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共16题)
1.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Mg+O22MgO
B.C+O2CO2
C.2H2+O22H2O
D.H2+Cl22HCl
2.2018年10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丁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3.汽车尾气中排放的CO和某种氮的氧化物(用R表示)都是大气污染物,目前处理的措施是在汽车尾气管中装一个催化转换装置,使这两种有毒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 + 2R N2 + 2CO2 。则R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5
4.高纯的单品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氢原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
5.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2 g A2和80 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A2C的质量为( )
A.64 g B.80 g C.18 g D.9 g
6.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 +O22H2O
B.4Fe+3O22Fe2O3
C.CH4 + 2O22H2O + CO2
D.2CO +O22CO2
7.化学方程式为2CO+4X=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5OH B.H2O2 C.C2H4 D.H2
8.化学方程式中“=”的含义包括( )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 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 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同 ⑦“生成”的意思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 D.②⑦
9.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有沉淀
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11.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不宜作为生活中的燃料 B.物质丙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转化①中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2H2O B.CO2+Ca(OH)2=CaCO3↓+H2O
C.Mg+O2MgO2 D.3Fe+2O2=Fe3O4
13.看懂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是学习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从如图微观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14.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
A.铁和盐酸混合:2Fe+6HCl=2FeCl3+3H2↑
B.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
D.磁铁矿(Fe3O4)高温下通CO反应:Fe3O4+4CO3Fe+4CO2
15.化学实验中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在点燃条件下,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L水
C.在点燃条件下,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g二氧化碳
D.在点燃条件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16.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该土壤施加NH4NO3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要求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固体混合物中NH4NO3和KH2PO4的质量比为( )
A.10:17 B.20:17 C.5:17 D.30:34
二、综合题(共8题)
17.正确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
(2)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_。
(3)红磷燃烧__________。
(4)水通电_________。
18.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化学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原因:
(1)不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的原因:____。
(2)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
19.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型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_______类物质。
(2)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_____(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H2O。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氮原子_________,
②2个钠离子___________
③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灾区水源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氯气是常见的饮用水消毒剂,它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X+HClO(次氯酸),X的化学式为______,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熊去氧胆酸(化学式C24H40O4)可治疗胆结石.
①熊去氧胆酸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熊去氧胆酸具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A.味苦的白色粉末
B.熔点200﹣204℃,易溶于乙醇
C.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1.请结合图回答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若用装置 D 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制取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 字母);若用 F 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可以从_____________(填“a”或“b”) 端通入
(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若实验室需制备2.2LCO2,理论上需纯度为 80%的石灰石_______________克?(假设该状态下CO2 的密度为 2 克/L)。
22.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你应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瓷器举世闻名,其中含有铝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可用___来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修建公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反应如下: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4)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含有Mg,Al,Cu,Ag等金属,为回收重金属,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___;写出其中一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氢氟酸(HF)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其化学反应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 (SiO2)反应生成四氟化硅(SiF4)气体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零食特别是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7)为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医院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CuSO4溶液,需要CuSO4的质量为___g.
2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 ________ 关系密切.
(2)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填标号).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3)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 .
(4)实验室用图3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________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 .
(5)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份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4.4g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 。
24.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写出图中 m 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
②用装置 A 制备二氧化碳,关闭 K2和 K3,打开 K1,若用装置 E 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 CO2,则E 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 B 装置相连。
③现有 50g 含碳酸钙 20%的大理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产生多少摩尔二氧化碳气体?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打开 K2 、关闭 K1 和 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若装置 C 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 C 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 K3 、关闭 K1和 K2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⑥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
A、B 瓶中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实验时同时向 A、B 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紧瓶塞、震荡、平放,实验结束红墨水液面呈现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从给出的限制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分子个数比为,反应条件为点燃的反应。
A、镁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所以分子个数比不是,故A错误;
B、碳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含有分子,所以分子个数比不是,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的反应满足以上要求,故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不是,故D错误。故选C。
2.D
【详解】
A、甲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丙是甲烷,是化合物,丁是氧气,是单质,故A不正确;
B、反应后有单质生成,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水,丙是甲烷,丁是氧气,则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3.B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 2个R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 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一个X的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O。故选B。
