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2 16: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 C.燃放烟花 D.矿石粉碎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3.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4.大气中的臭氧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CC12F2)是老式冰箱等制冷设备常用的制冷剂,它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 。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过程中,氯原子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5.推理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反应物的性质
B 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温度
C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反应物的浓度
D 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 催化剂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D.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C.镁常温下在空气中和点燃时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D.工业上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物质类别为金属单质
9.甲醇(CH3OH)制氢具有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优点。其中一种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3种分子 B.属于复分解反应
C.丙为CO D.催化剂不断减少
10.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C.同一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11.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活中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这一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12.某些水果散发的香味来自乙酸乙酯。纯净的乙酸乙酯是一种油状液体,且能浮在水面上。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易挥发
B.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
C.浓硫酸可能是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水
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14.分析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MnO2加速了KClO3的分解,所以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装置能验证面粉粉尘发生爆炸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C.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D.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3 周期
二、综合题(共7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 O3O2+O;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_____作用。
18.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__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_。
1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选择合适答案的编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反应温度②催化剂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④反应物浓度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A___________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B___________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C___________
D 铜片在空气中根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D___________
20.(1)请从“氧气、氮气、氦气、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以用来制作飞艇的气体是______;②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
③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④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气体是____。
(2)请比较下列物质性质,在答题纸上填上“>”、“=” 或 “<”。
①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_____吸入空气;
②等量的双氧水生成氧气的量:加二氧化锰___不加二氧化锰
(3)①液氧 ②澄清石灰水 ③二氧化碳 ④洁净的空气 ⑤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2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小林和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因素”。
(实验)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5%、10%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注满水 ④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二氧化锰粉末
(2)取a 、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少许二氧化锰粉末、氧化铜(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 结论)
根据实验(1)(2)得出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小林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
③用烘干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林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小林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卖鱼卖虾的商贩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水池中的含氧量,于是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商贩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
(计算)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购得用于增氧的过氧化钙产品(杂质不含钙元素),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
(1)过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______g过氧化钙与37g氢氧化钙含钙量相当;
(4)该产品(如图)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
22.(1)1774年,科学家____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HgO)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A 诺贝尔 B 张青莲 C 门捷列夫 D 拉瓦锡
(2)下图的微观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后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
(3)如图甲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乙实验中的水,甲图和乙图中都有的玻璃仪器①的名称为___,实验中产生气体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与乙相比,甲优点有___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
(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1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_____
(5)过氧化氢(H2O2)中存在过氧根(),两个数字2的含义分别是_____和____,钠离子和过氧根形成的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
23.如图为气体制取中的常见实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用乳胶管连接裝置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导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导管旋入乳胶管中。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之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在橡皮管处连接一只注射器,向里推注射器,若观察到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硫酸铵来制取氨气,同时会产生硫酸钙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氨气只能用C装置收集,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和体积的测量,用F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从b端通入
②瓶内装有约1/3瓶澄清石灰水,CO2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CO2
③瓶内装满水,a端连接直角导管伸入量筒,O2从b端通入,测量O2的体积
(5)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获得如表数据。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一 一 176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68
实验4 5 KCl 0.5 35
①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
②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 KCl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③为准确直观比较分解速率的快慢,除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O2所需时间,还可以测定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燃放烟花生成二氧化硫等,属于化学变化;D、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A
【详解】
试题分析: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集气瓶内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A.
3.D
【详解】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总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分解,可以使用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等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臭氧变成氧气的过程中,氯原子在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催化剂,故选D。
5.B
【详解】
A、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A正确;
B、通常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量,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氧气中浓度,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故C正确;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用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
6.D
【详解】
试题分析:A、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A错误;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C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是黑色固体,故C错误;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故D正确.
