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 ( )
A.2KClO32KCl+3O2↑ B.S+O2SO2
C.Mg+O2=MgO2 D.4P+5O22P2O5
2.明明在学习化学式书写后,写出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氦气He B.氧化镁MgO
C.碳酸钠NaCO3 D.五氧化二磷P2O5
3.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一定不变的是 ( )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4.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丁是由分子构成
B.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但原子的数目改变了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35 8 2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 42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X与Z是生成物
C.该反应后X待测值为5
D.该反应后生成42g Z物质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后均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四种物质中有三种属于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甲物质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9.震撼世界的中国名片——中国航天。2019年,中国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肼是一种高能火箭燃料,肼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肼的化学式为N2H4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1
C.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两种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C.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11.2001年“世界无烟日(5\31)”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吸烟或吸二手烟都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由26个原子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12.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
A.H2O2 H2OH2
B.Fe Fe2O3 Fe
C.KClO3 O2 Fe2O3
D.CH4 COCO2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纳米镍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C.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14.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原料合成 NH4NO3 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所得“其他气体”中稀有气体含量最高
B.上述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合反应有 3 个
C.④中参加反应的 O2 和 H2O 的质量之比 16:9
D.理论上,若③和⑤中 NH3 的量相同,则合成 NH4NO3 时氨气的利用率最高
15.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综合题(共8题)
16.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期间,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供销合同.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节能减排,小吴想知道天然气和无烟煤哪种燃料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他需查阅资料并计算,比较这两种燃料释放相同的_________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多少来判断.
17.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氮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最多可为农作物补充氮元素_____千克.
18.根据要求完成空格:
符号 ______ 2O3 ______ 5Fe2+
名称或意义 氦气 ______ 小苏打 ______
19.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
(2)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是______(填微粒名称)。
(3)甲图中一个分子是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4)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20.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用KMnO4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②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____________g。
(3)在实验室里,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除选择A、C、G、H、I、J、O外,还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________。
2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
A实验所用药品安全无毒
B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①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式___________。
②图2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_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五氧化二磷 B冷却气体 C保护瓶底
③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2)内的压强,压强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图3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小明同学查阅到以下资料:
(a)五氧化二磷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且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全部进入生成的磷酸中;
(b)磷酸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作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作为酸味剂。
请计算:
①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
②每550ml可乐中含有29.4mg磷酸,这些磷酸需要多少质量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制得?(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22.氨用于制造氮肥(尿素、碳铵等)、复合肥料、硝酸、纯碱等,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等领域。
Ⅰ.工业制氨是以哈伯法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合生成的,请算出氮气与氢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 ________ ;
Ⅱ.目前有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1)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
(2)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写出碱雨中碱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 ;
Ⅲ.氨是氮肥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Ⅰ中的玻璃棒作用是 _________ ;
(2)加入的X应为 _____ (填字母)
A H2SO4 B CaSO4 C SO2
Ⅳ.氨也是工业索维尔法制纯碱的重要原料。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维尔法制备碳酸氢钠,实验操作如下:
a.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b.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NaHCO3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c.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30.6 27.4 23.8 21.2 21.2
(资料)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颈烧瓶内生成的另一产物是一种铵态氮肥,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 ;加热过滤得到的NaHCO3,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 + CO2↑+ H2O。
(2)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 ;
(3)打开K2通入NH3一段时间后,才打开K1通入CO2,原因是 __________ ;
(4)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 min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 。
23.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某班学生对氯气的制取、性质、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气(C1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探究一)制取氯气
(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锰(其中锰元素显+2价)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最佳收集装置是__(填序号)。
(探究二)氯气的性质
(1)小明用下图一装置探究氯气的漂白性:
实验步骤:I.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瓶中的干燥有色布条上,布条没有褪色;
II.通入干燥的C12,发现A瓶中的布条没有褪色,而B瓶中的布条褪色。
①通过上述实验,小明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
②小颖根据查阅的资料信息,补充做了一个实验: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从而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
③小明同学认为,上图一实验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
(2)小星用上图二装置探究氯气的助燃性:
实验步骤:I.用锌粒和稀硫酸在C装置中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II.先____,然后再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
III.将燃着的氢气导管缓缓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D中,观察到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
苍白色火焰。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实验反思:①小星发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集气瓶D瓶口上方有大量白雾,你认为产生白雾的可能原因是____。
②通过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
(探究三)氯气的用途
氯气不仅用于消毒,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氯气可以制取盐酸、“84”消毒液、漂白粉等。
(1)已知“84”消毒液的生产原理是:C12+2NaOH=NaCl+NaClO(次氯酸钠)+H20,若向lOOkg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适当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84”消毒液的质量是 __。
(2)请仿照“84”消毒液的生产原理,写出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选项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选项正确;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式为MgO,选项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
2.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A中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A正确;B中镁为+2价,氧为-2价,B正确;C中钠为+1价,碳酸根为-2价,故碳酸钠的化学式表示为Na2CO3,C错误;根据读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D正确。故选C。
3.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不变,正确;②分子数目可能改变,错误;③元素种类不变,正确;④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错误;⑤原子种类不变,正确;⑥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正确。故选B
4.A
【详解】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丁是水,水由水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物质是甲醇,甲醇的1个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催化剂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选项错误;