4.C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涉及两种化合物和两种单质,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总数不变,故B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C不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故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根据图象可知,该反应中BC与B的质量比为10:8;所以80gBC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是:8×80g÷10=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A2C的质量是2g+80g-64g=18g。故选C。
6.D
【详解】
A.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合反应,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但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3:2,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合反应,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质量比为7:4:11,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由方程式2CO+4X=CH3OCH3+H2O可知,方程式右边有2个C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左边已有2个C原子,2个O原子,还差8个H原子,4X为4H2,故X为H2。故选D
8.C
【详解】
化学方程式中“=”的含义包括: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即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③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即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④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即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⑤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不同,每个分子中包含的原子个数可能不同,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有可能相等;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没有必然关系;⑦等号表示“生成”的意思。故选C。
9.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反应条件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为碳和氧气,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单质;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之和不变,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硫是沉淀,故A正确;
B、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和,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不是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A、甲物质H2S燃烧会有SO2生成,污染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丙是硫酸(H2SO4),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硫酸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C、转化②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转化①中生成物为SO2和H2O,都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B
13.C
【详解】
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获取的信息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物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B、反应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C、反应方程式正确,但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D、反应方程式正确,铁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故符合题意。
15.D
【详解】
A、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有的水分子穿插到原有的酒精分子间隔中去了,有的酒精分子穿插到原有的水分子之间间隔中去了,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故A错;B、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所以,在点燃条件下,1L氢气与1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水是液体,所以体积小于2L水,错误;C. 在点燃条件下,3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11g二氧化碳,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小于2g,错误;D. 硫燃烧时,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正确。故选D。
16.B
【详解】
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磷酸二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设NH4NO3和KH2PO4的质量分别为x、y,根据题意可知:
,则,故选B。
17.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4P+5O22P2O5 2H2O2H2↑+O2↑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4)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18.Fe+CuSO4=Cu+FeSO4 2NaOH+CO2=Na2CO3+H2O
【详解】
(1)不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是因为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2)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19.盐 H+ OH- Fe2O3+6HCl===2FeCl3+3H2O
【详解】
(1)盐酸可与五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图中M应为其中的盐类物质;
(2)酸碱中和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表达式为:H++OH-=H2O;
(3)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0.3N 2Na+ HCl +1 有机物 C
【详解】
试题分析:(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氮原子表示为:3N.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
③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X+HClO,反应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2)①熊去氧胆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②A.味苦的白色粉末,描述的是味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熔点200﹣204℃,易溶于乙醇,描述的是熔点、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21.酒精灯 集气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BE a E 12.5
【详解】
(1)仪器②是酒精灯,仪器④是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故填:A;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排水法E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可以从a端通入。
故填:BE;a。
(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填:E。
(5)m(CO2)=2克/L×2.2L=4.4g
设理论上需纯度为80%的石灰石质量为x
x=12.5g
答:理论上需纯度为80%的石灰石12.5g。
22.Al2O3 肥皂水 煮沸 N2 Cu、Ag Mg+H2SO4=MgSO4+H2↑ SiO2+4HF=SiF4+H2O 71 36:5 19.7% 8
【详解】
(1)铝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X是N2;
(4)镁、铝排在氢的前面,会与酸反应,所以,将旧手机的部件粉碎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含有的金属是Cu、Ag,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5)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氟化硅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H2O;
(6)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5×1+16+14=71,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5)=36:5,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71×100%=19.7%;
(7)医院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CuSO4溶液,需要CuSO4的质量为100g×8%=8g.
23.最外层电子数 AB CO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长颈漏斗和试管中出现液面差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20%
【详解】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2)根据碳元素元素周期表信息图示可知: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碳原子原子序数为6,核电荷数为6,核内质子数为6,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质量单位为“g”,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
(3)由题意和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甲为单质碳,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则乙的化学式为,碳单质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4)用图3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和试管中出现液面差,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5)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由解得:x=10g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4.长颈漏斗 a 0.1mol 紫色石蕊变红 CO2 H2O=H2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 OH 2 CO2= CaCO3 H2O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左高右低 2NaOH+CO2 =Na2CO3 H2O
【详解】
(1)由图可知,m 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2)由图可知,E装置的口向下,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当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是短管进气口,故此空填写a;
(3)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0gX20%=10g
10g碳酸钙物质的量为:=0.1mol
解:设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0.1mol x
x=0.1mol
答:能产生0.1mol二氧化碳气体;
(4)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此空填写:紫色石蕊变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H2O=H2CO3;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故此空填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 CO2= CaCO3 H2O;
(5)由图可知,打开 K3 、关闭 K1 和 K2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所以,蜡烛熄灭,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层蜡烛先灭,故此空填写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6)因为二氧化碳不仅能和水反应,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实验后,左边集气瓶的压强比右边集气瓶的压强小,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 =Na2CO3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