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通常条件下都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玻璃、铁钉
B. 汽油、铜块
C. 橡胶、陶瓷
D. 橡皮、铅笔芯
2.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
A.葡萄干布丁模型
B.熟鸡蛋模型
C.西瓜模型
D.行星模型
3.如图所示,电工师傅常用的测电笔,外壳是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制成的,而测电笔的笔尖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这是利用了金属材料的( )
A. 耐高温性
B. 导电性
C. 硬度高
D. 延展性
4.华美地毯厂在编织地毯时,往编织物中夹杂一些小的不锈钢丝,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使地毯结实耐用
B. 使地毯闪亮美观
C. 有利于释放静电
D. 有利于传热散热
5.如图所示将几个水果与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二极管便发出了光.其中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
A. 导线
B. 开关
C. 电源
D. 用电器
6.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关于三个电流表A1、A2和A3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1的读数等于通过灯泡L1中的电流
B. 电流表A2的读数等于通过灯泡L2和L3的电流之和
C. 电流表A1的读数一定等于A2和A3的读数之和
D. 三个电流表的读数相等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为0.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通过L1的电流为1.2A
B. 通过L1的电流为0.7A
C. 通过L2的电流为0.7A
D. 通过L2的电流为1.2A
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灯泡L1、L2、L3始终完好,当开关S闭合时( )
A.L1、L3亮,L2不亮
B.L1亮,L2、L3不亮
C.L1、L2、L3都不亮
D.L1、L2、L3都亮
10.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
B.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C. 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D. 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的
11.某同学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刚一“试触”就发现指针偏转超过了最大刻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 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没有接上
B. 电流表损坏了
C.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大了
D.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小了
12.某电路元件的符号是“”,则该电路元件是( )
A. 电流表
B. 电铃
C. 滑动变阻器
D. 电阻
13.下列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灯可能被烧坏
B. 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C. 灯和电流表都可能被烧坏
D. 不发生任何事故
15.某工厂通过一智能电路实现对甲、乙两机器工作状态的及时监控.机器都正常工作相当于开关断开,对应指示灯不亮,电铃不响;若任一机器出现故障相当于相应开关闭合,对应指示灯亮,电铃响.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导体中电荷的 ______ 形成电流,此导体所在电路一定满足了 ______ 两个条件.
17.图甲是安装在木板正面的部分电路,其中a、b、c、d是穿越木板的接线柱,两个灯座的两端分别接在两个接线柱上,安装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1、L2.木板背面的部分接线柱之间有导线相连着,从而使木板正背两面的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闭合开关通电后,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1)小明说出了判断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正确方法:用手将其中一个小灯泡取掉,若另一灯泡仍发光,则说明两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否则是____________.
(2)小丽在电源和开关之间串联接入电流表,闭合开关,两灯亮,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初步判断通过灯L1的电流可能是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灯泡均不亮.于是小文用一根导线检查故障.
①闭合开关,将导线连接在a、b之间,发现两灯不亮;②闭合开关,将导线连在b、c间,两灯仍不亮;
③闭合开关,将导线连在c、d间,左灯亮、右灯不亮.
根据以上操作分析:
电路故障出现在 ______ ;
故障是 ______ .
能否把导线连在a、d间进行检查?为什么?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灯泡电流的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A.画出电路图,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
B.记录数据,整理器材
C.合上开关试触,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较小
D.电流表量程选“(0~3)A”接入电路
E.电流表量程选“(0~0.6)A”接入电路
(1)请将上述实验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______ .
(2)据图甲可知,小灯泡中的电流为 ______ A.
(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好.
(4)在测并联电路的电流时,若先在图丙中的A处测电路中的电流是0.5A,然后在B 处测得的电流是0.3A,则在C处测得的电流应为 ______ A.
20.甲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 ______ 处(选填“A”、“B”或“C”)
(2)若要测量A处的电流,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______ .
(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上表,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写出一条)
21.图甲是在做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的电路图:
(1)请按照图甲将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让电流表测量B点的电流.
(2)在测量C点的电流时,小明将电路连接起来,检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指针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3)纠正(2)中错误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表所示
①第三次实验时,A点电流如图丁所示,则A点的电流为 ______ .
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小明是通过 ______ 的方法获得多组数据的(A、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B、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③根据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A.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食盐水容易导电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铜块容易导电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橡胶、陶瓷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符合题意;
D.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测电笔的主要作用是辨别火线和零线,必须让笔尖与电线接触才能辨别,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时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由测电笔的作用可知,笔尖必须是导体才能工作,所以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选项B正确.
4.【答案】C
【解析】人在地毯上行走时,由于鞋底会与地毯摩擦从而会产生电荷,电荷如果不能及时导走,就会因越聚越多而容易吸引灰尘或引发事故,所以为了防止上述危害,我们就需要在地毯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因为不锈钢是导体,它可以把产生的电荷及时传到大地上.
