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2H2O2H2↑+O2↑
C. 3CO+Fe2O32Fe+3CO2
D. HCl+AgNO3===AgCl↓+HNO3
2.下列操作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 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 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 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4.下列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3+、NO、OH-
B. K+、NO、CO
C. Ba2+、MnO、SO
D. NH、Cl-、SO
6.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2SO4 Ba(OH)2 KCl
B. Cu( NO3)2 NaCl KNO3
C. Na2CO3KNO3NH4Cl
D. MgSO4 NaNO3KCl
7.碳酸钾(K2CO3)属于( )
A. 复合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钾肥
8.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内物质两两混合后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组是( )
A. 氢气、氧化铜、稀盐酸
B. 锌粒、硝酸银溶液、氯化镁溶液
C. 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D.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
9.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2H2O2H2↑+O2↑
B. H2+CuOCu+H2O
C. 3Fe+2O2Fe3O4
D. AgNO3+NaCl===AgCl↓+NaNO3
1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已成为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 )
A. 碳酸氢铵
B. 氯化钾
C. 硫酸铵
D. 磷矿粉
12.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农药、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所以应该大量使用
B. 如果可燃冰开采不当造成甲烷泄漏将加剧温室效应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
13.济南到郑州高铁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中用Fe2O3+2AlAl2O3+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和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4.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SO、K+、CO
B. Mg2+、Cl-、OH-、Na+
C. Fe3+、SO、H+、Cl-
D. Na+、Ba2+、NO、SO
15.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实验小组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17.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了出来,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
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A、B、C、D、X各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
(1)下列有关农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B.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C.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D.为了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2)下列化肥中。①磷矿粉;②硫酸钾;③硝酸钾;④硫酸铵,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外观是灰白色粉末的物质是________,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以上各空均填序号)。
(3)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中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编号为X、Y、Z,并进行如图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其中溶液A是________;溶液B是________;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是反应物交换成分生成的。在A选项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化合反应。在B选项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在C选项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但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D选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并在反应过程中相互交换成分。
2.【答案】C
【解析】A项,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错误;B项,Fe2O3加入NaOH溶液中,二者不发生反应,错误;C项,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没有明显现象,正确;D项,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A项,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错误;B项,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项,冰块是固态的水,冰块与水混合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项,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还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一般来说作发酵粉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实碳酸钠也可以代替小苏打,除去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在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根据溶液中不能存在带色的离子,各物质的离子在氢离子存在的环境中能否发生反应进行分析。A项,根据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判断;B项,根据在溶液中铜离子显蓝色判断,C项,碳酸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项,各物质的离子在氢离子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
7.【答案】D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8.【答案】C
【解析】A项,在该组中,氢气和稀盐酸不反应,错误;B项,在该组中,锌和氯化镁不反应,错误;C项,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正确;D项,在该组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钾不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钾不反应,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A项,运用酚酞的性质判断;B项,运用盐能使蛋白质析出解答;C项,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解答,氢氧化铜不能在酸溶液中存在;D项,根据氮肥中不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判断。
10.【答案】D
【解析】A项,2H2O2H2↑+O2↑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项,H2+CuOCu+H2O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项,3Fe+2O2Fe3O4是铁丝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项,AgNO3+NaCl===AgCl↓+NaNO3是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据此结合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钾、氯化铵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A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错误;B项,因为甲烷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所以甲烷泄露将加剧温室效应,正确;C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D项,步行和骑自行车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Al2O3+2Fe,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
14.【答案】C
15.【答案】D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错误;B项,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C项,“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都是水中营养元素过量引起的,错误;D项,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
16.【答案】(1)CaCl2、HCl
(2)设:20 g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之得:x=5.3 g,
则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
【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除了CaCl2还有其他物质,由第一个实验可以推断,这种物质是稀盐酸;
(2)分析图意可知,有20 g Na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全部反应,生成5 g碳酸钙沉淀,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20 g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17.【答案】(1)HCl Ba(NO3)2 NaCl NaOH MgSO4
(2)MgSO4+Ba(NO3)2===Mg(NO3)2+BaSO4↓ MgSO4+2NaOH===Na2SO4+Mg(OH)2↓
【解析】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碳酸镁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
18.【答案】(1)C (2)③ ① ④ (3)硝酸钡 硝酸银 硝酸铵
【解析】(1)根据农药的作用进行解答;(2)根据化肥的性质进行解答;(3)根据硫酸铵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铵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解答。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