B、讲某物质是催化剂,不能脱离反应,如在加热高锰酸钾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正确;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更快分解出氧气,可以加入二氧化锰,但不是必须,还可以加其它的物质,如:硫酸铜溶液或氧化铁等,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物质X、Y、Q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则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B、由反应可知,X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Z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X待测值为4,选项错误;
D、生成Z的质量为42g 2g=40g,选项错误,故选A。
7.C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物有两种单质,故选项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反应前均为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变为化合物,化合价不为0,故参加反应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后均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
8.B
【详解】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A、图中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二氧化碳两种,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说法正确;
C、反应前:甲烷中碳元素为-4价,氢元素为+1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
D、甲物质是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O2N2+2H2O;
A、根据图可知肼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化学式为N2H4,故选项A正确;
B、由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1,故选项B正确;
C、由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只有H2O一种氧化物,故选项C错误;
D、由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图中甲是化合物,乙表示汞原子是一种单质,丙表示氢气,属于单质所以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故选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A、吸烟或吸二手烟都有害健康,正确;B、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一个尼古丁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错误;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14:2,错误。故选A。
12.C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一步反应生成水,水通电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铁和水氧气并存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高温条件下氧化铁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一步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铁点燃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符合题意;
D、在点燃条件下甲烷和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能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B
【详解】
A、该反应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丙甲烷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C
【详解】
A、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21%,稀有气体含量是0.94%,二氧化碳是0.03%,所以①中所得“其他气体”中稀有气体含量最高,此选项正确;
B、②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④为一氧化氮和氧气以及水反应生成硝酸,为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⑤是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为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C、④的反应为:
该反应中 O2和 H2O 的质量之比96:36=8:3,此选项错误;
D、由于③中的氨气通过③④⑤转化为硝酸铵中的硝酸根中的氮元素,而⑤中的氨气转化为硝酸铵中的铵根中的氮元素,根据元素守恒以及转化关系,若③和⑤中NH3的量相同,则恰好完全转化合成NH4NO3。所以氨气的利用率最高,此选项正确。故选C。
15.D
【详解】
试题分析: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
16.75% CH4+2O2CO2+2H2O; 热量
【详解】
试题分析:(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2)要知道天然气和无烟煤哪种燃料更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需要比较这两种燃料释放相同的热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多少来判断.
17.
(1)HCl
(2)3.36
【解析】
(1)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和氮原子和6个氯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6个氢原子与6个氯原子存在于6X中,即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与1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写为HCl,故填HCl。
(2)
7.2千克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7.2千克××100%=3.36千克,故填3.36。
18.He 2个臭氧分子 NaHCO3 5个亚铁离子
【详解】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He;
O3可以表示一个臭氧分子,2O3表示2个臭氧分子;
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
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5Fe2+表示5个亚铁离子。
19.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4 分解
【详解】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由上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分,是最小的粒子,该变化中的是氢原子、氧原子;
(3)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图中一个分子是由4个原子构成;
(4)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0.锥形瓶 酒精灯 31.6 CaCO3+2HCl=CaCl2+H2O+CO2↑ 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锥形瓶;
(2)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所以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
(3)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3.2g
X=31.6 g
(3)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除了选择A、C、G、H、I、J、O外,由于是选用了双孔塞还应该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长颈漏斗,所以答案为D。
21.BCD AB 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造成的气体压强增大强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造成的压强减小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了集气瓶 98 21.3mg
【详解】
(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中选择使用汞,则有:
A、实验所用药品安全无毒,不属于选择汞的优点,因为汞有毒,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汞与氧气反应,汞足量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属于选择汞的优点,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属于选择汞的优点,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属于选择汞的优点,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CD。
(2)①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符号表式为。
②图2中集气瓶底部的水的作用为吸收五氧化二磷、冷却气体,故选AB。
③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2)内的压强,压强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图3中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造成的气体压强增大强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造成的压强减小;
CD段气压减小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了集气瓶,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3)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则有:
①磷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每550mL可乐中含有29.4mg磷酸,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设需要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x,则有:
由解得x=21.3mg
答:每550mL可乐中含有29.4mg磷酸,这些磷酸需要21.3mg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制得。
22.28:6(或14:3) 6H2O + 2N2 4NH3 + 3O2 NH3 H2O 引流 B NaCl + H2O + CO2 + NH3 ═ NaHCO3↓ + NH4Cl 控制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NH3在水中溶解度比CO2大,先通入氨气后溶液呈碱性,利于吸收更多CO2 吸收CO2中的HCl气体,防止影响实验 50%。
【详解】
Ⅰ.工业上氨是以哈伯法通过N2和H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化合而制成,其中N2和H2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分子个数比为1:3,则质量比为;
Ⅱ.(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水和氮气,生成物是氨气和氧气,故反应方程式为6H2O + 2N2 4NH3 + 3O2;
(2)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生成的氨水化学式为NH3 H2O;氨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求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Ⅲ.(1)操作Ⅰ为过滤,其中的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2)加入的X应该是硫酸钙,因为加入硫酸钙后才能有滤渣碳酸钙沉淀生成,碳酸钙分解才能生成二氧化碳通入沉淀池中,选项B正确。
Ⅳ.(1)向三颈烧瓶内的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生成铵态氮肥和碳酸氢钠,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水,则反应方程式NaCl + H2O + CO2 + NH3 ═ NaHCO3↓ + NH4Cl;
(2)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
(3)NH3在水中溶解度比CO2大,先通入氨气后溶液呈碱性,利于吸收更多CO2,所以先打开K2通入NH3一段时间后,才打开K1通入CO2;
(4)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为了吸收CO2中的HCl气体,防止影响实验;
(5)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33.6g
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减少33.6g-21.2g=12.4g,
t2时固体的质量减少了33.6g-27.4g=6.8g,
t2时固体减少的质量为完全反应时的一半,则t2 min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为50%。
23.MnO2+4HCl(浓)MnCl 2+Cl2↑+2H2O 锥形瓶 CF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将少量盐酸滴到有色布条上,布条不褪色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Zn + H2SO4 = ZnSO4 + H2↑ 检验氢气的纯度 H2 + Cl22HCl 燃烧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或其他合理答案) 114.2Kg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