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3 15: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
2.板书课题。
?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
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
⑴面积大:“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
?
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
●预设二:巨大的拱形大厅整体的阵容
?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
随机了解:什么感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震撼)
?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
?
补充:据资料介绍,光军吏俑就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士兵俑又分为骑兵、步兵俑、车兵俑等,书上的插图叫跪射俑,还有叫立射俑,真是“种类众多”。
?
小结:同学们,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料对于我们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
?
这一段有个表达方面的特点,即:先写了作者的所见,之后又加入了作者的联想,正因为有了联想才让我们读课文时,觉得兵马俑像活了一样惟妙惟肖,似乎有了盔甲之寒,有了肌肤之温,有了一颗砰然跳动的心脏,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
?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
1.以引读的方式:
?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
怪不得,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
秦兵马俑的经久魅力在于它雄浑博大的宏观场面,在于它栩栩如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共同赞颂:(文章最后一段)。
?
2.小结: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