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7粗盐的提纯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2 15: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7粗盐的提纯
一、选择题(共16题)
1.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B.上面二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
2.在实验室中,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仪器 药品
A 鉴别NaCl、NH4N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 试管、胶头滴管 蒸馏水
B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试管、胶头滴管 适量稀H2SO4溶液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集气瓶、火柴 氮气和二氧化碳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药匙 粗盐、蒸馏水
A.A B.B C.C D.D
3.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粗盐 B.量取9.5mL水
C.过滤 D.蒸发
4.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鉴别羊毛和化学合成纤维 闻气味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 CuO 中的 Fe 粉 将混合物置于足量稀 HCl 里
D 探究 Mg、Ag、Cu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 CuSO4 溶液和AgNO3 溶液中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操作或目的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中加热蒸干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B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 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C 将红热的本炭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 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D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A.A B.B C.C D.D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①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②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③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④除去CuO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加热);⑤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⑥除去NaCl中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⑦鉴别气体N2和CO2(带火星的木条)。(  )
A.①②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
8.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有下列仪器,其中一定需要的是(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长颈漏斗 ⑤蒸发皿 ⑥酒精灯
A.①④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
9.下列有关物质除杂、鉴别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固体中混有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用酚酞溶液可一次性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要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1气体,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加入CaCl2溶液)
10.将含泥沙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B.配制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C.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
D.蒸发滤液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硝酸钾
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C.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12.下列是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3.台州是个滨海城市,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  )
A.水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
14.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泥沙、硫酸钠、氯化镁等杂质,实验室用 5.0g 该样品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得到精盐。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所得精盐是纯净的氯化钠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代替蒸发结晶
C.蒸发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若将所得精盐放入饱和食盐水中,溶液质量会增大
15.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C 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D 制备Cu(OH)2 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A.A B.B C.C D.D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B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C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离子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D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7题)
17.分离混合物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_____;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_____;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_____;
(4)粗盐提纯_____。
18.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 10ml 水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次数最多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其它操作均正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__1/5(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19.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 溶解度 (g/100g水)
20 36.0
40 36.6
60 37.3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②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______的性质进行提纯,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
③关于蒸发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编号)。
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
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
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
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
④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______(选填“15”、“30”或“60”)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我国最大的盐场-------渤海湾长芦盐场,非常适合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
(2)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仪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C_______,E_______。
②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经研钵研磨过的粗盐2.0g投入烧杯中,要对粗盐进行研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过滤:组装一套过滤器,所需要的仪器除需要图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将粗盐水分几次沿玻璃棒小心倒入漏斗内,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观察滤纸上方和滤液情形,发现滤液呈浑浊状态,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步骤三:蒸发:搭建一套蒸发装置,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当_,时,撤去酒精灯。待冷却后,用玻璃棒将精盐拨到滤纸上再称量。
③提纯之后该兴趣小组计算的氯化钠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 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搅拌时间不足
B 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 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3)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a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_____。
b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______。
c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的溶液的现象为___时,应停止滴加,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d操作C的名称为____。
e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我市濒临黄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
(1)海水经风吹日晒蒸发后能得到粗盐,粗盐经_______、沉淀、_______、_______、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2)如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错误是_______;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一种)。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1,可采用如下图所示流程: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
22.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称量2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所得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稀硝酸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6)为测定粗盐(含少量氯化镁)的纯度,做如下实验:取该样品20g,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97.1g.请计算:
①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3.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_______ (填序号)
A 研钵 B 量筒 C 烧杯 D 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 _____ ,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 _____ 。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_____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 .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 _____ .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 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上面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看到大量食盐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水蒸干,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无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硫酸铜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故可以使用蒸馏水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故A正确;
B、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加入硫酸除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硫酸钠,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故不能用火柴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故C错误;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因此还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时,将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5mL水,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羊毛和化学合成纤维的气味区别不大,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化学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不符合题意;
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采取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蒸发得到提纯后的氯化钠,符合题意;
C、将混合物置于足量稀盐酸中,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位于铜之前,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镁位于银之前,但是无法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故A错误;
