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选择题(共16题)
1.关于“甲烷”说法错误的是( )
A.类别:有机物 B.摩尔质量:16 C.性质:可燃性 D.用途:燃料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氮气占了78%
B.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C.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常用作燃料
D.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3.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在我国分布均匀,且十分丰富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4.酸雨是绿色植物的“刽子手”。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5.归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
选项 归 类 内 容
A 复合肥料 NH4HCO3 、KNO3 、 NH4H2PO4
B 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
C 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D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可能含有的成份 Al(OH)3、NaHCO3、CaCO3
A.A B.B C.C D.D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被用来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7.酒精灯中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乙醇具有可燃性和挥发性
B.从变化上看: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从组成上看: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D.从结构上看: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具有还原性,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C.活性炭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稳定性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9.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三种不同的碳单质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⑤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⑥天然气被称为“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⑦分馏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⑧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它们机械性能差 异大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0.“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
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1.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此实验b中酚酞变红,证明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B.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在冰面上小华推小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
12.学化学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去伪存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
1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14.豆腐起源于安徽省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 。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属于有机物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做吸附性实验前,一定要烘干
B.金刚石、石墨和焦炭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D.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6.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二、综合题(共8题)
17.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_______。
(2)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18.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和氧气中都会有相同的_____。
(2)从结构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
(3)从性质看:活性炭能除去有害气体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4)从变化规律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
19.以天然气为燃料取暖做饭,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_____。
(2)农业化学——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属于_____(填“氮”“磷”或“钾”)肥。
21.化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发展“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1)化石燃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_____。
①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步行代替开私家车 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尽量少
(3)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他们组成的共同点是______
②b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H2SO4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4)拉瓦锡通过定量分析实验,获得化学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可能变化的是______。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f.物质种类
②已知5gX恰好与10gY化合生成新物质Z。现有X、Y各15g,完全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______g。
22.随着经济发展,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化石燃料是煤、_____和天然气。
(2)氢气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选择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常见的新能源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为_____。
(5)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到“国IV”标准。其工作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CO(NH2)2+3N2OCO2+2H2O+4N2表示。计算:若用10kg 30%的尿素[(CO(NH2)2]溶液,最多可吸收一氧化二氮的质量是_____kg。
2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无视历史,声称日本人发现海域.由此引发争端,钓鱼岛海域有丰富的鱼类,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1)钓鱼岛附近水域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2)钓鱼岛附近水域鱼种类多,鱼甘油中富含维生素D2[C28H44O],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维生素D2是单质
B 维生素D2由73个原子构成
C 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维生素D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7:11
(3)若要测定海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紫色石蕊溶液 B pH试纸 C 无色酚酞溶液
(4)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②t2℃时,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稀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______________g。
24.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材料: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储量丰富的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 _______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较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是 _____ (填序号)。
A 储量丰富 B 燃烧值大 C 清洁、无污染 D 易于开采
(5)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
A装置是实验室里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H2O+CO2↑+C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②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
③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摩尔质量:16g/mol,错误;C、甲烷是常用的气体燃料,有可燃性,正确;D、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可做燃料,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A.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占了78%,选项错误;
B. 干冰易升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选项正确;
C.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燃料,选项错误;
D. 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选项错误,故选B。
3.A
【详解】
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炼制后可得到不同的产品,A选项正确;石油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选项错误;石油在我国分布不均匀,且不十分丰富,C选项错误;石油燃烧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等其他物质,D选项错误。故选A。
4.D
【详解】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与空气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故选D。
5.A
【详解】
A、NH4HCO3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故A说法错误;B、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都能造成空气污染,故B说法正确;C、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C说法正确;D、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有:Al(OH)3、NaHCO3、CaCO3、Mg(OH)2,故D说法正确。故选A。
6.D
【详解】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被用来制作干电池的电极,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可供给呼吸,不是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7.C
【解析】
试题分析:碳元素质量分数=12×2 /46 ×100% =52.2%,C错误。故选C。
8.D
【详解】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故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故错误;
C、活性炭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①C60是由分子构成的碳单质,错误;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正确;
③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④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⑤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正确;
⑥天然气被称为“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⑦干馏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⑧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它们机械性能差异大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正确。故选B。
10.C
【详解】
A.氧化镍作为载氧体,使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甲烷燃烧迅速,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故A正确;
B.氧气和没有和甲烷直接接触,没有形成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的气体冷却后,水变成液体,剩下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又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B.点燃甲烷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证明含碳元素,故错误;
C.在冰面上小华推小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正确;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这是由于一直在改变运动状态,直线均速运动等就可以没有外力作用,故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故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pH<5.6的雨水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
A、小煤窑中含有较多的甲烷气体,故要禁止吸烟,防止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防止气体急速燃烧,引起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且不产生二次损害,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有影响,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组成和属性.
