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2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2 16: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物质的溶解性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3.常温时打开汽水瓶,可以看到许多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
A.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B.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C.压强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D.压强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硫酸镁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C.升温可以使所有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6.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20℃时,饱和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食盐水大
C.二氧化碳有毒,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D.饱和溶液升温都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8.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B.将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都是饱和溶液
C.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8∶1
9.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把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剂 C.充分搅拌 D.增加溶质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B.汽油去除油污是乳化现象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D.将5g某物质投入水中配成100g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定是5%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水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3.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所示的关系是:(如:图可表示“与的并列关系”,图可表示“属于的从属关系”)(  )
含氧化合物 碱 氧化物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B. C. D.
14.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某同学对下面图表资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能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C.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找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D.根据液体密度数据表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1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过程的是(  )
A.图①表示相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B.图②表示向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C.图③表示用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图④表示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
16.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
二、综合题题(共8题)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既可以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也可以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2)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
(3)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精确到0.1%)。
18.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 。
(2) _____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_____ 。
(4)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 或 _____ 。
1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
20.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g A物质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g;
(3) 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填“A=B”“A>B”或“A<B”)。
21.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的固体药品.
(1)如图所示为和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______ 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提纯的方法是 ______ .
(3)小明用提纯后的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 _____ 、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
①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 ______ g。
22.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溶剂的质量为______。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硝酸钠______。
(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蒸发掉______水。
(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则应加水______。
23.(1)济南市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对黄河两岸生产、生活燃料结构的调整,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例如:提高居民家中天然气的使用率,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天然气是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①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其理由是_____。
(2)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Na2CO3),主要流程如图1在①~③三个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3)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
②t2℃时,NaCl的溶解度_____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③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能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对不饱和溶液来说,通过蒸发也可能会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然后有固体析出,故A错误;B、降温有固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故B错误;C、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饱和溶液已经不能再溶解溶质,故C正确;D、溶剂变多,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都不会有固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C。
3.C
【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常温时打开汽水瓶时,瓶内的压强减小,瓶内的二氧化碳会从瓶中溢出。故选C。
4.C
【详解】
A、由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应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然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硫酸镁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80℃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8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硫酸镁的溶解度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始终在不断运动,选项不正确;
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选项正确;
C、升温只可以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不正确;
D、溶质不都是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如酒精、蔗糖等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D
【详解】
A、温度不变时,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加入水,溶液都变稀,不符合题意;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C、取少量溶液升温,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无氯化钾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所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7.B
【详解】
A. 水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此选项错误;
B. 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此选项正确;
C. 二氧化碳无毒,但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此选项错误;
D.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故选B。
8.D
【详解】
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大压强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升高温度则降低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B、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降温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蔗糖溶于水,仍为蔗糖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其质量比为8: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不一定能成功,故A错误;
B、增加溶剂可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充分搅拌不影响饱和溶液的状态,故C错误。
D、增加溶质依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A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不是乳化现象,故B错误;
C、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没有确定温度,无法判断,故C错误;
D、将5g某物质投入水中配成100g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例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5g氧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故D错误。故选A。
11.B
【详解】
A、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凝固点比水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计算可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50g×10%=(50g+x)×5%,解得x=50g,不是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饱和溶液则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则变为饱和溶液。即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会使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的更加不饱和,故B错误;
C、每24份质量的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 g镁与1g稀硫酸反应,镁有剩余,且反应后生成的氢气扩散到空气中,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 g,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含氧混合物包含氧化物,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B、溶液不包括悬浊液,,故错误;
C、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正确;
D、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故选C。
14.D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有无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找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密度数据表,无法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5.A
【详解】
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金属锌的活动性强于金属铁,先反应完,又因为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生成的氢气少;B选项加盐酸过量溶液的PH,要小于7;C选项有无催化剂加入不影响生成气体的量,只影响反应速率;D选项溶液中的硝酸钾溶质没有增长的那段;故答案选择A
16.D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故选D。
17.降低 1:3 23.1%
【详解】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既可以向溶液中加入甲物质,也可以降低温度;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
(3)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此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1。
18.A 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 C A≥B>C 升高温度 加水
【详解】
(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溶解了15g、5g硝酸钾固体物质,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3)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
19.高锰酸钾; D; 降温.
【详解】
(1)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所以是复合肥,故选D;
(3)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所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20. t1 25 125 A>B
【解析】(1) 在 t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t2℃时,A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溶解溶解25g A物质恰好饱和。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设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的质量为x,25g=(100g+25g+x)10% 解得x=125g (3) 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t1 ℃时A的溶解度>t2℃时B的溶解度,故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
21.饱和 降温结晶 称量 ①② 100
【详解】
(1)50℃时,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的饱和溶液。
(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①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x=100g
22.8 72 8% 28% 10 40 80
【详解】
(1)8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80g-8g=72g;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设应加入硝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5)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解得y=40g;
(6)设应加水的质量为z,则 ,解得z=80g。
23.CH4+2O2CO2+2H2O 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③ 18g 小于 蒸发结晶 59
【详解】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②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故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2)在① ③三个过程中,①、②反应物不是一种,不是分解反应,③中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Na2CO3+H2O+CO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所以发生分解反应的是③;故填:③;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18g;故填:18g;②t2℃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故填:小于;③结晶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适合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适合降温结晶,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④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碳酸钠,所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50g+9g=59g;故填: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