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贵州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贵州·平塘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
2.(2021·贵州毕节·九年级期末)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2021·贵州·铜仁市第六中学九年级期末)某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救世主”“耶稣”“天堂”等几个关键词,他可能在学习下列哪一内容?(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九年级期末)“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6.(2021·贵州贵阳·九年级期末)谚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下列谚语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制度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7.(2021·贵州六盘水·九年级期末)下图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各阶层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服劳役耕种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8.(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九年级期末)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其中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
A.犹太人 B.日耳曼人 C.土耳其人 D.蒙古人
9.(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如下图为中古时期,西欧''三国时代”。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分裂 C.查理曼帝国分裂 D.布匿战争胜利
10.(2021·贵州遵义·九年级期末)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将某宗教确定为国教。该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1.(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2.(2021·贵州毕节·九年级期末)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商业城市
13.(2021·贵州印江·九年级期末)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14.(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庄园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治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里,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行政管理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上述情况描述的是( )
A.欧洲原始社会 B.欧洲封建社会
C.欧洲奴隶社会 D.欧洲资本主义社会
15.(2021·贵州六盘水·九年级期末)某篇历史论文列出了以下几组关键词:“11世纪遍布欧洲”、“自给自足的经济”、“份地与自营地”。由此推测,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欧的庄园 B.城市的兴起 C.领主与佃户 D.封建等级制
16.(2021·贵州遵义·九年级期末)下图是12世纪欧洲唐顿庄园法庭向佃户詹姆斯开具的一份判决书。以下对该判决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 B.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7.(2021·贵州·平塘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日落九世纪:唐帝国晚期政治叙事》讲述了大唐帝国后期150余年的斗争的玄机和真相。同一时期,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该形式就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商业城市
18.(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21·贵州·平塘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
C.中古西欧的城市 D.中世纪罗马教廷
20.(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九年级期末)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大学的兴起
B.资产阶级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1.(2021·贵州贵阳·九年级期末)1200年巴黎大学师生与当地居民和城市当局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和骚乱。事件后,法国国王严厉处罚了治安长官,最后还规定,总监与巴黎市民都必须宣誓尊重学生的特权。这一事件表明( )
A.城市居民与大学矛盾不可调和 B.国王保证大学自治权利
C.大学有管理巴黎城市的权利 D.12世纪大学获得完全自治权利
22.(2021·贵州六盘水·九年级期末)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很大变化,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出现( )
A.庄园资本 B.雇佣关系 C.富裕农民 D.市民阶层
23.(2021·贵州安顺·九年级期末)从10世纪开始,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其原因主要有( )
①农业技术提高②商业贸易发展③人口增长 ④农奴反抗激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2021·贵州石阡·九年级期末)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25.(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国家是( )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吉利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葡萄牙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西班牙
26.(2021·贵州贵阳·九年级期末)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欧洲,拜占庭时期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下列法律文献不属于《罗马民法大全》的是( )
A.《新法典》 B.《法理概要》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27.(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九年级期末)《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它包括
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法理概要》③《法学编撰》④《新法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8.(2021·贵州·平塘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期末)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关于该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定都君士坦丁堡 ②查士丁尼时期法制成就斐然
③促进了欧亚经济文化交流④为阿拉伯帝国所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9.(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材料二:农奴们没日没夜地艰辛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农奴非常痛恨封建主,经常逃亡,甚至组织武装起义。
请回答:
(1)西欧庄园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2)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3)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考查点:西欧封建关系。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可知,这项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至10世纪,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了封君封臣关系。C正确;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组织形成,不属于等级关系,A错误;大学出现于11世纪,B错误;市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富农与市民不是等级关系。D错误。综上故选C。
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曾经在查理曼大帝的治下统一过,然而这种统一短暂而脆弱,很快就分裂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国家不是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A
【详解】
依据材料“救世主”“耶稣”“天堂”等几个关键词,结合课本所学,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民忍受困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教”。A项符合题意;佛教的创世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B项不合题意;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C项不合题意;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迎合了封建统治着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D项不合题意。由此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4.C
【详解】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故选C。
5.C
【详解】
