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2 08: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读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认识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沙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步伐为什么仍然沉重而缓慢?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ppt,展示普京照片,教师讲述:在当今俄罗斯总统普京办公室悬挂着唯一一幅人物画像,同学们你们猜猜会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述)作为战斗民族的总统普京他为何崇拜敬仰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在俄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突出人物的贡献,国家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历史上二位人物,从他们对俄罗斯民族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身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2.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俄国历史发展历程
学生: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6世纪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出示任务:任务二
【自学识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时间、内容、影响。
【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时间: 18世纪初
【合作探究】1.(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材料一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彼得一世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二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增强,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学生1: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生2: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思维延伸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教师讲述:探究改革的性质,不是看改革者是谁?而是看改革后这个国家走上什么道路。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仍然是农奴制国家,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宗旨是强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没有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
课堂补充
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
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叶卡捷琳娜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包括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
俄国在彼得一世及之后的扩张
【合作探究】2 (1)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材料三:沙俄为了打开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出海口,1853年,俄国悍然发动战争。此举触动了英法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俄国以及英法在克里木半岛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也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四: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避免人民自下而上的革命,不得已决定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忧: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
(2)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并分析概括其性质及影响。
学生回答:
时间:1861年;人物: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沙皇。
主要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其性质及影响。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 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三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性质:改革后,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1)积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改革不彻底(俄国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沙皇专制统治等)
思维延伸 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彻底性
(1)原因:1861年改革是在保护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奴进行的一次敲诈和掠夺。
(2)表现
①经济上,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奴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这使“解放”后的农奴一贫如洗,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解开的枷锁又被重新戴上。
②政治上,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对比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3)课堂小结
俄国经过彼得一世成为欧洲强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加速进入近代,俄国出现农奴制危机,为了跟上近代化的步伐,俄国统治者被迫做出让步,废除了阻碍俄国进一步发展的农奴制度,这种改革措施虽简单,但对于俄国长期发展而言使俄国保持了欧洲乃至世界大国的地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改革仍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4)知识结构
任务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达标训练
五、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
教学素材 名师微课:1861年改革
教学视频:农奴制
教学视频:彼得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