
(4)
(5)
(6)
(7)
20. 写出下列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反程式)
(1)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2)铝和氧气的反应
(3)铝和盐酸的反应
(4)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4Na + O2 = 2Na2O
(4)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5) Na2O + H2O = 2Na+ + 2OH- (7) 2Na2O +O2 2Na2O220、(1)3Fe + 4H2O(g) Fe3O4 + 4H2(2)4Al + 3O2 = 2Al2O3
(3)2Al + 6H+ = 2Al3+ + 3H2↑
(4)2Al +2OH- +2H2O = 2AlO2- + 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