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关的是(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 ⑦温度
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4.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甲属于易溶物质
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花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D.水中加蔗糖所得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
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洗涤剂可以除油污——乳化作用
C.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化学性质稳定
D.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9.欲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加入粉末 ④加水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11.下列与水和溶液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溶剂的质量有关
C.加热煮沸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消毒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12.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105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55g硝酸钾
B.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C.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为ag
D.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4.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底部还留有硫酸铜晶体)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D.溶质溶解度变大
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甲中少量的乙,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B.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t2℃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D.将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6.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
B.温度为t1℃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60gA加到100g水中,能得到160g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非选择题(共8题)
17.三种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
(2)t1°C时, 要配制65gA的饱和溶液,需要A的质量___________;
(3)t1°C时,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_;
(4)t2°C时,配制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是__________。
18.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35℃时,KCl的溶解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NO3的溶解度;
(2)20℃时,向盛有10.0gKCl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KCl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果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KCl粉末,采用______的方法分离提纯。
19.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KC1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1)KC1和KNO3进行焰色反应,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都呈___________色。
(2)甲表示____________(填“KCl”或“KNO3”)的溶解度曲线。
〔3)b点时乙溶液处于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4)T2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5)T2等质量的KC1和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KCl__________KNO3(填“>”、“=”或“<”)。
(6)20°C时在100g水中加入KC1,配制成恰好饱和的KC1溶液,恒温蒸发90g水,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此时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0.下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C点是表示54℃时100g水中溶解25g该物质的坐标点。则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如果要使C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将该溶液的温度降低到______℃;或加入______g该物质或用另一种方法是______。
21.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最简比)_____。
(2)三种物质的结晶方法与海水晒盐相同的是_____(填“a”“b”或“c”)
(3)t3℃时,把20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恢复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填字母,下同)再将溶液降低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
23.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B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
(4)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反应消耗水,氢氧化钙析出
B.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再溶解
24.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CO2,该方法以Ca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
(4)CO2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_____浓度增大(填化学式)。
②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
(5)已知一定条件下CO2与H2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CH4,与该反应类似,不同条件下,CO2与H2反应也能生成甲醇(CH4O)。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为______。
(6)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碳交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CO2含量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CO2,负值为净释放CO2。
①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______。
②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回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______的变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在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浓溶液指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较多的溶液,反之为稀溶液。由于物质溶解的量受温度及溶剂、溶质的性质影响,当温度、溶质和溶剂种类不完全相同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也不一定是100g。故选D。
2.B
【分析】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种类、溶解种类影响;
【详解】
由分析可知:①溶质的多少、③溶剂的多少、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不会影响溶解度;
②溶质的性质、④溶剂的性质、⑦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故选B。
3.C
【详解】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纯净物水,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正确;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质,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蒸发池中,没有晶体析出,海中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以达到蒸发结晶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否则析出的氯化钠晶体就又溶解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C。
5.C
【详解】
A、溶质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不确定,因而溶质质量关系不确定,选项说法错误;
B、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在0℃-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大于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B、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在大于70℃,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C、20℃时,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D、t℃时配制了质量分数为50%的甲溶液,则t一定小于70错误,还可能大于70℃,故选项错误。故选B。
7.B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确定具体溶液种类,故不能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中加入蔗糖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没有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A、变瘪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A不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可以除油污,故B正确;
C、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故C正确;
D、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故D正确。故选A。
9.B
【详解】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解限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还可通过加溶剂(水)的方法。故选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11.B
【详解】
A、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B、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但与溶剂的质量无关,说法错误;
C、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加热煮沸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消毒,说法正确;