7.C
【详解】
A、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了一部分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
B、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
C、镁比较活泼,镁常温下在空气中和点燃时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正确。
D、业上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形成的混合物,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物质类别为非金属单质,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为CO,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错误。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错误。
C、同一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同一物质也可能做多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D、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错误,因为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B、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正确;故选项正确;
C、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由于液氧气与液氮沸点不同,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逸出,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属于分解反应错误;故选项错误;
D、生活中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这一过程生成了新物质水垢,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水果散发的香味来自乙酸乙酯,所以乙酸乙酯易挥发,故A正确;
B、纯净的乙酸乙酯是一种油状液体,且能浮在水面上,所以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故B正确;
C、浓硫酸在乙酸乙酯的制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故C正确;
D、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文字表达式为:乙酸+乙醇 乙酸乙酯+水,故D错误。
故选D。
13.C
【详解】
试题分析: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4.D
【详解】
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错误;
B、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还可能是中子,错误;
C、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有氧化剂就可以,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因为反应过程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C.
16.A
【详解】
A、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达到爆炸极限,会发生爆炸,该装置能验证面粉粉尘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D、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催化
【详解】
从过程可以看出氯原子反应前后个数未变,只是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这符合催化剂的特点。
故答案为:催化。
18.化学反应速率 质量 化学性质 催化作用
【详解】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19.④ ① ② ③
【详解】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填④;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不同,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填①;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是因为是否使用催化剂,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填②;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是因为反应物颗粒的大小不同,说明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故填③。
20.氦气 二氧化硫 氧气 氮气 > = ② ④
【详解】
(1)①氦气密度小。②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③氧气可供给呼吸。④氮气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2)①二氧化碳含量:人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②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3)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21.③①⑤②④或①③⑤②④ 反应物浓度 催化剂种类 证明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没有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不能 过氧化钙在水中能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加入催化剂 (合理就给分) 72 5:4 36 72%
【详解】
实验: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氧气的实验操作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注满水→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许二氧化锰粉末→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塞→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其中检查装置气密性和集气瓶注满水的操作可以互换,故操作顺序为③①⑤②④或①③⑤②④;
结论:根据实验(1)(2)可以得出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种类;
实验: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应该符合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小林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即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没有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速率极为缓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1)商贩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钙在水中能持续、缓慢放出氧气;(2)对于反应过慢的反应,可以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或者升高反应温度;
计算:
(1)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故过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2=72;
(2)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2=5:4;
(3)假设过氧化钙质量为a,则有:a××100%=37g××100%,解得a=36g;
(4)由图可知,钙的质量分数最低为40%,故钙元素质量最少=100g×40%=40g,故过氧化钙的质量=40g÷(×100%)=72g,故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100%=72%。
22.D 集气瓶 氧气充足(或操作简便)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A1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一个过氧根里有两个氧原子 一个过氧根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Na2O2
【详解】
(1)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HgO)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故选D。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1个氧化汞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故反应后图示为:。
(3)①如图,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甲中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化学方程式是:。与乙相比,甲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反应现象更明显,同时因在集气瓶中直接生成,操作更简便。
(4)根据实验现象木条不复燃和结论过氧化氢分解缓慢可知,实验一进行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1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故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A1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离子)中所含的这种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微粒的个数(微粒前有数字时只具有微观意义)。因此两个数字2的含义分别是:一个过氧根里含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过氧根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一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一个过氧根带2个单位负电荷,因此钠离子和过氧根形成的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
23.锥形瓶 用水润湿 长颈漏斗的下端上升一段水柱 (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易溶于水 ②③ KCl 有 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详解】
(1)标号①的仪器是锥形瓶。用乳胶管连接裝置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然后稍稍用力将玻璃导管旋入乳胶管中。
(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之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末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在橡皮管处连接一只注射器,向里推注射器,若观察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上升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氢氧化钙和硫酸铵来制取氨气,同时会产生硫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若氨气只能用C装置收集,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易溶于水。
(4)①用F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O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a端排出,故氧气从b端通入,选项不符合题意;②瓶内装有约1/3瓶澄清石灰水,CO2气体从b端通入,可检验CO2,此选项符合题意;③瓶内装满水,b端连接直角导管伸入量筒,O2从a端通入,测量O2的体积,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②③。
(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收集50mO2所需时间最短的是氯化钾,故所列3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佳的是KCl。②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 加入氯化钾后,收集50mO2所需时间变短,所以KCl有催化作用。③为准确直观比较分解速率的快慢,除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O2所需时间,还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