B、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铁丝表面会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金属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从而比较出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正确;
C、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同时稀硫酸也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C错误;
D、用过滤的方法去除难溶性的杂质,所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时,应该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从而得到氯化钠,该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
B、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地坍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两种物质先后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
C、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时,应该将红热的木炭由上而下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该选项实验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D、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时,一段时间后液体变红色,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该选项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①银丝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不如铁和铜活泼,但是无法检验铁和铜的活泼性,方法不可行;
②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点燃的方法不可行;
③铁有磁性可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可行;
④在空气中加热,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uO不变,可行;
⑤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几乎不变、降低,用水可以鉴别,方法可行;
⑥氯化钠可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NaCl中的泥沙,可行;
⑦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这两种气体中都不能复燃,该方法不可行。
故选B。
8.C
9.A
【详解】
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A正确;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B错误;
C、CO2和HC1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A、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会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药匙用于取用食盐,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食盐、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
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正确;
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一定只能使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比如氧气还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A、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减少,错误;
B、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正确;
C、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错误;
D、在海水蒸发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错误。故选B。
14.D
【详解】
A、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镁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经过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得到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钠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不能用降温结晶代替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溶剂逐渐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不符合题意;
D、若将所得精盐放入饱和食盐水中,饱和食盐水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可以溶解硫酸钠、氯化镁,溶液质量会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详解】
A、加入足量的水溶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无法分离铁和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
C、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蒸发得到精盐,符合题意;
D、将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不仅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无法过滤得到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详解】
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蒸发滤液分离出氯化钾,选项A正确;
B、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取样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稀盐酸,排除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含有离子,选项C正确;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精盐水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选项D不正确。故选D。
17.④ ② ①③④ ①④②
【详解】
(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碳酸钙不溶于水,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可用过滤的方法。故填④;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可选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②;
(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硝酸钾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填①③④;
(4)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把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应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填①④②。
18.量筒和胶头滴管 玻璃棒 小于
【详解】
(1)量取10ml水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定容);
(2)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次数最多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可以用于搅拌、溶解和引流。
(3)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其它操作均正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1/5。
19.36.0 易溶于水 过滤 ac 30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实验中称取的粗盐质量为10g,加入约30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 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 操作的效率
【详解】
①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 ②氯化钠易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加水后成为氯化钠溶液和难溶性固体的混合物,过滤将溶液和泥沙分离; ③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而除掉水;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水受热不均而飞溅; ④10g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小于10g,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实验中称取的粗盐质量为10g,加入约30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 操作的效率。
20.蒸发结晶 酒精灯 蒸发皿 加快溶解 铁架台 引流 滤纸破损 出现较多固体 AC 氯化镁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没有 蒸发结晶
【详解】
(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填:蒸发结晶;
(2)①图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酒精灯、蒸发皿;
②对粗盐进行研磨,溶解时固体的颗粒小易溶解;根据过滤的装置可知缺少铁架台,而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如果滤纸破损或是没按操作规程来,会导致过滤不彻底,滤液浑浊;
③A、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搅拌时间不足,食盐没有完全溶解,会使氯化钠的产率偏低;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过滤不彻底可能会让晶体中混有泥沙而使质量增加,而使产率增大;
C、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不均,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会使氯化钠的产率偏低;故选AC。
(3)a、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会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剩余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镁;
b、前面的除杂各步后都剩下氯化钠,但是在除杂时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时,用过量的碳酸钠,即过量的试剂b)都是过量的,故答案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c、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溶液中不产生气泡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没有影响,因为稀盐酸不与氯化钠反应;故答案为:恰好不再产生气泡;没有;
d、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
e、由分析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可书写此化学方程式为:。
21.
(1) 溶解 过滤 蒸发
(2) 没用玻璃棒引流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承接的仪器不干净等)
(3)较多量的固体
(4) A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分析】
(1)
海水经风吹日晒蒸发后能得到粗盐,粗盐经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处理,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2)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
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部分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4)
①粗盐中含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氢氧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氢氧化钾、稀硫酸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选A;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2.托盘天平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A 蒸发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9 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解得:x=4.7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76.25%。
【详解】
(1)托盘天平常用于称量固体药品,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托盘天平。
(2)步骤②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步骤④中,所得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不能生成新的杂质,选用稀硝酸和稀硫酸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钠、硫酸钠,应滴加的“试剂a”是稀盐酸。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蒸发,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6) ①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0g+80g﹣97.1g=2.9g。
②见答案。
23.A 过滤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①② Mg(OH)2 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 大于
【详解】
(1)粗盐的由大变小,采用的是研磨的方法,故需要的仪器是研钵,选A。
(2)通过操作3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操作④是蒸发,蒸发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溶剂的质量偏大造成,①②都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少,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因为溶液是均一的;因此本题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①②。
(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化学式是:Mg(OH)2;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即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要把氢氧化钠除去,加入稀盐酸的目的就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由于除杂质的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故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