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年6月21日发生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列与发生这种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水中望月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如影随形
2.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3.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①水平向左移动②水平向右移动③竖直向上移动④顺时针转动
A.①或② B.③或④ C.①或③ D.②或④
4.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控制电视的
B.有些超市收银员用紫外线识别钞票的真伪
C.电影幕布是白色的是因为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D.看电影时,幕布上出现各种颜色是光的色散现象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6.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7.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千竿竹影乱登墙 B.对镜帖花黄
C.天在清溪底 D.掬水月在手
8.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9.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手影
B.花杆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景物在镜中成像
D.插在水中形成“倒影”
10.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11.声、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12.如图所示的红外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进行侦查,其依据的原理是( )
A.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结构不同
B.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晚发出红光并能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13.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织女星 D.点燃的蜡烛
14.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
C.一定小于10cm
D.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ν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16.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选填“大”或“小”)。日常生活中,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______很大。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7.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m,若视力表的长度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_______m。
18.一只鸽子以1m/s的速度在平静湖面上水平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选填“实”、“虚”)像,鸽子“倒影”相对于鸽子的速度为_____m/s。
19.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______(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______(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______(是/不是)可逆的。
20.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若人距离“魔镜”0.6m,则镜中的像距离人 _____m,人的像是 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人再远离“魔镜”0.5m,则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m,像的大小将 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1.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使弟弟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当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又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如图,扬州瘦西湖公园绿树成荫,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看到“绿树”是因为树叶______(反射/吸收)绿光;“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反射/折射)现象,成的是正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______(实/虚)像。
23.紫外线除具有杀菌的作用外,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______,验钞机就是利用这特点来工作的:电视遥控器通过______对电视进行控制。
2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______厘米刻度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
25.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展中央位置成清晰的实像,现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比原来凸透镜焦距小的凸透镜,如果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三、实验题
26.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让平行光通过如图(a)的四个透镜(其中甲、乙和丙、丁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1)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甲、丙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大/小);
(2)如果选择甲、乙两个透镜,那么他们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这里用到的一个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类比法);
(3)联想到如图(c)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______(红/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更大;
(4)写出“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的注意事项: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蓝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
(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透明薄玻璃板,并且选择较___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时应在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选填“A1”、“A2”或“A3”)若在玻璃板和蜡烛B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纸板,此时透过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对应位置,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
A.减小误差 B.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正确放置器材后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的烛身上,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如图乙是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其中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3)为了探究像的虚实,小明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置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虛像,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小明又将一块不透明挡板分别放在平面镜前后的1、2、3位置,如图丙所示,当挡板位置位于______(填位置序号)时,人眼能看到物体A的像;
(4)如图丁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保持竖直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______°。
2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______上,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光屏上可以呈现清晰的像,则此时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2)实验过程中,若固定蜡烛和光屏,只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动到图中标尺上_____cm处时,光屏上能再次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45cm处,此时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避免该现象,小明将蜡烛替换成“F”形LED灯光源,这样做还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5)实验中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D
6.D
7.A
8.C
9.B
10.D
11.C
12.D
13.A
14.B
15.D
16.大 响度 声源处
17.虚 5 0.8
18.反射 虚 0
19.漫反射 遵循 是
20.1.2 虚 1.1 不变 蓝
21.折射 虚
22.反射 反射 等大 虚
23.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
24.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乙 左 25
25.靠近凸透镜
26.小 材料 控制变量法 红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27.蓝色 暗 A C A1 能 B
28.不需要 蜡烛A与蜡烛B规格不同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 2、3 45
29.主光轴 缩小 35 虚 完整 上 F光源大小恒定 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