根据“封建契约”“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等信息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后来,国王以下的封建主也把土地当作采邑分封出去,逐渐形成以国王或皇帝为首,贵族依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之次序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越低,人数越多。9世纪后期,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封君封臣下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共和制、联邦制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故选项B符合题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现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亚洲奴隶社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反映的罗马帝国属于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形成了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C项正确;当时西欧流行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每个封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自己的上层封主效忠。排除AB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废除了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洛斯,宣告西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一个标志,故B项正确;犹太人、土耳其人、蒙古人均没有灭亡西罗马帝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中古时期西欧“三国时代”这一局面出现的事件是签订《凡尔登条约》。查理曼去世后,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C。
10.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故选项C符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道教是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伊斯兰教在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传,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九世纪开始,庄园经济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的人口都居住在庄园里面,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就是庄园。A正确;手工工场、租地农场都出现于中世纪晚期,BC错误;商业城市是担负一定区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重新兴起于西欧是在10世纪。D错误。综上故选A。
1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因此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基本自给自足。B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发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严格禁止竞争,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自耕农为主体,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制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而欧洲的中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B项正确;欧洲原始社会时期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渔猎,并不是庄园经济,排除A项;欧洲的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模式是强迫奴隶劳动的奴隶制经济,排除C项;13、14世纪欧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A项正确;城市的兴起与“份地与自营地”无关,排除B项;领主与佃户与“自给自足的经济”不符,排除C项;封建等级制 与“自给自足的经济”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2世纪欧洲唐顿庄园法庭向佃户詹姆斯开具的一份判决书”可知,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据材料“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罚款”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据材料“詹姆斯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且从此不得占用牧场”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而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在判决书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对该判决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大唐帝国后期150余年对应的是欧洲的中世纪,当时欧洲的农业经济形式是封建庄园,封建庄园也就是指一个乡村,有土地,有人民;农业是他的生活方式;农耕上的地位,是基于一种特殊的土地分配、耕种方式,以及领主私有地和其他农人持有时间的复杂关系;是一种政治或者法律上的地位,庄园自成独立的政治系统。故A符合题意;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租地农场:主是自己只有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靠租入农场、雇佣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商业城市是担负一定区域商品流通的中心城市,如国外的纽约、巴黎和我国的广州、上海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出现了许多著名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层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1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中古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中古西欧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加强,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城市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渴望自由的农奴们,逃亡农奴只要在城市里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城市代表了更美好的生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2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21.B
【详解】
根据材料“事件后,法国国王严厉处罚了治安长官,最后还规定,总监与巴黎市民都必须宣誓尊重学生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国王保证大学自治权利,故选项B符合题意;“不可调和”过于绝对,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大学无法管理城市,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2世纪大学只有部分自治权利,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以雇佣关系的形成为标志的,B项正确;庄园资本的发展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因为商业资本并不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中,排除A项;“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之后形成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由于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促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农奴反抗激烈是18世纪60年代俄国面临的社会状况。故选C。
24.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C符合题意;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分裂成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在843年分裂成三部分,形成现在的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C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概要》、《法学汇繤》和《新法典》四部法典的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故《十二铜表法》不属于《罗马民法大全》,选项C符合题意;《新法典》、《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法典》属于《罗马民法大全》,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C.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D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8.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极盛一时,国土横跨欧、亚、非三洲。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沟通了欧亚经济文化交流。①②③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彻底灭亡。④错误,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9.
(1)领主或他的管家
(2)处以罚金
(3)习惯法或村法
(4)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分析】
(1)
结合所学可知,在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中,法庭由领主或他的管家主持。
(2)
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处以罚金。
(3)
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4)
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