D、明矾在水中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说法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A、由图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水中更够溶解110g硝酸钾,所以,105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55g硝酸钾,50g水,此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此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t1℃时,两条曲线相交于一点,可以看出溶解度均为ag,此选项正确;
D、t2℃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溶解度大,所以溶质的质量大,硝酸钾降温析出的晶体比氯化钠降温析出的晶体多,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溶剂质量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
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剂减少,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C、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其质量分数为:乙>甲=丙,升温到t2℃时,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乙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仍为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丙的溶解度小于甲,错误;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错误。故选B。
14.A
【解析】A、底部有硫酸铜晶体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水后,底部的硫酸铜晶体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正确;B、当加入的水刚刚好把底部的硫酸铜晶体完全溶解或者没有把底部的硫酸铜晶体溶解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C 、当加入的水刚刚好把底部的硫酸铜晶体完全溶解或者没有把底部的硫酸铜晶体溶解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颜色没有变化,错误;D、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而与溶剂的多少无关,错误。故选A。
15.C
【详解】
A、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除去甲中少量的乙,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不符合题意;
C、t2℃时,溶解度:甲>乙,将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所得溶液质量甲<乙,符合题意;
D、将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
【详解】
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B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温度为t1℃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A的溶解度是50g,60g A加到100g水中,能够溶解50g,能得到15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如都是不饱和溶液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小于B的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7.B>C>A 15g B>C>A C>A=B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C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B>C>A;
(2)t1°C时,A的溶解度为30g,要配制65gA的饱和溶液,需要A的质量=;
(3)t1°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B>C>A,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C>A,升温到t2°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A=B>C;A和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A,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且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B>C>A;
(4)t2°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A=B>C;C的溶解度最小,配制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A=B>C,故C需要的溶剂最多,则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是:C>A=B。
18.小于 不饱和 溶解后降温结晶
【详解】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Cl和KNO3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40℃时KCl的溶解度,所以35℃时,K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故填:小于;
(2)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7gKCl,所以向盛有10.0gKCl烧杯中加入50 g水,所得溶液为KCl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3)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K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KNO3固体中混有少量KCl粉末,加水并升高温度使其溶解后,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故填:溶解后降温结晶。
19.紫色 KNO3 不饱和 20℃~30℃ = 30.6g 25.4%
【详解】
(1)硝酸钾中含有钾离子,KNO3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故①填:紫色。
(2)由图表可知,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上升而升高,但是明显可以看出硝酸钾的上升率远远大于氯化钾,因此曲线斜率较小为氯化钾,曲线斜率大的为硝酸钾。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故②填:KNO3。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处于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处于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b点在乙曲线下方,所以,b点时乙溶故液处于不饱和状态,故③填:不饱和。
(4)如图所示,在T2温度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在20℃时,氯化钾比硝酸钾的溶解度高,在30℃时,硝酸钾比氯化钾的溶解度高,所以,T2的温度范围是:20℃~30℃。
(5)T2等质量的KC1和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T1,根据图像信息,硝酸钾曲线斜率大,故析出的晶体比氯化钾多,但溶剂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故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KCl=KNO3。
(6)20℃时,KC1的溶解度为34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4gKC1;恒温蒸发90g水,即剩下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4gKC1,所以,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34g-3.4g=30.6g;此时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20% 36 25 恒温蒸发50g水
【详解】
(1)C点是表示54℃时100g水中溶解25g该物质的坐标点。则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如果要使C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将该溶液的温度降低到36℃;54℃,该物质的溶液度为50g,现溶液中已有25g溶质,再加入25g溶质可以变为饱和溶液;54℃,该物质的溶液度为50g,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溶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溶质,现溶液中已有25g溶质,需要蒸发50g水变为饱和溶液。
21.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2.6:5 b a>b>c b>a=c b>a>c
【分析】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计算;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
(3)根据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
【详解】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00g+20g):100g=6:5
(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三种物质的结晶方法中与海水晒盐相同的是b,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3)t3℃时,把20克 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b>c,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是50g,物质a完全被溶解,b的溶解度是38g,物质b未溶解了,物质c剩余最多;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因为a降温后析出固体比b多,c又溶解一部分固体,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最大,a与c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23.NaCl 小于 (重)结晶 加KNO3 (固体)(或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 B
【解析】
(1)根据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可知:B是NaCl(或食盐)的溶解度曲线;(2)由溶解度表格中的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重)结晶;(4)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可知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加KNO3 (固体)(或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5)如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生石灰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故选B。
24.温室 增大 吸附 分子间隔 H2CO3 石蕊溶液 22:3 气温、光照强度 水分含量
【详解】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高温学方程式为,生成的CaO 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4)①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增大时,pH变小,溶液的酸性增强,即溶液中碳酸的浓度增大;故填:H2CO3;
②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可使用石蕊试液;故填:石蕊试液;
(5)在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反应能生成甲醇(CH4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质量比;
(6)①由如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气温、光照强度;
②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水分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