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煤的大量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各项可能是因为煤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后果是( )(1)温室效应(2)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的酸雨(3)碳氢化合物的排放(4)臭氧空洞.
A. (1)(2)
B. (1)(2)(3)
C. (1)(2)(4)
D. (1)(2)(3)(4)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B. 小明看见邻居家着火,立即拨打119
C.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抽风机以利于煤气排出
4.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 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 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2015年8月,天津一集装箱码头发生危化品大爆炸,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易燃易爆品的安全常识要有足够的认识,下列安全标志中,可用于危化品的是( )
A. 当心火灾一氧化物
B. 禁止燃放鞭炮
C. 禁止烟火
D. 禁止放易燃物
7.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9.“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10.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2.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13.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清楚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4.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
B. 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 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15.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 ;
(2)现有下列选项: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 。
17.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植物在光照条件和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比较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其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除了以燃烧释放热能这种转化方式外,它还能以图中所示的原理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该“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是汽油等燃烧的不完全造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与煤的大量燃烧无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也与煤的燃烧无关。
2.【答案】B
【解析】一般说来,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燃烧可以发光或火星四射,所以A是正确的,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就是燃烧,B是错误的,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也是正确的。
3.【答案】D
【解析】当煤气泄漏时,煤气会与空气充分接触,在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抽风机,接通电器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D的做法是错误的。
4.【答案】C
【解析】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燃气燃烧容易生成一氧化碳,引起中毒。
5.【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C是禁止吸烟。
7.【答案】C
【解析】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8.【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选项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是低碳生活;B选项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C选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与低碳生活无关;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故答案选择C。
10.【答案】C
【解析】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手帕也带了一定量的水,当燃烧时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这是科学道理,A错;酒精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几百度,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B错;C是正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
11.【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2.【答案】D
【解析】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A错;着火时,可以有多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用水灭火只是一种灭火的方法,所以B是错误的;高楼发生火灾跳楼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不合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避免浓烟吸入口鼻,D是合理的,正确。
13.【答案】C.
【解析】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回收二氧化碳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的要求,故A正确;
B、风能、氢能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
C、家用车代替公交车会大量消耗汽油,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要求,故C错误;
D、利用垃圾发电,可减少垃圾对环境靠造成的污染,也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环保又低碳,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16.【答案】(1)③④ (2)a b
【解析】(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③给水通直流电,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故选③④;
(2) 变化②是一个化学变化,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也不变,故不变的是a 、b。
17.【答案】6H2O+6CO2C6H12O6+6O2;化学;电;2H2+O22H2O
【解析】依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完整书写化学方程式
6H2O+6CO2CC6H12O6+6O2;氢氧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服务人类;反应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2H2+O22H2O。
18.【答案】(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