A、由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亮氨酸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O原子,而不是“一个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此说法错误.
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D、该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是有机物.说法正确.
故选B.
15.A
【详解】
A、木炭在做吸附性实验前,一定要烘干,如果有水分会影响吸附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但焦炭不是碳单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16.C
【详解】
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如一氧化碳可作燃料或还原剂,也能使人中毒;B.“低碳”理念是为了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C.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给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使一些实验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但是,研究的结论必通过实验来证明;D.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选C
17.石油 CH4 + 2O2 点燃 2H2O + CO2 放热
【详解】
试题分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石油。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 + 2O2 点燃 2H2O + CO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8.氧元素 原子排列方式 吸附 二氧化碳
【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含有氧元素,故填:氧元素;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原子排列方式;
(3)活性炭能除去有害气体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4)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19.CH4 + 2O2 CO2 + 2H2O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天然气完全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
20.石油 氮
【详解】
(1) 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
(2)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属于氮肥。
21. 煤 石油 天然气 ②③ 都含氧元素 H2O 7 abe d 【答题空10】22.5
【解析】(1)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天然气;
(2)①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错误;②步行代替开私家车,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正确;③日常生活耗用的能量尽量少,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正确。故选②③;
(3)①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中都含氧元素;
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2个Mn、8个O、4个H、2个S;反应后有2个Mn、6个O、2个S;故2x中含有4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共7个原子;
(4)①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元素种类和元素的质量也一定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因为在化学反应X+Y=Z,已知5gX恰好与10gY化合生成新物质Z,则X、Y反应时的质量比为:5g:10g=1:2;现有X、Y各15g,因为当Y为15g时,X为15g×1/2=7.5g,完全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7.5g+15g=22.5g。
22.石油 2H2+O22H2O 风能(合理即给分) CaCO3 6.6
【详解】
解:(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石油;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填:2H2+O22H2O;
(3)常见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故填:风能(合理即给分);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2SO2+O2=2CaSO4+2CO2,反应前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硫、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故填:CaCO3;
(5)设10kg30%的尿素[CO(NH2)2]溶液可吸收NO的质量为x,则:
x=6.6kg
故填:6.6。
23.CH4 C B = 100
【详解】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2)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维生素D2[C28H44O]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维生素D2由分子构成,一个维生素D2分子由73个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维生素D2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28):44:16=84:11: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维生素D2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28):44=84:11,故选项错误。故选C。
(3)测定酸碱度要用pH试纸;酸碱指示剂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B。
(4)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4.天然气 C + H2O CO+H2 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ABC 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干燥一氧化碳 3CO+Fe2O32Fe+3CO2 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详解】
(1)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根据微观示意图,碳和水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较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故填: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是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可燃冰是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很难被压缩。
(4)可燃冰的优点主要是储量丰富、燃烧值大、清洁、无污染,故填ABC。
(5)
①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碳;故填: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干燥一氧化碳。
②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③F装置的作用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故填: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同时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