5.【答案】C
【解析】水果电池装置中,水果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二极管转化为光能.
要使用电器工作,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水果能使二极管发光,说明在这个电路中水果能提供电压,所以水果相当于电源.
6.【答案】B
【解析】AC、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读数等于通过灯泡L1、L2和L3的电流之和;故AC错误;
B、电流表A2测通过L2、L3的电流,故电流表A2的读数等于通过灯泡L2和L3的电流之和;故B正确
D、A3测通过L3的电流,A2测通过L2、L3的电流,A1测干路电流,因此I1>I2>I3.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L1与L2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A2测的是通过L2的电流,则通过L2的电流为0.5A.
题中已知时A1的示数为1.2A,即干路上的电流为1.2A,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L1的电流为1.2A-0.5A=0.7A.
8.【答案】C
【解析】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且不能出现电路故障.
A、电路中缺少用电器,故A不正确;
B、电路没有电源,用电器均不能工作,故B不正确;
C、有电源,且电灯和开关串联,连接正确,故C正确;
D、电路中没有开关,故D不正确;
9.【答案】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断开时,L2、L3并联,L1在干路上,三灯都发光.
当开关闭合后,L2、L3被短路,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因此L1亮,L2、L3不亮.
10.【答案】B
【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的,A错误;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B正确;
C.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C错误;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电流表一个接线柱没接上,会出现电流表无示数,不合题意;
B、电流表损坏,会出现电流表无示数,不合题意;
C、电流表量程过大,会出现指针偏转格数过小,不合题意;
D、电流表量程过小,会出现指针超过满偏,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电学元件的元件符号的识记.根据元件符号对应的代号来判断,电流表的符号为,电阻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符号为,电铃的符号为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错误,没有用电器;B、错误,发生了短路;C、正确;D、错误,没有电源.
14.【答案】B
【解析】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使电流表损坏,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被短路,灯泡没有电流通过,不会被烧坏;电流表相当于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和电源.
15.【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开关与各自对应指示灯应串联,由于任一机器出现故障相应开关就会闭合,对应指示灯亮,电铃响.所以说明两个开关均能控制电铃,则电铃应接在干路上.
所以选项C正确.
16.【答案】定向移动;有电源和电路是通路.
【解析】电流是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和电路形成通路.
17.【答案】(1)并联;串联;(2)0.3A; 0.15A(顺序可调换)
【解析】(1)用手将其中一个小灯泡取掉,若另一灯泡仍发光,说明两灯泡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两灯泡是并联关系,否则是串联;
(2)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量程是0.6A,每一个小格的示数是0.02A,电流表的读数为0.3A;如果两灯串联,则可判断出通过灯L1的电流是0.3A;如果两灯并联,则通过每一只灯泡的电流为总电流的一半,所以通过灯泡L1的电流也可能是0.15A.
18.【答案】右灯;断路;不能,电源被短路.
【解析】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要么短路、要么断路;
①闭合开关,将导线连接在a、b之间,发现两灯不亮,则左面的灯不存在断路;
②闭合开关,将导线连在b、c间,两灯仍不亮,则b、c间导线不存在断路;
③闭合开关,将导线连在c、d间,左灯亮、右灯不亮,说明左灯没有发生短路,右灯发生了断路;
不能把导线接在a、d间进行检查,如果把导线接在a、d间,则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将被短路.
19.【答案】(1)ADCEB;(2)0.3A;(3)如下图(4)0.2.
【解析】(1)测流过灯泡的电流,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A、画出电路图,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
D、电流表量程选“(0~3A)”接入电路;
C、合上开关试触,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较小;
E、电流表量程选“(0~0.6)A”接入电路;
B、记录数据,整理器材.
故正确顺序为:ADCEB.
(2)由图甲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示数是0.3A.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4)因为A点为干路电流,B、C点均为支路电流,故C点电流为:0.5A-0.3A=0.2A.
20.【答案】(1)C;(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3)选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太特殊;只测量了一次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解析】(1)电流表测电流时,应与被测电路串联;要测量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图中A、B、C三点中C点在干路上,AB两点都在支路上,因此将C点断开接入电流表.
(2)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造成的.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两支路电流相等,说明所选灯泡规格相同;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1.【答案】(1)
(2)电流表没有调零;
(3)①0.8A;②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③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控制干路,要求电流表测B点的电流,即电流表测量L1支路电流,因此可选小量程0~0.6A;从电源正极出发,经开关分支,一支流向灯泡L2,另一支流向电流表、灯泡L1,然后共同回到负极,如图所示:
(2)检查电路时,电路还没有接通,就发现电流表指针有示数,这说明电流表没有调零;
(3)①A点是干路上的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0.8A.
②表格中的数据可知,3次实验中通过各个灯泡的电流数值不同,由此可知,这是通过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的方法获得多组数据的;
③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关系为:I=I1+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